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921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2版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章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1 .中国古代的社会心理思想(1)孔子T是出了判断人的善恶的社会知觉思想,认为了解人不仅要身妾观察人的言行,还要依据不同性质群体对某人的相反评论来做出判断。(2)诸葛亮一提出“知人”的七种方法。(3)老子一认为人的内心与外部表现存有复杂关系,并对如何判断人性进行过种种论述,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4)古代军事方面有关士气和策略的论述。如尉缭子的“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和孙子有关用兵的“诡道二2 .西方的社会心理思想(1)古希腊的柏拉图是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

2、问题及主张的思想家,其理论要点如下:宇宙是有理性的,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是纯粹理性,而另一部分是无理性的,包括人的意志和欲望。当理性、意志、欲望各司其能,相互制约,人的生活就会幸福,达到至善。政治理想。社会上有许多阶级,受过哲判I练的哲学家或君主,代表理性;军人代表意志;农业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低级的欲望。人们各司其能,社会就是一个完善的“理想国二柏拉图依据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设想,是西方社会心理学思想的一种“始创(2)柏拉图之后还有许多哲学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如亚里斯多德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和“人有社会需求”等主张。(二)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

3、段)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1 .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2)技术的革新与科学的进步;(3)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2 .民族心理学和群众心理学的发展(1)心理学中的民族心理学182弊,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先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他否认心理内容的客观来源和心理本质的可知性,因而无法解决个体心理的社会性以及种种社会心理问题。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斯汤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他们要求从心理学方面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活动的规律。冯特在1863年首先阐述与发展了民族心理学的思想

4、。他认为心理学应由生理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实验学科,后者是经验学科;对于高级心理过程及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应当用经验描绘方法去进行分析研究。尽管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结论都存在问题,但它提出了在个体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某些左右个体意识的群体心理的东西,应采用不同于实验的其它方法来加以研究,这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产生颇有影响。(2)社会学中的群众心理学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在1838年首先使用冲土会学”一词,认为要达到改造社会与组织社会的目的,就必须去认识社会规律,就需要通过实证(科学观察和经验)的方法去建立社会学。塔尔德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对a是人的心理。他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

5、、模仿、冲突和适应的过程。其1898年出版社会心理研究是最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社会学书籍。法国社会学家德克海姆认为社会学要研究的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一种社会事实或、集合表象”,它带有外在性与强制性,有其社会原因。这个主张对后来社会学倾注于研究群众心理有一定影响。勒邦认为人的任何聚结都是“群众】它主要是一种,感情现象;群众是无秩序、混乱、盲动的,因此需要有“领袖”,然而领袖人物又往往有迎合心理。为了解决群众暴动问题,他主张应对上述现象开展研究。他提出的个人和群众相互作用的命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3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分别在英国伦

6、敦和美国纽约同时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1)麦独孤的贡献理论麦独孤是本能论者,他认为人类有1418种主要本能以及与之相应的情绪,各种情绪结合而发展起来就是情操,情操加上理想观念,便产生意志力。本能是社会行为的原因,是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的推动者,也是个人品格与民族特性形成的基础。社会心理学必须说明个人心理的天赋倾向与能力如何形成社会上一切复杂的精神生活;以及这种生活又如何影响个人天赋倾向与能力的发展与表现。评价麦独孤的生物还原主义,虽然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指责,然而他对社会心理学应研究在社会情境下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主张及有关意志的个别论述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等)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7、。(2)罗斯的贡献理论罗斯主张社会心理学研究由人类结合而产生的心理面和心理流。心理面是指人与人之间一致的静态心理;心理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致的动态心理。无论是心理面还是心理流,都是个人与其周围社会的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社会优势和个人优势。罗斯的社会心理学注重对风尚、习俗、暗示性、模仿性、群众与暴众心理的阐述,以及关于冲突、讨论、调停、舆论、谣言等现象的探讨,并强调对群众行为的控制方法。评价罗斯的研究偏于经验总结与描述,但其注重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倾向,主张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群体心理和人际心理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及建构独树一帜的学科体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颇有影响。(三)实验期(

