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 xx.xxxDB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PDB13(J)TXXXX-XXXX备案号:j-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HebeiZeroEnergyBuildingDesignStandard(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HebeiZeroEnergyBuildingDesignStandardDB13(J)/TXXXX-XXXX主编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X年XX月XX日/阕住,归4ii4服上2023北京河北省工程建设
2、地方标准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HebeiZeroEnergyBuildingDesignStandardDB13(J)XXXX-XXXX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4砌也口42尿a市书渊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1.625字数:40千字2022年5月第一版2022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O册定价:35.00元统一书号:155160-2938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2023年第XX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河北零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编号为DB13(J)/TXXXX-XXXX)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
3、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现予发布,自20XX年X月X日起实施。本标准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公开。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XX年XX月XX日-A.1a刖S本标准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一批制(修)订计划(冀建节科函(2022)92号)的要求,由河北工业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和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室内环境参数;5.能效指标:6.技术参数
4、;7.设计;附录A。本标准由河北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至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地址:天津市北辰区西平道5340号土木与交通学院,邮编:300401,电话:022-60200385,电子邮箱:),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高速燕赵驿行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公司山东莱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
5、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润东聚苯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石家庄融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戎贤徐伟康一亭李艳艳尹丽丽余流孔祥飞于震刘平王江泽张健新吴剑林梁洪斌张静娟裴志会肖涌涛尹保安董辉张良武辛博王芸占林董泊君谭冰张宝伟刘清华陈金虎景培毅王亚鹏宋军刘均姚日鹏施萌萌刘志业任林专张天平贾凤锁线登洲赵丽娅杜磊石英陈庞李超审查人员: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室内环境参数55能效指标76技术参数86.1 围护结构86.2 能源设备和系统106.3 可再生能源157设计207.1 性能化设计方法207.2 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217.3 热桥处理227.4 建筑气密
6、性247.5 供冷供热系统247.6 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257.7 照明与电梯267.8 可再生能源267.9 监测与控制27附录A能效指标计算方法30A.1一般规定30A.2公共建筑43本标准用词说明45引用标准名录46附:条文说明48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44 IndoorEnvironmentalParameters55 EnergyEfficiencyIndex76 TechnicalParameters86.1 EnclosureStructure86.2 EnergyEquipmentandS
7、ystemsIO6.3 RenewableEnergy157 Design207.1Performance-BasedDesignMethod207.2 PlanningandArchitecturalSchemeDesign217.3 ThermalBridgeTreatment227.4 BuildingAirtightness247.5 CoolingandHeatingSystem247.6 FreshAirHeatRecoveryandVentilationSystem257.7 1.ightingandElevator267.8 RenewableEnergy267.9 Monit
8、oringandControl27AppendixACalculationMethodofEnergyEfficiencyIndex30A.lGeneralRules30A.2PublicBuildings4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fication451.istofQuotedStandards4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81总则.o.为贯彻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结合河北省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
9、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地区的新建、扩建的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1.03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1.1 零自自耗建筑zeroenergybuilding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用能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和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且其室内环境参数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建筑。2.1.2 性能化设计performanceorienteddesign以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
10、指标为性能目标,利用建筑模拟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逐步优化,最终达到预定性能目标要求的设计过程。2.1.3 气密层airtightnesslayer由气密性材料和部件、抹灰层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透的连续构造层。2.1.4 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设备的终端能耗量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2.1.5 建筑气密性airtightnessofbuildingenvelope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2.1.6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utili
11、zationratioofrenewableenergy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设备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其能量需求量的比例。2.1.7 建筑综合节能率buildingenergysavingrate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2.1.8 建筑本体节81率buildingenergyefficiencyimprovementrate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2.1.9 显热交换效率sensibleheatexchangeef
12、ficiency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差之比。2.1.10 全热交换效率totalheatexchangeefficiency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熔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熔差之比。2.1.11 基准建筑referencebuilding计算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时用于计算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相关要求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建筑。3基本规定3.1.1 零能耗建筑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和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平衡和替代达到零能耗。3.1
