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1685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 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观念体系。当前中国的“马新观”主要源于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媒实践和当代中国现实需要;而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内生于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的市场化运作。在主导观念上,“马新观”奉行的是党性原则观念,“新闻专业观”奉行的是自由主义观念;在功能价值取向上,“马新观”认定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专业观”认定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告知、服务公众;在新闻传播方法上,“马新观”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新闻专业观”坚持客观理念,以新闻价值

2、作为报道标准。在对新闻专业观的参照、吸纳、批判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追求是,在理论上“定性”中国特色新闻学,使中国特色新闻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整体统一上成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追求是,始终掌控中国新闻领域的运行方向,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整个新闻活动的精神灵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专业观;观念差异;学术追求;当前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下简称“马新观”)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形成的关于“新闻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新闻”的系统看法,它的核心构成包括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

3、和正确舆论观念。新闻专业观念(以下简称“新闻专业观”)是形成于西方社会的、关于新闻工作的专业表述,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是关于中国新闻实践的一套话语、公共意识形态及专业社区控制模式,其核心构成包括独立自主观念、客观规范观念、公共服务观念和自律自洽观念。除了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当前中国新闻观念系统还包含其他观念,比如商业新闻观念、宣传新闻观念,以及正在崛起和形成中的民众新闻观念。其中,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是当前中国新闻观念系统中富有影响力的两种观念,也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观念体系。从地位上看,马新观占据主导地位,是当前中国新闻业运行的主导新闻观念、主导意识形态,新闻专业观则处于相对边缘、弱势的地位,但不

4、可否认,它在中国新闻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因而,很有必要就两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比较研究。本文将对两种观念的来源、差异做出分析和阐释,并就马新观应该如何对待新闻专业观这一问题提出初步看法。一、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来源新闻观念来源,即对某种新闻观念的溯源,审视其由来或生成过程。中国哲学家赵汀阳认为,观念(或思想)”并不限于历史文献中的思想和理论,也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思想,还包括铸造在制度里的观念化为制度实践的观念兼具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现实力量,很可能是更重要的思想:因此,对新闻观念来源的考察应当兼具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下面我们将以此为参考,分析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一)当前中国语境

5、中马新观的来源在静态意义上,马新观是一个特定的观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在动态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持续生成的社会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下面,我们将动静结合,分析阐释马新观的来源问题。第一,当前中国马新观来源于经典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现象、新闻生产、新闻规范等的认识或看法,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党报以及报刊使命、党报与党的关系、新闻本源、新闻本质、新闻真实、新闻规律等的论述。

6、这些报刊观念产生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革命与社会运动、德国报刊发展状况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思想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报刊与舆论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一重理论来源。列宁等苏联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新闻论著与文献,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第二重理论来源,是俄国无产阶级运动和报刊实践的理论与思想总结,比如,列宁对党报建设、党报性质、党报功能,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倾向性等的论述。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是中国语境中马新观的直接思想来源、理论来源。第二,当前中国马新观来源于不断探索的中国共产党党媒实践及其理论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晚清,系统化的传播出现在20世纪初;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不仅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也送来了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与宣传思想。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活动,便以马列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随着革命活动的进行与新闻宣传活动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表述,对报刊性质、使命、功能、特性等形成了系统化、体系化的认知。其中最重要的是党报理论的形成。党报理论产生于革命斗争岁月,直接来自延安整风运动与解放日报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中国党报特色的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党报理论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丰富了马新观的理论内涵,党报理论发展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或

8、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是马新观的实践来源,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观念与理论则是马新观的部分理论来源。第三,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源于中国实际特别是新闻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一方面,传统观念、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混合交融,多重利益矛盾交织,社会处于深层变革之中,亟需正确的思想指导与舆论引导,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而舆论宣传工作必须以马新观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深度卷入全球化浪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解释中国特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而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取决于马新观的贯彻与实施;同时

