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高校党委书记立德树人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高校党委书记立德树人党课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高校党委书记立德树人党课讲稿同志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J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人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极端重要性,深化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借此机会,由我
2、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一起交流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感悟。下面,我围绕“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个主题,谈几点体会。一、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把人的培养问题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作出的重大论断和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从政治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是对教育强国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从本质上讲,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绝不是价值中立的,始终要培养社会
3、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不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更改,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动摇。从历史逻辑来看。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4、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源源不断为国家供给德才兼备的人才资源,成为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支撑起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千秋万代,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
5、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从现代化逻辑来看。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然也是教育强国。立德树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这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部署,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6、战略性支撑,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要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其中,尤其要重视和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从实践逻辑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与之相协同相适应的人才观念、人才治理、人才生态体系以及结构规模优化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力竞争最激烈的是科技竞争、最核心的是人才竞争、最根本的是教育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教育优势、科技优势,谁就拥有战略主动。教育强国核心课题深刻昭示出,必须把高质
7、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和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形成全球人才资源竞争新优势。从文化逻辑来看。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尊师重傅、倡教兴学著称,塑造了绵延长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持久的动力。特别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教育理论,孕育了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相统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重要教育理
8、念。特别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课题,基于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把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教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引导青年人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9、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J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更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就要回答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德育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
10、,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教育工作统领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牢牢把握以德育人、贯穿融入的方法,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
11、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真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一个国家没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打自垮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之一。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将接受许多风高浪急的考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深入落
12、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六个方面,持续不断地下硬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必须全面落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和着力点都是要提高人才质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加快建成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先导性系统性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坚定人才自主培养的决心和自信,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
13、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要大力培厚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尊重创新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着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才国际交流力度。必须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要回答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
14、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重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要与学情教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进教与学的内容变革、方法的传承创新、数字技术手段的运用。重点深化综合评价改革,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找准突破口,优化教师、教学、学生和学校评价,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重点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深入落实党管教材和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必须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根本保障。强教必先强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
15、化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将加强教师个体的内在培养与社会整体的外在支持相统一,形成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这个关键。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直接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乎核心课题的落实。要坚持严管厚爱的原则,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严的基调、坚持师德失范“零容忍”,不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稳固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的态势。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培养大批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以教
16、为荣、社会以师为尊。三、以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首要任务,交出教育强国的满意答卷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担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作用,高校要把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坚定理想、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发挥龙头标杆作用,交出立德树人的满意答卷。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培育接班人的动力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立德树人工作走深走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长效机制,从政治高度扛起培养德智体美
17、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完善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线联动”机制,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广泛凝聚育人合力,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高度统一。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抓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化长效化,形成更健全有力、协同高效的思政工作体系。建强课堂主渠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完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覆盖所有专业课程的课
18、程思政体系,健全党管教材工作体系,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增强善用“大思政课”的意识能力,丰富师生社会实践资源和载体,引导师生将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思想认同。深入推进“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挖掘校史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充盈育人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和阵地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坚持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有效覆盖。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构建一流人才自主培养体
19、系。适应科技变革和实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课程质量,贯通本硕博培养路径,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长链条选拔培养机制,有效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完善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招生与培养、就业有机联动机制,推动人才链、培养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更加契合。夯实学科建设根基。学科是组织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要以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为牵引,推动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
20、交叉学科建设,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壁垒,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强优秀典型选树宣传,把师德教育纳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各类培训研修,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警示教育,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师风养成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内在需求和发展诉求,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职工、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服务教师全方位发展需要的教师全链条发展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育才、创新创造的能力。健全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强化教工党支部的师德师风建设职责,加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教师思政工作队伍,完善对教师思想关心、事业关心、生活关心和政治引领工作机制。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