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1第一节发展成就1第二节薄弱环节8第三节发展机遇11第四节面临挑战14第二章发展战略思路17第一节指导思想17第二节基本原则17第三节四大战略19第四节发展目标20第三章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第一节强化经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25第二节科学造林增加森林碳汇量26第四章推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9第一节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9第二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31第三节开展草地生态保护修复32第四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33第五章推动城乡绿美发展35第一节有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35第二节建设广东省森林城镇36第四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37第五节加强生态文化服务38第六节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
2、树39第六章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40第一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40第二节提升自然公园生态服务能力41第三节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水平42第四节加强保护地能力建设43第七章推动绿色富民产业发展46第一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47第二节巩固特色经济林传统优势49第三节做强做优林产品51第四节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53第五节提升生态价值实现能力57第八章加强森林资源保护58第一节强化林地林木保护58第二节加强森林火灾防控59第三节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61第四节加强资源监测评价62第九章推进林业治理现代化63第一节全面推行林长制63第二节深化国有林场改革65第四节推动林业科技发展66第五节加强林业治理能力建设67
3、第六节开展目标责任制考核68第十章重点建设工程项目69第一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69第二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72第三节城乡绿美发展建设工程74第四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75第五节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工程76第六节森林资源保护工程78第七节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7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81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81第二节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81第三节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82第四节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全民参与82资料性附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有力指导下,我
4、市认真贯彻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扩大森林覆盖面,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碳汇,提升生态功能,推动我市林业生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优势持续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扎实的生态基础。在2015-2020年期间,结合实际,我市林业以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业产业、森林防火、两站一所等建设工程为抓手,完成了布局合
5、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和相互协调发展的生态空间管制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和林业创新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河源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为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夯实生态和资源基础。表11河源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2015年基础值2020年规划值2020年现状值1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比率%55:4555:4557:432森林公园个数个1733333湿地公园个911114森林火灾发生率%00.0240.50.45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8088886林业产业产值亿元1271561357“两站一所”标准化建设完成率%
6、70951008护林员配备率人/千亩0.20.220.229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达标%97.6100100“十三五”期末,全市林业用地120.8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7.19%;森林面积114.29万公顷,全省排名第四;森林覆盖率73.18%,全省排名第三;森林蓄积量6619.19万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三;生态公益林面积68.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全省排名第一;自然保护地97个,总面积33.39万公顷,全省排名第一。主要成效如下:一、以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国土绿化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扎实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十
7、三五”期间,全市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3.34万公顷,生态景观林带建设161.2千米,石漠化治理443.4公顷,校树林改造试点333.33公顷、校树林退出1.02万公顷(含新丰江库区0.24万公顷),中幼林抚育提升25.62万公顷、封山育林累计4.45万公顷;成功创建2个广东省森林小镇,23个国家森林乡村,5个绿美古树乡村,255个乡村绿化美化省定贫困村示范点;有古树名木1995株,古树群32个。2017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管控,石漠化得以基本治理,裸露山体得到复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结构优、林相好、功能强
8、的区域生态屏障逐步显现。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二、以加强保护管理为途径,林业资源管护有效开展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我市完成提交河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创建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3个国家级自然公园,新增16个县级以上森林公园。我市各级森林公园达到33个(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8个市级森林公园),各级湿地公园达到11个,地质公园1个。强化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长地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近年来,已发现并救护放生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
9、物蟒蛇100条以上;通过红外自动相机在紫金县、和平县和东源县成功拍摄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证实我市存在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分布;紫金县自然保护地内发现植物新品种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2019年,市林业局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彰,荣获“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快重点区域纯松林改造,探索并推广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蔓延扩散。“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641.4万元,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5.06万公顷。森林防火格局明显改善。我市将森林防火列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修订出台河源市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将农历8月定为全
10、市“森林防火加强月”、清明节所在周定为全市“森林防火加强周”;成立森林防火师资培训库;对全市16个重点监管镇实行挂牌跟踪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五个责任”,改变了森林防火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形成了党政重视、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推进全市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投入总资金2624.4万元,建设林业“天眼”657个、镇级森林资源监控调度室99个,全市林地监控实现全覆盖。我市森林火灾逐年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省控指标1%。,没有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特别是在2019年森林防火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后,在没有机构、编制、人员的情况下,我市林业系统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抓实抓紧森