9、,中国同整个世界一样,正处于传播技术变革大潮之中,互联网舆论场声势浩大,形势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宣传工作亟待深入,需要马新观提供网络舆论工作的思想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在上述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新闻业需要正确合理的新闻观念指导。因此,“作为中国整体实际一部分的当前中国新闻业实际,以及这种实际与中国社会整体实际情况的紧密关系是当前马新观最为根本的来源。”总而言之,前两个来源是基础和前提,实际需要是中国马新观的最大根源。(二)当前中国语境中新闻专业观的来源不同于中国语境下马新观相对清晰明确的指涉,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念是个更富弹性和张力的范畴,指向中国的新闻专业化现象

10、,其来源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直接来源于西方专业新闻的理论与思想。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形成于美国,经历了一个较长形成期。19世纪3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与事实(而非政论观点),19世纪末,职业新闻(记者职业化、知识专业化、采访形式成熟、职业规范与伦理形成)崛起,“一战”后,客观中立等报道规范建立,20世纪40年代,大力强调媒体社会责任,作为理念、规范、惯例、策略性仪式的新闻专业观念基本成形。新闻专业观念的形成根源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范围的扩大、服务行业的专业化,以及资本主义新闻业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自主的传媒)。同时,客观性理念契合了当时盛行的科学主义理念和理性进步观。

11、除此之外,基督新教也是西方新闻专业观念的来源之一。西方新闻专业观形成后,围绕着新闻专业观念产生、发展的讨论、解读和批评,以教材、文献、见闻、随笔录等形式,开始影响中国新闻业,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这些形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观念,与其他一些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一起,逐步进入中国,并进一步参与塑造了中国当代新闻业,成为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二,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来自国人对新闻专业观念的本土化探索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大致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影响中国,专业意识、专业观念首次在中国出现,西方新闻专业观念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从中国近代报业先驱(王韬)到第一批学者报人(徐宝璜

12、、戈公振、邵飘萍、张季鸾等),他们普遍秉持并践行了新闻本位观、独立自由观、客观真实等专业报道规范,率先将新闻教育专业化、新闻人才职业化,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新闻专业观念不断成熟,这个阶段的专业观及其实践,成为后世中国新闻专业观的本土化来源。之后,新闻专业观因政治原因出现了几十年的断裂,直到改革开放后,新闻改革高扬新闻规律观念、引入信息概念、明确新闻业双重属性以及开展舆论监督、提倡调查性报道,丰富了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理论内涵。总体上,中国新闻专业观念的实践历史和发展过程,为当前新闻专业观提供了直接的实践来源,以及部分理论来源。第三,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最重要的来源是中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运作

13、机制。西方新闻专业观念理论与其本土化探索是当前新闻专业观的重要资源,但归根到底取决于当前中国的新闻业环境,即新闻专业观得以存在与实践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这一机制提供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化机制对信息有着巨大需求,由此带来新闻业对事实和信息(而不只是观点和意见)的重视;再次,媒体的市场化运作使采编部与广告部分离,保障了新闻媒体作为职业机构应当实现的独立自主;最后,市场化机制使新闻职业共同体必须对事实真相、公共服务取向、实践规范、伦理原则负责,而不仅仅是对权力主体负责,从而保障了媒体的相对独立、自治、专业、公正。由此可见,市场化机制是当前中国新闻专业观的内生动力,也是基础和前提。当然,目

14、前新闻专业观的制度基础并不稳定,在实践操作中时常碰壁,媒体的公共理念经常受到挤压。(三)来源差异决定观念差异由上可知,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均有西方理论背景,都经过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并在中国启蒙、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较为稳定的内涵,但二者的理论来源与实践来源存在鲜明差异。所谓来源差异,实际上是各自形成语境存在差异的表现。语境是连续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定而稳定的结构,它在时间中呈现出多层次情况的叠加,每个语境都包含了多个切片,每个切片都显现出各自的意义,因此,某个观念必须在其形成与存在的“语境切片”中才能得到理解。马新观的形成更多地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以及中国

