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真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打造“真学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本校真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定相关制度与措施。一、备课制度(县备课要求)1.认真学习标准,明确学科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2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本质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前独立、认真、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切实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要求、地位、作用,明确和突出教学重点,适当分解教学难点,做到教学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并能科学、合理安排。3 .全面了解学生,努力因材
2、施教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使用前置性学习单的学校,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先学”情况,努力使“后教”更富针对性。4 .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首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体设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然后再研读由县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及教师自身研究成果,对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修改(二次备课要用不同颜色标注),并将简要的教学思路写在教案的“教学思路”栏里。教学设计应考虑教学目标、内容、
3、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与此同时,教材上要有备课的痕迹,要将教学结构、过渡语、重要提问、拓展内容、板书设计等重要内容写在教材适当的位置,努力使教学更有序、重点更突出。5 .精心设计板书,实现整体建构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板书设计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各学科、各课教学均要有完整、清晰的板书。6 .撰写教学反思,提升专业水平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反思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
4、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写教学反思要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写在教案的“教学反思栏),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质量。另外,集体备课要尽量采用模拟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努力使集体备课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实效。以上要求将作为平时调研过程中检查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依据,请予以落实。二、课堂教学制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踊跃展示的真学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5、上课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反对满堂灌,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一般授课不超过20分钟,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内练习,强化落实,练习要适量适度,精讲精练,符合教学规律,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教学;严格按课表上课,按计划和进度教学,如有变动应在教后记栏中注明并适当调整下一课时的教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时计划,不得私自调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中途不得擅自离开课
6、堂,课堂上禁止接听手机等。三、当堂检测制度当堂检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落实,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有当堂检测这一教学环节。当堂检测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要点:1、训练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全优课堂,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3、训练时间要
7、充分。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次训练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和体现学习目标。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四、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反思除反思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
8、规教学的全程反思。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何地会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教学反思应逐渐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学校要引导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追求反思的深度和效度,克服形式上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如下:1、课后思,即教师每节课结束后要在教案或导学案后写简单的教后记。2、月反思,即教师每月写一篇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文章在学科组内交流。3、学期反思,即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500字以上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报告在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各学校要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网上交流。五、教师听评课制度一、听课数量教师每学
9、期听课不少于15节,行政人员每周不少于3节。二、听课要求1、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案是否相符。2、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听课时不能泛泛而听,每节课要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听课,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当堂检测等。3、听课后要填写好听课记录,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者进行认真评价。4、鼓励学校教师跨学科听课,各学科之间做到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三、评课要求1、评课可以视学科、规模而定。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然后人人发言,以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
10、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更多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最后由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作出总结,使所有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六、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做到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课外阅读等。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好作业的平衡协调工作。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
11、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重视作业的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4、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每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备有纠错本,各科任教师要逐步建立起班级学生的纠错档案。七、学生辅导制度教师辅导要坚持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1、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注重辅导的针对性。
12、2、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3、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4、辅导学生要做到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可以有个别辅导、课外辅导、心理辅导、应考辅导等。5、教师对学生培优辅差情况要进行真实、及时记录。八、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应解决教育
13、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一一提出问题一一探究问题一一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使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现将学校教研活动作如下要求:1、要有计划性。每学期初,教导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要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2、教研时间固定化。教研组长会议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两次,教学环节检查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要求活动记录详实,效果实在。3、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一次全体教师“真学课堂”过关课。4、教师要积极进行个人教学反思,并撰写教学反思文章。6、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导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存入学校业务档案。学校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及时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