8、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20世纪初期是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并独立发展的时期。1 .历史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经济危机和大量社会问题,这为社会心理学开展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2)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等心理学流派在这一时期兴起,它们采用实验方法建立实证学科的设想促使社会心理学家为克服方法论上的缺陷而展开实验研究的尝试,结果引起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变化与发展.2 .先驱者的思想(1)特里普利特关于群体共作与个体独作的实验第一次表明社会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2)德国人默德于1920年在莱比锡首次出版实验群体心理学,提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群体对其成

9、员思想、感情、行动的影响,并介绍了群体效应实验,并得出态度是影响社会助长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的结论。(3)奥尔波特受到默德等的影响,在哈佛大学继续进行了一系列团体效应的实验。他收集了许多实验材料,于1924年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教材,被看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端,对促进社会心理学开展实验研究起着颇大的作用。(4)1931年,两位墨菲(GMurphy&1.BMurphy)把近期对社会心理学所作的许多研究汇集起来,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大大推动了社会心理学向更科学化的方向前进。3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独立学科。在编译著作与研究方面均有成就。如1944年孙本

10、文出版了大学教科书社会心理学,在详尽介绍西方研究与联系中国实际方面作了有益尝试。20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停顿了较长一段时期。7阵代后期,其合法地位才得以确立。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社会心理学被正式列为要加强研究的学科。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此后,全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引进或翻译了许多国外社会心理学的文献资料和教材,开展了各种研究并编写出版了许多社会心理学著作。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分歧与争议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如下:1 .主张研究社会生活和群体中人际互动的心理共相;2 .主张研究个体怎样在社会情境或

11、因素影响下产生各种心理及行为;3 .避开了个体或群体,心理或行为,主张研究社会相互作用。(二)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并有自己独立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它所要研究的是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1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socia1.behavior)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包括各种群体中的决策性行为、建树性或破坏性的重大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中种种人际交往和相互影响的习见行为。(2)社会心理(socia1.mind)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

12、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是社会原因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复杂而多样的中介环节。(3)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行为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是内隐的,主观存在的;有时社会心理活动并无或不立即有社会行为表现,而有的相似社会行为则是由多种心理活动引起的,还可能是真实社会心理的伪装;社会行为是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社会心理则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2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主观映像。个体具有的社会心理是个体与现实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引出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2)群体心理群体中

13、存在着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普遍存在于全体或大部分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特点和特定社会关系的共同心态或占优势的心理倾向。(3)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不存在个体心理也就不会有群体心理;群体心理作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也不断制约与影响着个体心理。3 .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社会交互作用是指人和社会(包括社会成员,群体及社会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交往更多地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接触,以及由此形成或潜在其中的人际关系。社会交互作用不限于人际相互作用,还包括人与群体,以及两者与结构性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社会交互作用与社会心理活动极为

14、密切,但社会交互作用只是社会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或结果表现,它本身并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或主要的对象。(三)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与社会学的关系(1)共同点研究的都是社会现象。都是从社会问题中寻找课题,而且在研究时虽着重于分析微观的心理机制,但也不能离开对宏观社会环境与条件的考察和无视它们的影响。(2)差异性研究的内容和血有所不同。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生活中全部的客观事实;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仅仅是社会生活中部分事实及其主观1.社会学要研究社会中成体系的各种意识形态及其领它社会现象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只对与形成个人或群体意识形态有关的、或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而流散于群众中的一些不系统的群体心理进行

15、研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各有所侧重。社会学着眼于宏观社会及大群体活动趋势的了解与剖析,见社会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法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则侧重于用实验法(尤颇场实验与模拟实验)感微观方面的现象。2,与心理学的关系(1)与心理学的联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它和心理学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学必须具备心理学的知识,它的成果也将丰富整个心理学的内容。(2)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普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包括动物)的心理活动;而社会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体在交往中产生特有的心理现象,而且要研究群体中的共同心理现象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形式时把它视为头脑的机能,探讨它和生理活律的关系