11、林防火工作,实现近两年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零火情”。省委办公厅每日汇报刊发专题信息总结肯定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的经验做法。中国绿色时报刊登我市“一二三五森林防火创新工作模式。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落实到位。“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65562.3万元。完善生态公益林落界工作,严格审核生态公益林规划调整。加强森林资源监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从严控制采石、采矿、取土和风电场占用林地的审核报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市林业局在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多次获评“优秀”。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森
12、林公安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天网行动”“利剑行动”“猎火行动”“绿盾2018”和“2019红线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非法狩猎野生动物、失火纵火等涉林违法犯罪案件。全市森林公安共查处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案件2102宗,有效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及林区秩序稳定。森林公安执法质量考核连续5年优秀,并多次在全省森林公安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创新营造林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勇于变革创新,实行公开摇珠选取承包商,创造了河源特色“植树”模式,总结了一套实用的造林经验;实行“谁种植谁抚育”机制,造林项目工程实行造林与抚育捆绑摇珠招标,确保造林抚育权责利相一致
13、和连续性,从体制上确保造林质量。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林业产业提速发展2016年,我市出台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联合省林科院开展我市“六林”课题研究,积极做好“林文章”,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效路径。大胆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新途径新模式,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和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鼓励种植珍贵树种。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大力支持本土林业企业积极申报油茶种植、绿化种苗基地,培育山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林业创新创业机制,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力精准扶贫“双赢”目标。“
14、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总产值共6644577万元,林业龙头企业30家;创建省级特色经济林项目11个;创建省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14个、林下示范经济县3个,评定市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23个,河源市顺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我市首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到5.15万公顷。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全市入选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6条,入选省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7个。成功申报森林康养基地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四、以完善基础配套为支撑,林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按照省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统一部署,完成全市12个市、县属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工作。针对市属国有林场改
15、制前退休人员生活困难的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市属国有林场改制前共421名退休人员按职务高低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补贴,有力地维护了林场和谐稳定。基层站所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以来,我市对每个基层站所改造经验收合格后给予20万元资金补助。全市改造新建“两站一所”共100个(含8个基层管护站),基层林业工作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林业站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碳汇经营体制机制,积极申报碳普惠制林业项目,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共计164001吨CO?当量,碳汇项目面积合计约1.47万公顷。碳汇项目成功交易增加了林农和林场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价
16、值约334.65万元,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拓了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林业新路。五、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核心,城乡林业协调发展广东省河源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8)于2020年正式实施,立足我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机遇,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兴林富民、生态强市的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人工造林、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森林小镇建设、森林乡村建设等扩大森林面积,开展森林抚育,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森林城市建设涵盖了城市建成区和广大乡村的市域范围,统筹城市与农村,兼顾城区和山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统一调配
17、可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建设与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有机协调。到2020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73.43%,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94.76公顷,绿化覆盖率42.55%,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658.5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64.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5年的12.58平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5.31平方米。第二节薄弱环节一、森林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市国土绿化取得较好成效,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但是森林资源整体上表现为森林覆盖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54.75立方米/公顷;中幼林多,中幼林占
18、乔木林面积的66.48%;纯林多、混交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校树林种植面积14.5万公顷,枝树林改造任务艰巨,有待进一步加强;林业要素投入不足,缺乏科学经营,良种良法普及率低,林地产出率偏低。森林资源质量总体不高,是制约林业保护发展和综合效益发挥的一大薄弱环节。森林资源质量尚不能为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和建设幸福和谐美丽的河源提供坚实的林业生态支撑,也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亟待加强中幼林抚育,培育大径材森林资源,开展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二、生态富民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我市林业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出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第二