15、共产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相关;新闻专业观则与西方的民主市场社会、西方新闻专业观的“理论旅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背景有关,可见,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具有各自的“语境切片”,语境构成了理解观念的坐标,因此,两种观念必须在各自的“语境切片”中加以解释。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形成语境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哲学基础、产生初衷、发生背景、演变过程、发展动力、主导力量等方面的不同。换句话说,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来源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实质差异。二、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差异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是当前中国语境中两种性质不同的观念系统,它们对中国现实新闻业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

16、分析二者的差异。(一)主导观念差异:党性原则观念与自由主义观念主导观念,即“第一原则”“第一观念”,是一种观念系统、观念体系的核心内涵和突出标识,主导观念的差异是旗帜鲜明的,是观念之间的标志性差异,彼此之间不可通约、难以让步。也就是说,所谓主导观念,对两种观念而言是独一无二、不可共享、无法替代的。可以说,当前中国语境中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之争,实际上主要是立足于各自主导观念前提下的争论,按照这个标准,当前中国马新观的主导观念是党性原则观念,新闻专业观的主导观念则是自由主义观念(或独立自治观念)。以下我们从媒体由谁领导、媒体的基本立场以及媒体如何工作三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1 .“坚持党的领导

17、”与“追求独立自主”党性原则观念关于媒体由谁领导、对谁负责有着清晰的认识。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是全体人民的媒体,不是其他什么组织或个体的媒体;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新闻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不是其他什么组织或个体的事业。党和政府创办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须姓党,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和政府的新闻业要服从党的领导与管理。也就是说,各级各类媒体与整个中国新闻业要处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监管之下,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例外。在新媒介环境下,党和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对网络媒体的领导权,加强了网络舆论工作,确保新媒体也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展开新闻

18、舆论工作。新闻专业观大致认同媒体是个半自主的专业领域,媒体应当保持相对独立的姿态,新闻报道与媒体运作应该免受政治权威与资本力量的干扰。新闻媒体与国家、政治和市场的关系,应该是良性的,媒体不应当委身于国家力量、政府权力和经济势力,不应由任何局外势力领导,也不该对任何权力主体(包括任何政党、各级政府与媒体经济部门等)负责。新闻专业观念强调媒体作为职业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记者编辑享有选择、采写、编辑新闻的自由权利,服从行业自治条例与伦理原则。2 .“与党保持一致”与“实现行业自治”媒体是一个机构,具有自身的组织思想、工作原则与运作机制。党性原则观念认为,新闻媒体必须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行为实践上

19、与党保持一致,在基本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党的基本目标就是党媒的工作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媒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作风就是党媒的工作作风;党的宣传方针就是党媒的宣传方针,二者在原则上不可分离,必须高度一致。在党性原则看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观念和理论来源,媒体的思想观念、行为实践必须与党保持完全一致。自由主义新闻观念认为,新闻媒体是自由独立的专业性机构,有着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行业规范与运作机制,应当坚守行业自治的立场。媒体不需要与任何主体(尤其是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保持一致,也不需要依赖任何主体。作为组织机构,

20、媒体遵循行业规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即通过新闻传播实现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公众的基本目标,以此实现行业自治,建立自身合法性。3 .“舆论宣传引导”与“专业规范操作”在党性原则观念看来,新闻媒体的核心任务是始终与党保持一致,运用新闻宣传手段、新闻舆论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公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践行“三贴近”的原则与方法,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闻;新闻工作者还要贯彻“走转改”的要求,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方式,反映传递基层群众的声音