16、;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社会心理如何受人际关系及群体环境等的制约,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普通心理学在研究中更多地运用瞬与实验室实验方法;而社会心理学则不仅要采用现场实验与模拟实验,还要利用档案研究、问卷调查和现场研究等方法。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1 .客观原则(objectiveprincip1.e)客观原则又称实事求是原则,即按照事物的实际表现(即客观指标)去揭示其内在的本来面目(本质、结构、联系与规律等),而不加任何主观臆断或歪曲。2 .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贝(J(theprincip1.eofmacrocosmandmicrocosmunification)

17、社会心理涉及两种社会生活领域:广大社会和具体社会小群体。前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后者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在研究社会心理学现象时,既要着眼于微观的群体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宏观社会的一些影响。3 .交往原则(communicativeprincip1.e)人不是单独地与环境发生关系,而是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或组成一个相互交往的群体通过活动跟环境发生关系的。因此在研究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时,必须在交往和活动过程中进行动态研究。4 .人道原贝(J(humaneprincip1.e)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不能做损害被研究者心身的事,应是为了利人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有益于人的手段,并力求达到促使

18、社会健全发展的结果。(二)几种主要的具体方法1 .法(experimenta1.method)(1)定义实验法指为了验证或考察几种因素(或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设置一定的情境,对其中大部分因素加以控制并操纵某一因素,以观察其影响是否引发或导致预定的结果,并用各种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得出客观的结论。(2)组成及设计模式实验法由三部分组成:对自变量的操纵、对额外变量的控制和对因变量的观察记录。实验设计通常采用下列模式:R表明随机指派,01、。3、05表示前测,X、Xi表示不同操纵的自变量,。2、。4、。6表示后测(3)分类实验室实验: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一般均可借助各种仪器而取得精确的数据

19、。但是实验室实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4)评价优点:设计严密,有数量作依据,统计分析严格,结果可以任人重复检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局限:如有些社会心理现象是不能或难以操纵的,无法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2 .非实验法(nonexperimenta1.method)(1)定义非实验法也称相关法,是确定两种或多种现象(或变量)在变动中是否存在着关联以及有多大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相关法首先要设法取得两种或多种现象的足够变量(n30),然后通过一定的公式求出相关系数r

20、.相关系数r的含义:厂玳表两者不相关;0r1.代表正相关,即表示两变量都会同时发生增或减;-臼01弋表负相关,即表示一变量增加,另一变量减少。在社会心理学中,相关系数在00.2之间,被认为是弱相关;020.5为中等强度的相关;超过0.5则被认为是强相关。(2)几种主要的方法档案研究(archivestudies)档案研究是指依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有资料,通过分析找出某些现象(社会事实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优点:a它是一种不被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方法,因此不存在被试意识到自己有被研究而产生的心理干扰。b.它使一段时期内社会心理趋势的估计、对往事的追溯与探源、对若干课题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成为可

21、能。C,它有助于某些假设的检验,有时也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线索。血点:a难以得到充分而足以检验假设的材料,而一些材料也可能包含编者由于偏见所造成的歪曲性内容。h工作量大,耗时耗资多。Q分析有赖于分析者抽样的方法和抽象、概括及发现的能力,否则难以得出一般性结论。(1.由于社会现象的多因性,用相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明两种现象有无关联,却不能说明它们是否为因果联系。现场研究(fie1.dstudies)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优点:

22、a.现场研究通过观察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b.现场研究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环境。血点:a它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

23、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h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模拟研究(simu1.ationstudies)模拟研究指仿照社会设置类似的情境,而后考察被研究者在其中所引起的心态和行为变化,并找到某些规律的方法。优点:模拟研究通过巧妙的模拟对客观环境中难以参与控制或操纵的社会现象,使研究成为可能,并对其中的心理与行为机制获得更多的理解。跳点:a模拟研究是在人为的环境中进行的,被试知道自己是在被人作为研究对m,这种意识本身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心态与行为的真实表现。h模

