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控制程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设备控制程序(1).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产设备控制程序文件编号:1 .目的建立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机制,规范生产及信息设备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2 .范围适用于生产性设施设备、信息化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的采购、设备进厂、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检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的控制。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设备管理的职责,管理程序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3 术语和定义3.1 设备:包含生产性设施设备、信息化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3.2 生产性设施设备:工业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机器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化设备、检测计量设备、机械、动力、传导及生产监控设备
2、等。3.3 信息化设施设备:涉及公共使用的网络服务提供、服务器、存储介质和机房、数码终端等的设备。3.4 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和电梯、起重机械、索道等机电类特种设备,具体详见国家质检总局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3.5 信息管理部和设备管理部统称为设备管理部门。4 职责4.1 设备管理部:负责生产性设施设备、特种设备资产台账建立,设备的需求分析、选型、申购、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4.2 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化设施设备资产台账建立,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需求分析、选型、申购、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4.3 设备使用部门:a、配合做
3、好设备的资产管理。负责本部门设备及本部门工具类台账的建立,按要求完成设备的申购、报废、调拨等申办工作。b、负责细化和落实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制订和实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维护保养、使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处理5 工作程序5.1 生产设备管理程序如图5.2 设备设旅的需求、设计、选型、购买:5.2.1 设备设施的需求:当需要引入新设备设施或对现有设备设施技改时,设备管理部门或项目组应组织对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设备设施使用需求和过程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对设备设施布局、管线布局、流向、物料流动和搬运、生产线配置、安全控制、现场目视和控制布局等评估和优化,以实现设备
4、设施及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先进性。对于大型设施设备,应编制评估报告。5.2.2 设备设施的设计和选型:在设备(含非标)选型前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对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各方面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满足公司两化融合需求或公司对设备的选用原则对设备择优选定,不得采用国家明文规定的淘汰机型。5.2.3 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由使用单位提供工艺参数和要求,由设备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设计、选型。提供的工艺参数和设计选型的结果做好选型方案5.2.4 设备的购买按照采购控制程序执行。由使用单位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采购申请单,交使用单位负责人审核后,设备部提出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门
5、负责采购。5.3 生产设备的验收5.3.1 新采购的生产设备在安装使用前,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装箱清单或设备清单等对整机、附件、备件、技术文件资料等进行到货验收,填写设备到货验收单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组织安装调试,5.3.2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设备部、使用单位共同对设备设施使用情况进行验收,确认其各项性能和技术精度后,填写设备移交生产验收单,移交给生产使用单位投入使用。同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5.3.3 经确认没有达到其合同规范技术要求的生产设备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联系改造或退货等处理。5.3.4 设备验收合格后有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计原理图、合格证、装箱单等技术
6、资料收集、整理、保存,5.4.2所有生产设备(符合固定资产要求)由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相关归定统一管理,建立单位设备明细表,表中应列明名称、使用单位等内容)。每年年终协调财务部门对各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做到账物相符。5.5 设备的使用管理:5.5.1 设备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根据设备使用价值及检修复杂程度,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公司设备划分为主要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三类。对主要设备进行识别、标识并重点监控、加强管理。5.5.2 设备验收后,设备管理部应制定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并下发到各设备使用部门,各设备使用部门按要求细化各项规程并抓好落实管理工作。5.5.3 特种设
7、备的使用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培训获得操作资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使用特种设备。5.5.4 设备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等应做好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必要时做好记录。5.6 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5.6.1 设备管理部门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造、报废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编制风险识别表,并制定控制措施。5.6.2 应对识别出重要风险识别,制定应急预案。5.6.3 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设备使用部门每年底根据生产情况/信息设施设备制定下一年度主、重要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根据计划安排实施。5.6.4 设备管理部门每月检查设备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情况的执行情况。根据年度预防性检修计划和设备使用状况安排设备周期
8、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信息监控设备的异常情况追加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5.6.5 设备操作工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点检工作,做好设备点检表:生产单位机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维护,指导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5.7 设备设施的维修5.7.1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组织抢修,无法处理时应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必要时上报公司。5.7.2 信息设备故障由信息部组织开展维修,经维修后需开展试运行,涉及数据丢失的,按信息安全管理程序进行开展数据还原等风险管理。5.7.3 机修人员进行维修后,设备检修后试运行验收,一般情况下设备检修验收由
9、维修人员会同设备使用部门操作工共同完成,当涉及到影响产品质量的检修项目应由检修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共同验收,必要时由双方的技术管理人员共同验收。5.7.4 对需要进行校验的设施设备,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获得校验资格的校验人员按校验周期进行校验或或委外至专业校验机构进行校验。5.7.5 主、重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达不到工艺要求或丧失精度要求,以及存在缺陷,进行项修或大修后要做好记录,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设备使用单位共同验收,收并填写设备大修、项修验收表,并存档,试生产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注1:设备大修是对设备的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刮研修磨基础件的导轨面和固定接触面,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同时修
10、理、更换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从而全面消除设备现存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效率。注2:设备技术改造可以结合大修理进行。注3:设备项修主要针对设备的某个部分(部件或零件)或某项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而进行的修复,项修时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件,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以恢复设备精度性能。5.8 设备更新改造管理:5.8.1 设备管理部根据产品发展需要,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有重点地安排一些设备改造更新计划。5.8.2 设备改造更新一般由设备使用部门或设备技术人员提出申请,设备改造需充分考虑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设备更新改造的按公司技术管理的要求办理立项、论证、审批手续
11、,经部门审批,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5.8.3 设备技术改造结束后,由公司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鉴定,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后批准投入使用,并收集整理设备档案,技术改造资料。5.8.4 需要对现有重要生产性等重要设备与现有软件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接的开发需求,由设备使用部门主管提出,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后,由信息管理部门协助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系统的更新、对接改造。5.9 生产设备的报废及出让外售5.9.1 对不能修复的设备或其他原因拟报废或长期闲置拟让售时,进行报废或让售处理,由使用单位填写设备报废、让售申请表),经使用单位领导审核,设备管理部组织进行鉴定并签署意
12、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办理报废、让售手续。设备报废、让售申请表需注明报废日期,报废的原因,设备残值,并保存该设备档案,让售的设备,原设备技术资料随机带走。5.9.2 报废及让售的设备须在设备台账登记表中清除注明。5.9.3 设备调拨由设备调入部门相关经办人员填写并填写设备调拨单,经双方确认、设备管理部有关人员、财务负责人员同意签字和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10 设备事故管理:5.10.1 发生设备事故后,责任部门应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填写设备事故报告表,并签署意见,按规定上报设备管理部审核。5.10.2 对重要的生产性设备或信息设备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故障,应系统的进行风险管控,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特征编制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作业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规避。5.11 设备档案管理:5.11.1 设备的原始图纸资料由资料室统一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5.11.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主、重要设备的电脑台账和检修内容电脑档案。5.11.3 设备在使用、维修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做好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因使用和防护不当,造成对人身、设备、环境的伤害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