21、,养成接地气的作风,形成“短、新、实”的文风,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专业新闻观念要求,新闻媒体应当依据专业新闻规范、伦理原则与实践常规展开工作。在新闻选择中,以新闻价值作为核心标准,尽力传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与公众兴趣相一致的新闻;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遵循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真实、全面)、价值原则(立场、公正)与方法原则(及时、公开、对话、透明),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媒体机构章程与日常实践惯例。通过发挥自身的独特功能,展开舆论监督,促进社会的优良运行与健康发展。(二)功能价值差异:

22、社会舆论引导与信息公共服务新闻拥有自身的功能系统、价值体系,不同观念指导下的新闻活动拥有不同的功能追求和价值目标。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观,马新观和专业新闻观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马新观的功能价值取向是,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基础上,更强调通过新闻方式、新闻手段实现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而新闻专业观则直接把提供新闻信息公共服务放在首位,特别强调新闻的信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耳目喉舌与社会公器对新闻媒体性质的理解与对新闻媒体的功能要求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性质认知,就会要求媒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追求什么样的价值。从马新观的形成历史看,媒体是特定主体的工具性、手段性存在,比如,强调报

23、刊的阶级属性,把报刊看作阶级斗争工具、集体的宣传者、教育者、组织者和鼓动者等等。现阶段的马新观仍然将媒体看作党和政府的思想中心、舆论机构、意识形态阵地,看作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尽管新闻媒体的阶级性有所弱化,但党性、人民性、群众性和工具性依然强劲。在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上,马新观强调二者内在的统一,认为新闻媒体为党和政府服务,也为人民利益服务。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的基本工作观念,相应地,马新观也以人民中心观作为主导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马新观中所指的“人民”“人民性”,与新闻专业观中的“公民”“公共性”,含义是不同的。新闻专业观将媒体看作社会公器,依托于

24、西方舶来的公共性理念。现阶段,公共性理念、媒体公器观有两层指涉:第一,用于市场化导致的利益冲突的协调过程,处理媒体的娱乐化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根本上是媒体的公益化趋势与资本化趋势的博弈;第二,指媒体作为独立机构(即西方语境下的第四等级)对国家政治的参与、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即以专业化的事实报道揭露问题,以新闻制约权力,用新闻帮助弱者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公共性理念、媒体公器观实际是民主政治的问题,不仅涉及对权威的态度,而且涉及如何实现良性的公共交往,如何构建公共生活的问题,而且,这种“公共生活”是“遵循基本的民主价值(如自由、开放、平等、包容、公正、相互尊重、

25、诚实守信等)以及基本的理性原则(如尊重事实、遵循逻辑、采用可理解性的交往原则等)而展开的公共生活二2弓I导舆论与提供信息媒体功能观即主底装%媒体应当具备什么社会功能,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观。一般来说,新闻的社会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马新观更强调新闻的派生功能、延伸功能,认为新闻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事实上,正确舆论观念也是马新观核心构成中的方法观念。党的历任领导人强调并重视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毛泽东一向重视报刊的宣传工作,把报刊视为拿笔的“文化军队”;江泽民提出“祸福论”的舆论导向观,“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指

26、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J习近平的论述更加生动鲜活,“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正确舆论及其引导,关系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的被接受程度,因此,媒体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提倡并引导正确舆论,提升舆论引导力,以此与错误思想、观念做斗争;舆论的正确与否是有标准的,符合党性原则,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的

27、舆论,有利于相关问题解决的舆论,才是正确的舆论,媒体应当明确自身的政治性立场,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发挥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新闻专业观则更强调新闻的基本功能,即信息告知功能,认为媒体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根本功能都是向社会提供新鲜信息,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变动,揭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实的变动信息,帮助社会活动主体消除环境最新变动导致的认知与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为个体和社会决策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新闻专业观的主导功能观,实际上是一种新闻本位观,是一种从新闻出发,以新闻为目的,把新闻当作新闻(而不是其他范畴),将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公众等作为社会责任的观念,是新闻专业观在