19、产业贡献率偏低、第三产业上升空间广阔等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特点。同时,还表现为产业新业态挖掘不深;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较为粗放落后,效益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带动能力有待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和绿色富民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我市林业产业整体需提质增效,应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产业,探索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强势的路子,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三、生态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营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市生态休闲场所服务覆盖面积149.49万公顷(20千米服务半径),可供市民日常游憩的生态休闲场所数量较多
20、,我市城市公园全部实行开放式管理,公园免费开放率达100%,为公众提供了休憩、游玩、娱乐与健身的开放空间。但仍存在合理开发程度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管理力量不足、维护资金不充裕、配套设施不健全、森林康养产品较少、自然教育活动次数少等生态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需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我市现有较好森林资源的各种生态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森林生态、文化、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打造森林生态康养产品,为市民提供以追求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康养服务,不断丰富生态公共服务的种类和功能。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但短板较多。如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较
21、大,供居民休闲游憩的开敞空间较少,公共绿地严重不足;公园建设的整体性、连通性不足,绿地建设空间分布不均;部分街道树木老化,绿化景观缺乏协调性,总体绿化效果仍较为不足,绿地整体质量不高。各县建成区公共绿地中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且存在老旧、破损等问题。各县建成区周边山体大多尚未开发利用,居民休闲活动利用率不高。森林绿色景观效果单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五、生态保护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020年底,我市5县2区及新丰江林管局全部列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全市107个镇(场)、7356个林业资源小班确认发生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78380公顷,松树病(枯)死木33.657万株,疫情威胁严重。防控
22、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灾害与防效评估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市森林面积达到114.58万公顷,枝、松纯林面积相对较大,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护压力大。森林消防队员人员流动性大;当前的物资配备不能满足森林消防需要,现代化水平不足,森林防火生态保护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分布总体较为集中,但完整性程度不高,红线范围内存在很多“天窗”型飞地和“树枝状”开口。部分自然保护地存在现实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和本底资源有待进一步精准确定。第三节发展机遇一、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河源林业保护发展新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23、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要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发展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林业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我市林业全面提升生态质量的新使命,需要稳固生态保护格局、筑牢粤北生态安全屏障,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保护好每一寸绿色。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河源林业保护发展新需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24、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由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由过去“要硬化”到现在“要绿化”。这就为我市林业保护发展明确了新需要,林业保护发展建设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吸霾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等强大生态功能,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三、“
25、南粤秀美山川”建设目标开启河源林业保护发展新征程广东省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南粤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根据全省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扣广东省委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提出新时期区域林业保护发展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构建粤北生态保育发展区。这就要求我市林业保护发展在量的增长同时要突出高质量,通过精准、统筹、融合、协调、创新发展,加强森林保育,激发公益林惠民潜力;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带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维护生物多样性;开展公益林特许经营,推进公益林大径材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互联网+”林业新业态;促进生态富民发展开启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绿色融
26、合发展、生态富民发展的新征程。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出河源林业保护发展新要求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全市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这就要求我市林业保护发展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努力培育林业资源的同时,注重长期效益,擦亮河源生态底色,创造高品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承担提供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肩负林业产业升级、保障优质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上新台阶,为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和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供坚实的林业生态支撑。第四节面临挑战一、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统
27、筹压力大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市的城镇建设、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矿业、道路、水利设施、工业园区、城镇、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林地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森林分类区划调整不到位,影响林地的合理利用。一直以来部分适宜开发或改造的森林被划为公益林,造成了部分林地保护和利用方向不符合客观实际,限制了部分城镇建设的发展。林分结构调整改造受传统发展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由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林分结构调整改造过程中央及省级资金不足、市级财力十分薄弱,难以有效解决
28、生态发展区对校树林、纯松林改造和新造林3年后的中幼林抚育所需资金,限期校改任务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制约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生态保护因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特点,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我市各县GDP及林业产业、林地生产力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全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均衡投入,将会影响我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林业保护发展整体成效。“十四五”期间,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真正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林业经营周期长与短期见效的社会期望需平衡森林经营不同于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与农田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营循环周期短、