13、.2 零能耗建筑应以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以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性能参数为推荐性指标。3.1.3 能耗建筑应进行全装修。室内装修应简洁,不应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和影响气流组织。4室内环境参数4.1.1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1.1规定。表4.1.1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室内环境参数冬季夏季温度(nC)2026相对湿度()23060新风量(mV(h人)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暧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中的规定二氧化碳浓度(Ppm)WlOOoPM”室内设计日浓度(gm)W35允许噪声级dB(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
14、室内允许噪声级高要求标准的规定甲醛(mgms)I类公共建筑0.02H类公共建筑W0.03苯(mg/nM0.02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mgm,)I类公共建筑025续表4.1.1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mgmj)H类公共建筑0.30注:1冬季室内相对湿度不参与设备选型和能效指标的计算.2当严寒地区不设置空调设施时,发季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可不参与设偿选型和能效指标的计算.3甲醛、苯、TVOC浓度检测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检测方法或要求.4.1.2公共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15、50736的规定。4.13酒店类建筑的室内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室内允许噪声级一级的规定;其他建筑类型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室内允许噪声级高要求标准的规定。4.1.4室内PM2.5室内设计日浓度不应大于35gm305能效指标5.1.1零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应符合表5.1.1的规定表5.1.1建筑能效指标建筑踪合节能率100%建筑本体性能指标建筑本体节能率230%建筑气密性(换气次数N50)W0.6建筑本体和周边可再生能源产能量不应小于建筑年终端能源消耗量。6技术参数6.1 围护结构6.1.1 公共建筑非透光围
16、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表6.11选取。表6.1.1公共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HmMQ)严寒C区寒冷地区外墙0.100.20OJO0.25屋面0.10-0.200.10-0.25地面0.150.250.15-035接触室外空气外挑楼板0.10-0.200.10-0.25当非透光围护结构由不同结构组成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平均传热系数。表6.1.2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严寒C区寒冷地区楼板0.200.300.30-00隔墙1.001.201.20l506.
17、1.2 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热工性能参数应按表6.1.3选取。表6.1.3各类建筑外窗(包寸舌透光幕墙)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值性能参数严寒C区寒冷地区传热系数K(W(112K)i.0I.2太阳得热系数SHGC冬季20.450.45夏季0.300.30注:太阳得热系数为包括遮阳(不含内遮阳)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6.1.3 门窗气密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7106检测,气密性指标要求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05n/(mh)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3(m2h)06.1.4 外门传热系数K值不应大于L2W(m2K)。6.1
18、.5 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分隔门的传热系数K值不宜大于1.6W(m2K),气密性指标要求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5m3/(mh)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m3(m2h)6.1.6 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rr5824规定的建筑门洞口尺寸和窗洞口尺寸,并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GB/T30591规定的常用标准规格的门、窗洞口尺寸。6.1.7 外窗和遮阳装置性能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夏季遮阳、冬季得热以及天然采光的需求。6.2 能源设备和系统6.2.1 当采用热泵型或单冷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或制冷季节能源
19、消耗效率(SEER)应符合表6.2.1-1和表6.2.1-2的规定。表6.2.1T热泵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指标值额定制冷盘CC)W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CC45)5.0045CC71004.5071CC140004.20表6.2.I-2单冷式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指标值额定制冷量CC)W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CC45005.804500CC71005.50710035(或CC50)35C3.40413.0055T?2.10表6.222热风型热泵机组制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名义制热fit(He)W墉眼制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HC45003.404500HC7I003307
20、1001(VQ7锅炉的热效率296%6.2.5 当采用生物质锅炉时,在其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热效率应符合表6.2.5的规定。表6.25生物质锅炉的热效率性能参数锅炉额定蒸发量D(Vh)/额定热功率Q(MW)D10Q7D10Q7锅炉的热效率288%291%6.2.6 当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或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可按表6.2.6-1和6.2.6-2选用。表6.2.6-1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类型名义制冷地(COkW性能系数COP(W/W)水冷式CC5285.6052811636.30风冷或
21、蒸发冷却CC503.20CC503.40表6.2.6-2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类型名义制冷量(COk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WAV)水冷式CC5287.20528VCCSIl637.50CCI1638.10风冷或蒸发冷却CC503.80CC504.006.2.7 采用水(地)源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可按表6.2.7选用。表6.2.7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类型额定制冷量kW热泵型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冷热型水环式4.20地下水式4.50地埋管式4.20地表水式4.20冷热水型水环式CC
22、15()5.00CO1505.40地下水式CC1505.30Ce1505.90续表6.2.7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类型额定制冷量kW热泵型dim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冷热水型地J里管式CC1505.00CO15()5.40地表水式CC1505.00CO1505.40注:1.“一”表示不考虑2.单热型机组以名义制热量15OkW作为分档界践。6.2.8 采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时,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或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应符合表6.2.8的规定。表6.2.8单元式空调机的性能系数类型性能系数风冷式单兀式空调机单冷型(SEER.WhAVh)7000WWc
23、CWl400OW4.50COM(XX)W3.60热泵型(APF,WhAVh)7000WWCCWI4()OOW3.50CC14(XX)W3.40水冷式单元式空调机(IPEV,WAV)7000W这CCWl400OW4.00CCI4OOOW4.50注:CC名义制冷量,单位为W,6.2.9 采用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时,其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6.2.9的规定。表6.2.9澳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类型性能系数蒸汽型机组单位冷量蒸汽耗fikg(kWhh)饱和蒸汽0.4MPa1.12饱和蒸汽0.6MPa1.05饱和蒸汽08MPa1.02直燃型Ol性能系数COP/(WW)1.406.2.10 新