24、拟研究对变量的控制与操纵不十分严格,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建议性的(表明几种因素有关),而不可能是结论性的(或说明因果关系)。其它非实验法其它非实验法主要有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andsurveys)、个案研究(casestudies)、评估研究(eva1.uationresearch)等。(3)评价非实验法不像实验法刃除可以严格控制与操纵条件并精确地测定心理水平与行为,从而对某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明确判断并证明或推翻理论假设。但许多历史趋势或宏观社会现象是无法采用实验来探讨的,运用非实验法则能摆脱人为性、多方面地展开探索,并为构成理论假设准备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实验法是不可替代的

25、。第2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一、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刺激-反应理论(联结理论/强化理论)1 .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2 .理论要点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有机体在遇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而复杂的行为则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一反应联系单位的联合。(1)桑代克的主要理论桑代克进行了饿猫逃出迷笼实验,并提出动物学习的三大规律练习律。刺激与反应的联会是多次重复可得到加强,即使用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若是长期不被使用就会削弱,即失用律。效果律。刺激引起反应时,若伴随满足状态,联结则会加强;若伴随烦扰状态,则联结会削弱。满足或奖励所起的积极

26、作用比烦扰或惩罚所起的制止作用更明显。准备律。当一个神经传导单元有了传导的准备时,让其传导就产生满足,不让传导就产生烦扰;如果神经传导单元没有传导的准备时,迫使它传导就产生烦扰。(2)斯金纳的主要理论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并指出强化有不同方式:S型的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是无关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同时呈现作为必要的强化方式;R型的条件作用(指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是一种操作性反应伴随强化物(食物、言语刺激等)而产生的强化方式。后来他还发现了逐步接近强化法,并应用于机器教学与程序教学。3 .应用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使用联结理论解释与探讨社会学习与社会行为发生机制。(二)模仿论1.代表人物

27、:米勒、道拉德4 .理论要点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一模仿而习得的,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5 .应用模仿论被用来解释儿童的社会行为和谈论的习得、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一侵犯以及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等。(三)社会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特斯6 .理论要点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1)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对信息的注意;碗,把示范行为表征化,即转换成意象和言语符号加以贮存

28、,它不必都需要直接强化,或仅需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制作或组织反应,产生即时动作再现或延迟性的动作再现:动机通过结果的信息反馈,获得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与经验,形成具有自我评价,预期或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机系统。(2)观察学习论相比联结说的新进展把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和执行加以区分。观察学习论指出,人们通过一次观察常常可以获得示范行为的表象或符号,但不T即刻搠在行为中,而可以经过一ESf1.寸间后在某些诱因条件下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发展了“强化”的概念。观察学习论认为行为学习在最初时需要有外部直接或瞬时的强化,但当形成自我评价和内在诱因之后,这种外部强化就不再是必要的手段;替代性强化或自我强化常

29、起着更大的作用。(3)班杜拉的环境(E)、人(P)和行为(B)的交互决定论班杜拉指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果;人的认知会影响行为的组织,行为的反馈又会使人产生结果的认知与调节功能的提高;人的行为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的行为。三者是交互决定的。7 .应用社会学习论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常被用来讨论与解决如电视节目的消极影响等现实问题。(四)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霍曼斯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理论。1 .代表人物:霍曼斯、阿当斯和沃尔斯2 .理论要点(1)客观上存

30、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和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并避免痛苦的倾向。(2)人的社会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处,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造成一种公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否则就会减少、疏淡或停止。(3)分配公平原则。阿当斯、沃尔斯特等进而将其发展为公平理论(equitytheories)。认为每人所得到收益(报酬)与他的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越多,投入也越高。在双方交往中,人们会权衡自己的收支与对方的收支,采取各种行为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3 .Zff1.由社会交换理论引出的人际相倚作用理论,对策与

31、决策研究、社会比较的探讨等引起了当代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二、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1 .代表人物: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2 .理论要点该理论主要包含知觉组织原则、同型论、顿悟学习理论、心理和行为的场论思想等,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任何一种环境必须通过人有组织的相关的认知活动才可能引起行为反应。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与决定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是认知活动方面。(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1 .代表人物:勒温2 .理论要点(1