29、交通地理便捷等优势。林业生产与作物栽培、矿产采掘等既有类似性、又有不同,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初级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林业保护发展的“长周期”性同通过生态建设快速解决突出生态问题的社会期望,以及林农要求的依靠林业产业短期致富的愿望形成了矛盾反差。“十四五”期间,林业需要利用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好林业生产周期长与快速见效的社会期望之间的关系。要探寻森林经营的长周期和社会经济现实需求相结合的平衡点,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共存共荣的前提下,探究长周期的森林经营如何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创建新时代下的林业保
30、护发展科学模式。三、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林业现代化治理存在差距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林业部门统筹森林、湿地保护管理,加快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但运行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与相关部门衔接联动低效,总体表现出发展动力受限、合力受限。部分林业工作站被撤并,加上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基层末端管理力量薄弱,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整体上与林业现代化要求有差距。第二章发展战略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31、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持之以恒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以及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期待,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要求,紧紧围绕“从绿起来一美起来一富起来”的工作思路,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碳中和为引领,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实施“四大战略”,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上新台阶,为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和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供坚实的林业生态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全
32、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林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业保护发展责任体系,确保党在林业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林业保护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促进生态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迫切需求,共建共治共享林业现代化建设成果。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以保护为核心兼顾林业经济发展。要推进林业绿色发展,杜绝“缘木求鱼”、“竭泽而渔”、占用耕地等极端发展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贯彻
33、落实林业新发展理念,绘好“山水图”,念好“草木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四、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化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突出高质高效贯穿发展全过程,体现精准性,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固强项、加强弱项、加长短板,系统治理,共建共享。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统筹生态系统各要素,突出自然地理、山脉、流域和植被分布。将林业保护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保证全社会的整体协调性。第三节四大战略一、实施森林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生态质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
34、推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工程,完善公园体系建设,提升公园广场绿色景观效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认真谋划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有效推进核树林改造,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培育大径材,提升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二、实施生态安全战略,优化国土绿化空间格局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廊道建设,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加强野生动植物监测和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力度,积极打造粤北生态屏障。坚持生态红线思维,扩大优化城乡生态
35、空间,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确保国土生态绝对安全。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水平。三、实施绿色融合发展战略,壮大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林,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游憩、自然体验等森林健康产业,着力打造林下经济、道地药材、森林食品等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林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林业治理现代化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培育新兴生态产业,推进林业信息化,提升林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大胆探索现代林业产权新模式,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
36、,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第四节发展目标我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城乡绿美发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林业改革治理现代化,稳固生态保护格局,筑牢粤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初步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资源质量更高、生态产品更丰富、城乡环境更宜居、人与自然更和谐。在全市范围内构建稳定健康、富惠人民的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提升,为广东省实现建设“南粤秀美山川”的目标贡献力量,实现我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全市林业保护发展的主要
37、目标是:一一构建以碳中和为引领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以碳中和为引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生态质量全面提升。认真谋划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低效林改造314公顷,水源涵养林造林17332公顷,森林抚育50000公顷(含大径材培育示范13333公顷),国家储备林66960公顷,新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51840公顷,森林覆盖率73.23%,森林蓄积量6631.09万立方米。坚持生态红线思维,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57.38%。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新增4个森林城镇,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公园广场绿色景观效果提升,打造成花色多样、四季有花、具有特
38、色美化绿化的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一一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国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科学布局,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完成,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94个,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为20.89%,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逐渐规范化、法治化,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覆盖全面、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成,积极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保护格局更加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更有保障。一
