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775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CurrentsituationandprospecthospiceAbstractHospicecarefordyingpatientsandtheirfamiliesforprovidingmedicalandnursing,psychologicalandsocialcareforall-round.Torespectthel

2、ivesofdyingpatients,thesymptomsundercontrol,qualityoflifeimproved,andthefamily,sphysicalandmentalhealtharemaintainedtohelppatientcomfortanddignitytowalklife,sfinaljourney.【Keywords1Hospicecare;Family;Psychological;Hospicepatients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

3、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1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1.1 临终的定义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山。1.2 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一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

4、构,而我国大陆起步较晚,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88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临终关怀医院一南汇护理院。近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创办慈善性质的宁养院,为造福社会,关爱生命,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0年7月底,英国经济家集团旗下信息分析机构一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推出的首例“死亡质量报告”,对40个主要经济体关于死亡前看护质量作出评估并进行排名,中国却排在倒数第四。1.3 临终关怀的社会需求全球老年人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是所有不同年龄族群中增长最快的,到2020年全球老

5、年人口将突破10亿,而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全球最多的国家。我国目前有超过1.67亿的老年人,其中8()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强,使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使全世界的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WHC)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0万癌症新病例,每天约有400万患者忍受着癌痛的折磨,因此社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来关怀临终患者。临终关怀不仅是对临终患者,其中对临终患者家属提供的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4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我国临终关怀尚缺乏学术研究,比如对肿瘤后期治

6、疗标准的选择,在中国仍是一个空白;在临终关怀的心理治疗方面也几乎是空白。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学科,对广大民众来讲还是一个新概念。由于我国受传统死亡观念及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人们对临终关怀还存在接受障碍,而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终关怀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邸立军等在2003年的调查显示50%的医务人员认为能够做到对临终患者大部分照护;对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的患者,51.4%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是减轻痛苦,1.7%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是延长生命,46.3%的医护人员认为二者均有;赵佩英1刈对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

7、分析显示:护士能正确回答临终护理内容的占30.4%,主动关心临终患者并进行心理护理的占52.9%,与患者家属沟通,提供心理护理的占48%,曾经与患者或家属讨论善终问题的占7.8%,参加我国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学习的占44.1%o部分护士对临终心理护理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掌握,无法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这可能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缺乏或团队构建不完善,分工不合理,相互支持不足有关。我国目前医院的临终关怀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及对临终关怀的正确认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十分了解的占8.5%,了解一些的占69.3%,不了解的占19.7%,从未听说的

8、占2.5%,这说明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2临终关怀中的要素互动2.1 护、患、家属的互动在临终关怀中,护士、临终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内部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同时又与外界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需要达到各个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平衡和有效沟通。2.2 护理的作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恐惧的象征,对死亡采取否认,蒙蔽的态度,人们往往在道义上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忽略了其生命质量,然而在此模式中护理的作用就是全面有效地关护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使人的生理上获得舒适,心理上获得宁静,社会上获得支持,精神上获得慰藉。3临终护理的内容3.1 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

9、环境病房设置尽量家庭化、人性化。病室整洁、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内色彩柔和,对患者的物品摆放无硬性的规定和限制,允许患者在墙上粘贴自己喜欢的画、照片等,以尽量模拟家庭环境,鼓励家属陪同患者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2 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支持作为临终患者的家属他们在亲人患病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表现出悲伤、恐惧、忧虑、愤怒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对家属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进而接受亲人即将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事实,一个人能否乐观面对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自身价值观胤,因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心理阶段给他们提供适

10、当的心理辅导。指导家属处理好此期与患者的感情关系,与医院配合,共同做好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能够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另外,帮助家属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较好的控制感情,有利于患者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取得临终患者的信任,主动和患者交流,关心、同情、安慰患者,与临终患者家属配合默契,及时从他们那里获取护理需求及意见,让患者能够高质量的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3 控制疼痛疼痛是临终患者中最普遍、最痛苦的一种症候,它严重影响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按阶梯药物镇痛和非阶梯药物方法(如放松、热敷、冷敷、按摩)等减轻疼痛。目的是使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舒适感降到最低。3.4 精神关护生命回顾,即有系

11、统地协助患者以一种崭新的观点去记忆其生命中以往的种种旧痛或者快乐的过程,来体验生命的意义。与患者谈论其人生观、价值观,尊重患者的信仰,协助探寻生命、死亡的意义,获得心灵的真正平安。3.5 善终和善后对生命即将结束的临终患者,应协助患者,创造条件,让患者把未尽的事宜交代好,通知临终者的家属及好友,使他们尽可能的陪伴在身边,为临终患者备好寿衣,使其皮肤清洁、完整,五官祥和,维持死者人体最终的完美,令其有尊严的离开人世。4临终关怀发展的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预防、治疗、临终关怀,15jo特别是在向现代医学

12、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临终关怀实现良性、有序发展就必然依赖全社会的多元化。就我国而言早在1992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说过:“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促其健康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将朝着“理论深入化、教育普及化、实施适宜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发展。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UL务必要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首先可以考虑先在医院开设临终关怀病房,重点为患者减轻痛苦、控制症状、维持生活质量并协助其安详的离开人世。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及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原则的研究,

13、并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需要医护人员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临终关怀中,既满足患者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U&。如此,才能让临终患者走的放心、安心,使其安然故去。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已经不完全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而是通过改善环境,调整心理等诸多方法,使临终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价值。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长远的事业,特别是在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要推动临终关怀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参考文献

14、11肖静.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6,16(1):74,2AustinLJ.Newdirectionsinend-of-lifeandpalliativecareinNorthCarolinaJ.NCMedJ,2004,64(5):311.3平悦.临终关怀的中国之痛J.国际先驱导报,2010-9-25.4陈养.民政部:捐赠养老机构个人有望全额免个税N.京华时报,2010-11-9.5李义庭,刘芳等.以人为本,推进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7,(12).6朱丽霞,高风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7.7J侯学红

15、.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8(8):1865-1866.8刘俊.临终关怀事业需要社会多方支持J.社区卫生保健杂志,2006,5(5):307-313.9邸立军,刘淑俊,宋国红等.肿瘤姑息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5):385-389.10赵佩英,杨燕群.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0-22.11刘丽华,汪和美.肿瘤科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影响临终关怀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杂志,200716(10):32-34.12郑悦平,李映兰.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J.现代护理,

16、2008,14(3):318-320.13潘一楠,沈雪艳.开展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意义J.家庭护理杂志,2(X)7,5(2):13-15.14徐淑秀.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38,240.2005:180.15丁姨.临终关怀发展中的心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Io):620-622.16肖蓉,郑兰香,邓云龙.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260-262.17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1):36-38.18陈彦方.实用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80.19蒋乾坤.中年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应和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