32、)场论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environment,心理环境)和P(person,人)构成的个人生活空间(1.ifespaceofperson,简称1.SP),也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sfie1.d)o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勒温提出了一个公式:B=f(P,E)=f(1.SP),即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或说是心理生活空间的函数。(2)群体动力学勒温把B=f(P,E)=f(1.SP)的公式推广到群体过程。他把靖成是许多人,把E理解为准社会的心

33、理环境,这样就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空间(1.SP),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的制约。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单独个体。一个已经建立的群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价值标准,因此会形成凝聚力使个体的动机更容易偏向群体的目标。所以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去改变个体要容易;而群体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三)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认知相符是指人只要意识到自己的信念、观点或态度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就会自发地去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去与正常逻

34、辑关系相符。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1.一致性理论(和谐理论)一致性理论是探讨与预测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1)代表人物: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2)理论要点信息源和信息对象以及有关两者的态度之间的关联:a如果人对两件事都持有肯定的态度(正向关系),而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表明它和信息对象之间也存在肯定关系,两者一致,人会感到愉快,则无需改变原态度;b.假如信息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否定关系(负向关系),信息所表达的关系和人的原态度的情况存在不一致,人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快,会产生内部动力去调整对两件事的态度(雌

35、态度方向或降低?呈度):C人若对两件事持有不同的态度,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也能使人感到冲突或不快,人的内部动力会去促使原态度发生改变。态度调整的特点:a.人调整态度的过程是迅速完成,可以不被明确意识到:b.调整的结果,不仅取决于三种变量因素(个人对信息源的态度、个人对信息对象的态度、对信息源关于信息对象所作断言的态度)的方向(肯定或否定),也涉及它们的强度:c.各个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总量与其相对的强度成反比,所以一般不会去改变评价最强的因素。2,认知一感情相符理论(1)理论要点认知一感情相符理论是一种关于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其感情相符的论说。人对他人或事物的

36、有关信息影响着对此人或事物产生的情感。因情感改变而使认知有所改变,是人倾向于去减少不平衡的一种措施,这种不平衡是由于诱使感情变化而造成与原认知不相符合而产生的。一旦感情发生变化,减少不相符的压力就会导致各种认知上的变化。(2)评价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派理论主要是探讨认知活动或过程及其在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中作用的一种学说,整体上很少涉及其他理因素,如情感、意向和动机等。而“认知感懵相符理论”则在这方面有所突破。3.其他认知相符理论其他认知相符理论包括费斯廷格(1.Festinger,1957)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海德(FHeiderf1958)

37、和纽科姆(TNewcomb,1961)的“平衡理论(ba1.ancetheory),海德和凯利(HHKe1.1.ey,1967)等人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等。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论(psychoana1.ytictheory)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始并由阿德勒、荣格等众多心理学家推动形成,最初是在精神病治疗中为分析病态行为的内部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1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性潜力里比多驱使人去追求快感。本能欲望常不为社会习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相容,因此必须去适应现

38、实,服从现实原则。当本能欲望与规范发生冲突,欲望常被压抑而成为被遗忘的“无意识”,但它仍对人发生影响,如表现为变态或失常行为。意识是人类理智的作用,它寻求满足本能欲望冲动的途径,并调节无意识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2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1)本能理论人有生存本能一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死亡本能表现为求杀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等侵犯倾向,向内表现时成为自我谴责、自我惩罚及自杀等自毁倾向。(2)人格结构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本我是由肉体提供能量并库存在无意识中的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构成,它们不断发出冲

39、动要求得到满足。本我通过自我,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去找到对象物。自我是意识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使人知道自己具有认询实并依翩!实通过活动去满足欲望的能力,而且也为了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而去对本我进行控制与压抑。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自我理想是习俗要求与社会规范教育的产物,是用来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良心则是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内心的惩罚。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三者处于相对的平衡之中,个人因此能够良好的适应周围环境;若三者的平衡发生破坏,就会产生压抑现象,出现变态人格或失常行为。人在童年期三者平衡与失衡的经验对于