28、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新闻专业观不仅将信息告知功能当作基本、核心功能,还认为,新闻的其他功能追求应该建立在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之上。3.党报工作者与职业共同体两种新闻观的差异,还表现在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职责认识上。在马新观那里,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是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党媒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主要职责或职能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做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宣传者、鼓动者。党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忠诚党的事业,立志献身大众利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洞悉国内外政治时事;深入群众勇于实践,不怕艰苦牺牲”,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从认同来说,党的新闻工作者

29、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和观念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自身品格的观念规范,以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旨归,以党媒的新闻工作模式从事新闻舆论工作、新闻宣传工作。新闻专业观认为新闻是一项包含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等的职业,是社会职业的一种,记者、编辑等新闻专业人员是新闻活动的主体,构成新闻工作的专业社区、行业共同体和职业共同体。新闻工作者通过接受新闻专业教育,获得新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知晓新闻行业的规范与标准,并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获取、内化、共享。新闻工作者身处以及维系的是一种职业社会关系,认同并分享一种职业意识形态。他们以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守望环境、监测社会、服务公众为自身职责,以

30、组织机构的目标、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形态为自身的依循,以客观、真实、平衡、及时等专业规范和专业原则从事新闻生产工作。(三)操作方法差异:正面宣传为主与客观报道事实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两种新闻观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实质上是前文所述差异的具体表现。尽管马新观在理论与思想源头上包含某些新闻专业观关于新闻生产方法的内容,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如何实现新闻真实、如何遵循新闻规律、如何根据新闻价值进行新闻选择等表述,而且,近年来马新观在方法观念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新闻传播规律、舆论引导规律,采用了更灵活、更丰富多样的宣传策略、话语方式及引导方法,但总体上看,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在新闻报道

31、方法上仍存在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要求与客观报道事实的规范。习近平在论及新闻舆论工作基本原则时强调,党媒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包括党媒必须姓党、党媒必须听党指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马新观的观念体系中,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之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心和支点。具体来说,第一,新闻报道要聚焦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关注发展成就、改革成绩、精神风貌等积极正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宣传;第二,创新宣传报道内容、方法,了解公众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宣传报道做到有现场

32、、有故事、有细节、有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新的传播方式方法,将正面宣传做得生活化、立体化、可视化;第三,处理好微观宣传与宏观宣传的关系:一方面具体报道要体现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宏观上把握报道重心、谋划报道布局;第四,做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合理布局,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强调舆论监督的建设性。近年来,马新观在操作方法观念上愈加体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规律性要求,更加重视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在方法论层面体现出与新闻专业观的更多相似之处。中国语境中的新闻专业观在新闻操作方法观念上,与西方新闻专业观念相似,都强调新闻报道

33、应该坚守客观理念和客观方法,努力实现真实、全面、公正的报道。客观性原则意味着对事实与信息的重视,新闻的本质是事实信息,新闻报道需要提供事实信息、揭露事实真相,新闻选择的标准是事实信息本身要有新闻价值,新闻报道应当传递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信息,即对公众利益、公众兴趣有意义的事实信息。新闻报道应当遵循以下规范:第一,新闻记者应当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把事实与意见分开,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新闻宣传、内参等区分开,不在报道中放任主观性,预设立场,也不顺从于外界力量的特定立场或主观倾向;第二,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使新闻报道忠于客观事实与事件真相,以及确保报道要素的准确;第三,保证新闻报道的全面

34、、完整,确保事件呈现及新闻叙述的完整性,为公众提供了解某一新闻事件所需的基本信息;第四,坚持新闻传播的特殊方法要求,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及时发布、公开新闻报道,不允许某些人为原因干扰新闻的正常发布时间,甚至阻挠新闻的公开传播;第五,在新兴媒介环境下,应当坚持新闻报道的透明性原则与对话性原则,在以往专业规范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不同新闻主体自由自主的交流和对话,由此呈现出事实真相,同时,通过将新闻生产过程公开化和邀请社会公众监督与参与,增强新闻报道的透明性。综上所述,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在主导观念、功能价值取向以及操作方法上存在的差异,证明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观念系统,存在系统性差异。其中,