24、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2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o3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河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B(J)81的规定。6.3可再生能源6.3.1 一般规定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当地资源与适用条件统筹规划:河北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如表6.3.1的规定。6.3.1河北省太阳能资源分区太阳能资源区划分区地区11类资源较丰富区张家口、承德川类资源股区石家庄、辛集、定州、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雄安新区2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根据适用条件和投资规模确定该类能源可提供的用能比例或保证率,以及系统费效比,并
25、应根据项目负荷特点和河北省资源条件进行适宜性分析。6.3.2 太阳能系统1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并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系统,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3太阳能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根据河北省的气候特点、实际需求和适用条件,为建筑物供生活热水、供电、供暖或供冷。4太阳能建筑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H照标准。5太阳能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和计量: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辅助热源供热量、集热系统进出口水温、集热系统循环水流量、太阳总辐照量,以及按使用功能分类的下列参数
2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热水温度、供热水量;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的供热量及供冷监、室外温度、代表性房间室内温度。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光伏组件背板表面温度、室外温度、太阳总辐照量。6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25年,系统中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组件自系统运行之日起,一年内的衰减率应分别低于2.5%、3%、5%,之后每年衰减应低于0.7%o7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所采用的集热器性能参数、气象数据以及设计参数计算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效率,且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效率n(
27、%)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4235栏308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应给出系统装机容量和年发电总量。9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光伏组件在设计安装条件下光伏电池最高工作温度设计其安装方式,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6.3.3 地源热泵系统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或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确定地源热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当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5000m2时,应进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2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所负担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及吸、排热量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应小于1年。建筑面积5OOOOm2以上
28、大规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进行IO年以上地源侧热平衡计算。3地源热泵机组的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0721规定的节能评价值。4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5江河湖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应对地表水体资源和水体环境进行评价。6海水源地源热泵系统与海水接触的设备及管道,应具有耐海水腐蚀性,应采取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7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地埋管、闭式地表水和海水换热系统应有防冻措施。8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工程应对代表性房间室内温度、系
29、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参数进行监测。6.3.4 空气源热泵系统1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制热量,应根据室外温、湿度及结、除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采用空气源多联式热泵机组时,还需根据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长和高差修正。2当室外设计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平衡点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3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时,冬季设计工况状态下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表6.3.2规定的数值。表6.3.2空气源热泵设计工况制热性能系数(COP)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暧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N4235N304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连续制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
30、续制热周期的20%o6.3.5 其他可再生能源1余热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建筑周边地块的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宜设计能量综合利用方案;2风力发电技术:首先分析河北省的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合理利用风力发电技术。7设计7.1 性能化设计方法7.1.1 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组织形式,综合考虑建筑的服务功能进行各项技术参数的确定。7.1.2 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要求,并应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可采用软件进行能耗、性能指标计算及方案评估等。7.1.3 性能化设计宜按下列程序进行:1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2制定设计方
31、案;3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及优化;4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当能效指标不能满足所确定的目标要求时,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直至满足目标要求;5确定优选的设计方案;6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7.1.4 性能化设计应以定量分析及优化为核心,应进行建筑和设备的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数的优化选取。零能耗建筑设计是以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为目标在建造成本、工期、技术可行性、持有成本、建筑耐久性、设计建造水平等约束下,进行优化决策的设计过程。7.2 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7.2.1 城
32、市及建筑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应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避免冷风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主朝向宜为南北朝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7.2.2 建筑方案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环境适应性为原则,以降低建筑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和照明能耗为目标,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7.2.3 筑设计宜采用简洁的造型、适宜的体形系数和窗墙比、较小的屋顶透光面积比例。7.2.4 建筑设计应采用高性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及门窗系统。7.2.5 阳
33、设计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窗口朝向及建筑安全性综合考虑。可采用可调或固定等遮阳措施,也可采用可调节太阳得热系数(SHGC)的调光玻璃进行遮阳。南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可调节中置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东向和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设施。7.2.6 建筑进深选择应考虑天然采光效果。进深较大的房间,应设置采光中庭、采光竖井、光导管等设施,改善天然采光效果。7.2.7 地下空间宜采用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光。7.2.8 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73热桥处理7.3.1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围护结构保温层应连