40、人格的正常发展极为重要。3 .阿德勒的向上意志?M尝说此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认为支配人的行为的并非都是性驱力,更主要是一种生而具有的“追求优越”的内驱力。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而产生自卑感,就可能不愿屈服于这种自卑感并设法努力改变,还有可能因此形成“生活风格”和人格特征。未M尝作用可促使儿童身心的发展,迫使人达到更高的成就,和形成特定的人格;但也常有消极作用。4 .评价精神分析理论受到众多的质疑和批评,原因在于它单纯以性或其他本能来说明社会行为的动力,而没有考虑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动机。但它对潜意识行深层探讨,重视动机冲突、移情、人格结构等的研究,对于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有许多启

41、发。(二)新精神分析(neo-psychoana1.ysis)中的社会学派别新精神分析学派否定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说,强调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重视自我的整合与调节作用。其代表人物有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和埃里克森等。1 .卡伦霍妮的“文化因素”说(1)理论要点霍妮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在充满敌对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安全的需要,个体行为是对引起他恐惧的环境的一种反应,其性格的形成是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如果儿童早期经验中的基本焦虑没有摆脱,就会发展成为神经性焦虑,导致许多防御策略的使用和“理想化的

42、自我意象”的出现,在掩饰自我的过程中,人失去适应多变社会生活的灵活性,引起新的焦虑。这是导致精神神经病的主因。因此霍妮认为家庭环境与教育对社会行为方式与人格发展有着决定作用,而且精神病是由于后天造成的,是可防治的。妇女由于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具有一种自卑感,但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不是由先天原因,而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经济因素在病因中往往超过性的因素。(2)评价霍妮的理论觉察到畸形社会对人的心理、行为和人格的影响,并且抓住焦虑这个中心概念来阐述社会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重视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失常行为治疗的乐观主义态度,是精神分析论的一种积极的进展。其理论的不足在于仅仅看到社会敌对性是人的行为和人格

43、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忽视了社会变革使人类互助合作成为现实的动力作用。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1)理论要点埃里克森提出认格发展八阶段论,认为每一阶段都需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任务。这务中包括有一对矛盾,人在向积极或向消极发展的矛盾中实现平衡。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则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这个阶段的基本矛盾就是信任对不信任,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或母亲式的抚育者。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

44、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耻、疑虑,对儿童影响较大的人是父亲式的人物。发展主动性阶段(45岁)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开始进行各种运动,并在无父母控制下自己支持与引导行为,产生了主动性。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从事各种运动性游戏,并得到家庭的支持,其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如果受到过分质疑和指责,就会产生内疚感。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影响儿童最多的是家庭。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

45、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者西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对其有较大影响的是学校中的老师与同学,还有邻居。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建立个人同一感的阶段(1218岁)彳王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青年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个人同一感。青年能否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综合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自我”整体对于接受成年期的生活挑战常

46、重要,不然会产生同一性混乱。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影响最多的是同辈集体或校外集团。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岁3()岁左右)任务: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人们开始进行求爱和过早期家庭生活,并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产生亲密和团结的感情。亲密除爱情之外,还包括友谊、与人合担任务、相互关怀等。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夫妻或朋友之间建立友爱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影响较多的是一起工作与生活的伙伴。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中年期和壮年期)任务: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是成家立业

47、的时期,人们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始对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和后几代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和世界表现关心和操;另一是掉进自我专注的状态,只关心个人的需要与舒适。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创造力感和自我专注,与之关联的是社会分工和承担家务的情况。达到完善的阶段(从成熟到晚年)任务: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一个人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2)评价埃里克森的理论从心理-社会的新角度阐述了人格发展的阶段与阶段矛盾,特别剧出青年早期“个人同一感”的概念对解决青年期的心理T土会危机颇有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埃里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期,抛开了泛性论,但他对阶段矛盾的社会来源与实质并未交待清楚,仍把性、自我和情绪当作人格发展的基力,忽视了人的意识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他对第三阶段的性恋说以及青年同一性混乱的归因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三)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这是以人际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