35、主导观念的差异,即党性原则观念与自由主义观念之间的差异,是标志差异、基础差异;功能价值取向的差异,即社会舆论引导与信息公共服务之间的差异,是实质差异、根本差异;操作方法的差异,即正面宣传为主与客观报道事实之间的差异,是实践层面的差异,也是主导观念差异、功能观念差异的具体表现。三、当前中国语境中马新观的发展方向由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的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是事实,其中,主导观念和功能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尤其明显。虽然基础差异和实质差异很难跨越,但这不代表它们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事实上,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在微观层面存在某些共识,这在马新观对新闻专业观操作方法的吸收和借鉴上有所体现。近年来,马新观与新闻

36、专业观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业中的两种主要观念,任何一方的发展和走向都离不开另外一方,任何一方的未来取决于如何看待及处理与另一方的关系,而且,双方的博弈结果决定未来中国新闻业的实际面貌。因此,作为当前中国的主导新闻观念,马新观的发展不能够、也不应该屏蔽或忽视新闻专业观。我们认为,在对待新闻专业观问题上,马新观的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马新观要积极吸收、借鉴新闻专业观,特别是新闻专业观在操作层面的要求。新闻规律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构成中的基础观念,是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和正确舆论观念发挥作用的前提观念。事实上,尽管党媒有自身的特殊运行规律,但党媒的新闻舆论工作也是新闻工作,而所

37、有新闻活动、新闻工作都存在新闻规律,这是新闻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机制,而新闻规律观念就是对新闻规律的主动承认和自觉遵循。新闻规律观念的实质是以新闻为本位,在职业新闻活动中,规律观念表现为专业新闻观念;在新闻工作中,规律观念要求坚守专业精神、专业伦理,按照专业原则、专业方法生产传播新闻;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规律观念意味着,所有新闻活动主体要承认新闻规律,尊重新闻规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断探索新闻规律。也就是说,马新观要在操作方法层面对新闻专业观进行参照、吸纳、借鉴、批判,按照新闻专业观倡导的专业规范和专业方法从事新闻生产,培育新闻工作人员(即党媒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伦理。

38、尤其是在今天的新兴媒介环境中,媒介技术形态新旧交织,新闻传播生态复杂多变,主流媒体地位遭受冲击,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所下降,合法性受到一些质疑,在这种情形下,媒体的专业新闻操作更加必要、可贵。第二,在借鉴新闻专业观操作要求时,马新观应当努力实现新闻媒体的相对独立自主与专业发展;同时,更要从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中国社会实际与中国新闻实际出发,坚持马新观的核心要求,坚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上述提到的马新观要以新闻规律观为基础,实际上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倡导,即马新观要想吸纳新闻专业观的合理成分,不仅要保证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及时、公开、对话与透明,还应当努力实现新闻媒体的独立与自主,进

39、一步探索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专业性新闻发展问题,如何将人民中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如何更好地回应新兴媒介技术环境下新闻业的变革问题。与此同时,马新观的发展应当着眼于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中国社会实际与中国新闻业实际,从现实需要出发从事新闻工作,始终坚持马新观的核心观念一一党性原则观念,确保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确保媒体掌握在党的手中,确保党媒姓党,确保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地位与性质。第三,在借鉴新闻专业观操作方法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马新观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够确立自身的学术目标和现实追求。在学术视野中,马新观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马新观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从理论上决定

40、了中国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新观本身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实质内容,马新观是当代中国新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指导观念。这意味着,马新观的学术追求是,使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三大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使中国新闻学成为真正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在实践视野中,马新观则要占据核心地位,确立指导地位,并维护核心指导地位,与各种同其不一致的观念展开论争,成为批判的武器、批判的标准。如此,马新观才能够在学术上定位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在实践中引导中国新闻业运行方向。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分属于两套观念体系,马新观在中国新闻观念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新闻专业观则处于相对边缘、弱势的地位,