39、一构建以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增强现代林业产业绿色富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游憩、自然体验等森林健康产业。力争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6个,省级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达到1个以上,自然教育活动100次以上,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着力打造林下经济、道地药材、森林食品等特色产业,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6667公顷,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到75300公顷。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林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一一构建以林长制为总抓手的现代林业治理体系,提升林业治理能力。严格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提升,林业信息化和林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名特优新
40、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等新兴产业发展,创建5个林下特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打造5个林下特色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公益林参保率达100%,商品林参保率达30%。全面建立林长制,资源网络化管护率10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在8.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9%。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指标包括生态质量、国土绿化、绿色富民、林业治理等10项指标,其中:2项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指标(下表)。表21河源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现状值(2020年)目标值(2025年)指标属性1森林覆盖率B%73.1873.23约束性2森林蓄
41、积量万立方米6619.196631.09约束性3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20.8920.89预期性4新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公顷-51840预期性5森林火灾受害率%00.450.9预期性6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8.58.2预期性7资源网格化管护率%-100预期性8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135165预期性9湿地保护率%69.269.2预期性注:1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个指标值,届时根据国土“三调”融合数据进行修正。2新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指标值为规划期内完成任务总面积。第三章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对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生态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全面转变。
42、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更加注重发挥存量优势。根据小区域林相特征,合理采取低效林改造、大径材培育、中幼林抚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精准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结构,加强森林保护,通过持续性的小区域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小片连大片,大规模提升全市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助力我市做好“六林”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十四五”期间,重点在高速公路两旁、城镇周边、重点生态区域等重要区域,积极推进打造多层次、多色彩、高标准、高质量森林景观,规划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7332公顷;建设大径材培育示范13333公顷;建设国家储备林66960公顷;新建防火林带660千米,维护防火林带100O千米;中幼龄林
43、抚育50000公顷;完善龙川林科所及紫金林科所现有林木良种基地的基础设施,在紫金县新建1个岑软2号油茶良种示范推广基地和1个红锥良种示范林,在和平县新建1个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预计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增加51840公顷。第一节强化经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一、培育大径材(大径级林木)资源开展大径材培育示范建设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紧紧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资源、增效益”建设目标,以大径材培育建设工程为抓手,结合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深化校树林退改,选择相对集中连片、交通条件便利、立地条件较好、林分条件适宜的地方,合理采取现有林提质培育、现有林改造培育、新造林培育的方式,科
44、学选择及合理搭配培育目的树种,进行全周期经营,基地化、标准化管理,培育优质大径材资源。以国有林场为主体,发挥国有林场先行示范作用,示范带动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大户等参与大径材培育建设。进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优质大径级木材储备和林业生态产品供给,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木材安全,推动河源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培育大径材13333公顷,建设大径材示范基地100oO公顷。二、实施高质量森林抚育统筹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和高质量水源林新造林抚育项目,积极推进森林抚育经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蓄积,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重点加强城镇周边、江河两岸、重要水源地、交通主干道
45、、古驿道两侧山体等区域中幼林的抚育管理,积极推进打造多层次、多色彩、高标准、高质量的森林景观。“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森林抚育50000公顷。三、建设国家储备林结合实际,国家储备林建设需与桂树退改工作相结合。由我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市国家储备林基地规划、融资、建设、工作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选用“国有控股公司+林业龙头企业”的模式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在商品林中选择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增长潜力大、良种壮苗充足、地方特色鲜明、支撑能力强的地区建设国家储备林,优先选择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19年版)中的树种,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
46、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等。“十四五”期间,规划营建66960公顷国家储备林,以适应国家木材发展战略、维持并扩大林业投资规模、兼顾木材生产与生态保护。第二节科学造林增加森林碳汇量一、开展低效林高质量改造对公益林中低质低效林,开展提质改造,重点改造校树、马尾松等树种组成的低质低效林和疏残林,优化树种组成,补植木荷、红锥、火力楠等乡土阔叶建群树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地适树适绿,逐步形成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混交林,修复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十四五”期间,开展低效林改造314公顷以上。二、建设高质量水源林实施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47、。进一步加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和建设主要河流干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及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千米以内的水源林,尤其是万绿湖及枫树坝水库两处城市重要水源地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增加水源地森林覆盖率,使其充分发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重点完成东江流域建设区内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迹地的更新改造和疏残林(残次林)的补植套种;通过人工造林、更新改造、补植套种、封山育林等方式更新改造现存的低效纯松林;科学选取皆伐更新造林、间伐后补植套种、退种还耕、封山育林等改造措施,重点改造重要水源地内种植的核树林、集中连片种植100公顷以上的核树林,逐步有序退出其他区域校树林;选种适合我市的用材树种、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及木本油料、中药材等树种,加强封育管护建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质和增效,稳步增加东江流域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满足公众对“有水喝、喝好水”的美好生活需求。“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7332公顷。三、营造高质量防火林带营造防火林带是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市界、县界,以及田林交界、入山道路两旁、山脚、村庄周围等区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