34、续。7.3.2 外墙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2外墙保温为单层保温时,应采用锁扣方式连接;为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接方式。3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4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5不应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确需固定时,应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6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直大于管径IoOmm以上。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保温材料。7由装配式钢节点产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桥,应采用保温填充、发泡填充等方式进行断热桥处理。8外墙保温系
35、统宜采用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包括装配式墙板自保温体系、保温型复合免拆模板保温系统、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等。7.33外门窗及其遮阳设施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构造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应采用气密性材料密封。3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7.3.4 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结。2
36、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侧应设置防水层;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材料。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宜使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7.3.5 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37、定:1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并应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适当距离。2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7.4 建筑气密性7.4.1 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标注气密层的位置。7.4.2 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7.4.3 建筑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7.4.4 气密层设计应依托密闭的围护结构层,并应选择适用的
38、气密性材料。7.4.5 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易发生气密性问题的部位应进行节点设计,并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穿透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宜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式,不应采用桥架敷设方式。7.4.6 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以及排风等设备与围护结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并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7.5 供冷供热系统7.5.1 冷热源选择时,应综合经济技术因素进行性能参数优化和方案比选,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严寒地区采取分散供暖时,可采用燃气锅炉;采用集中供暧时,宜以地源热泵、工业余热或生物质锅炉为热源,并采用低温供暖方式。2寒冷地区宜采用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7.5.2 供热供冷系统设
39、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提高系统能效;2应有利于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冷源;3应考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4应根据建筑负荷灵活调节;5应利用可再生能源;6应兼顾生活热水需求。7.5.3 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7.5.4 应根据建筑冷热负荷特征,优化确定新风再热方案或采取适宜的除湿技术措施。7.6 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7.6.1 应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运行的合理性及可靠性。7.6.2 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虑确定,设计时应采用高效热回收装置。7.6.3 新风热回收系统宜设置低阻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7.6.4 严
40、寒和寒冷地区新风热回收系统应采取防冻及防结霜措施。7.6.5 新风系统宜设置新风旁通管,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新风可不经过热回收装置直接进入室内。7.6.6 与室外连通的新风、排风和补风管路上均应设置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应与系统联动。7.6.7 公共厨房宜设置在非供暖空调区域。设置在非供暖空调区域的厨房、公共卫生间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厨房、公共卫生间应设置补风措施,宜对厨房补风采取加热措施;2补风和排风应具有良好的气流组织;3补风管道入口应设置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电动风阀与排风系统联动,在排风系统未开启时,应关闭严密,不得漏风。7.7 照明与电梯7.7.1 应选择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应选
41、用LED光源。7.7.2 电梯系统应采用节能的控制及拖动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设有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备群控功能;2电梯无外部召唤,且电梯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3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高层建筑电梯系统可采用能量回馈装置。7.8 可再生能源7.8.1 用能系统应通过对河北省环境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的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应用可再生能源。7.8.2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7.8.3 环境条件允许且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宜自发自用,余电上网。7.8.4 公共电网无法提供照明电源时,应采用太阳能、风能等
42、发电并配置蓄电池作为照明电源。7.8.5 利用太阳能同时供热供电时宜优先采用光热光伏一体化系统;光热或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不应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功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7.8.6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辅助热源应根据建筑使用特点、用热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疫等因素选择,宜利用废热、余热等低品位能源和生物质、地热等其他可再生能源。7.8.7 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组件的设置应避免受自身或建筑本体的遮挡。在冬至日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太阳能集热器不应少于6h,光伏组件不宜少于6h。7.8.8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选用高能效水源热泵机组,宜采取降低循环水泵输送能耗等节能措施,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7.8.9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地热能交换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末端供暖供冷设备选择应与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相匹配。7.8.10 经全年动态负荷与系统取热量、释热量计算分析后合理的,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宜根据负荷特点,采用部分或全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全年供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