41、但是,新闻专业观对马新观形成了极好的对比和参照。可以预见的是,马新观与新闻专业观仍会在当前中国新闻观念生态系统中展开博弈,仍会在中国新闻业运行中存在张力,如何正确合理地看待这种博弈、处理这种张力、利用这种矛盾中的互动关系,关系到马新观的发展方向,关系到马新观主导地位的确立,关系到马新观学术目标与现世追求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国新闻业的未来面貌。我们认为,马新观在未来面临着实现学术目标和现实追求的双重任务,应当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姿态对待新闻专业观,不仅要在操作方法上加以借鉴,还要努力实现媒体的相对自主与专业发展,如此,才能形成健康良性的中国特色新闻业。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摘要:在

42、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传播格局变化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国际国内形势为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思想特质、地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中国;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现象所形成的总括性看法。11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兴起,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体格局在变革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曾有的优势,可与此同时引发了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可以推动新闻传媒

43、研究,而且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符合中国国情,贴合实际,能够满足现实需要,引导新闻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形成了开放的科学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代结合,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真理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聚合力。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特质,其主要体现在真理性、批判性和实践性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实践为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理性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上。只有正确地认识新闻活动,才能够更好地运作新闻工作。另外,马克思

44、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强调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报道要符合事情的来龙去脉。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强调兼顾局部真实和全局真实,兼顾现实真实和本质真实,要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新闻报道要能够反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才能确保我国的新闻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向前。媒体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媒体格局变革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摸索,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出一条新闻媒体

45、发展的创新之路。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深刻的理论内核,并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中不断丰富完善,既充实了新闻学理论体系,又满足了现实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核心、思想特质、作用规律,有助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势,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坚持媒体的责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致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新闻媒体工作一定要遵循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媒体的责任与党和人民利益一致,有助于确保新闻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新闻行业存在一些矛盾:第一,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生产主体之间存在矛盾。当互联网成为传播渠道的时

46、候,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有一定的距离。新闻媒体的生产和传播环节线上的某些环节的脱节可能滋生一些问题。第二,媒体追求市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存在矛盾。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可能存在忽略公众利益的问题,公众的利益和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适当调整模式和产业结构。第一,媒体既要宣传党的理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又要及时有效地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诉求。新闻媒体要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媒体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从多方面多角度正确引导舆论。新闻媒体应该鼓励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工作献言献策,接受人民群众的批

47、评和监督。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地传播呈现内容,要生动、科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新闻传播格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方式方法。第二,媒体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媒体要在复杂的关系中分清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中基本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新闻真实性应该贯穿新闻工作的始终,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真实报道原则,坚持真实报道揭示事物的本质。新闻报道不仅要保证事实的真实、准确,而且要能反映事情的发展规律和客观规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

48、用在新闻工作中,有利于保证新闻媒体正常运行,抵制虚假新闻,避免后期影响。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新媒体发展趋势,找到媒介融合发展道路。第三,要加强新闻媒体队伍建设。新闻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心时事动态,全面考查问题,完成高质量报道。二是始终坚持政治立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工作,各种观点要旗帜鲜明,引导人民有正确的认识。三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并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紧密联系群众,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新

49、闻报道内容表达形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争取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媒体要注重社会效益,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秩序贡献力量。(二)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新媒体出现之前,各国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依靠传统的宣传工具。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传播格局,改变了以往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信息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而意识形态都是以信息的存在和传播为载体的,互联网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的新阵地。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互联网的这些新特点也促使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特点:第一,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暂时不受政府的管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传播。用户通过网络大数据了解信息并可能回应,舆论场逐渐扩大并增强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中并展开讨论。由此,网络可能迅速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汇集地。第二,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