《公文写作:【写材料用典】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写材料用典】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写材料用典】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例文】“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有的党员干部欲望膨胀而刹不住车、心存侥幸而不收手,很大原因是对党规党纪没有敬畏之心。杨善洲同志经常对家人讲:“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未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妻子收了乡干部送的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半年后,杨善洲一家东拼西凑还清了这笔粮款;女儿想到当地公安局工作,求他帮忙打个招呼,杨善洲断然拒绝。(解放军报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典故】出自宋代吕祖谦左氏博议郑伯侵陈大获,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惧者,福之原也;忽者,祸之门也。【释义】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成功都是因为戒惧谨慎,失败都是由
2、于疏忽轻率。【赏析】古人讲,“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严以修身方能严以律己。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原是收取田税的官吏,一次他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田税,管家仗势欺人,拒付税款。赵奢依据赵国法令,杀了闹事者。赵胜怒气冲冲,要赵奢抵命。赵奢对赵胜说,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赵胜听后转怒为喜,将赵奢举荐给惠文王,使他受到重用。这就是成语奉公守法的典故。清朝巡抚张伯行重民敬法、清正廉明,上任伊始便公布了官箴禁止馈赠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从而深得民心,被誉为历史上“江南笫一清官”。实践证明,违法乱纪者一步步逾越法律底线,正是由于法纪观念淡薄,缺乏敬畏之心,逐步蜕变腐化。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敬畏之心,凸显着一种信念和境界,折射着一名领导干部的履职用权心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职责和权力,打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思想根基,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敬畏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人民,始终挺纪在前、明纪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