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肠套叠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肠套叠患者护理常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院肠套叠患者护理常规肠套叠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渐减少。一、病因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仅5%的病儿有明显的机械性因素,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等,多为年长儿,亦称继发性肠套叠。约95%的病儿病因不清,主要为婴幼儿,亦称原发性肠套叠。婴幼儿的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活动度大,回肠与回盲瓣的比例较年长儿大,均可能是易发因素。婴幼儿的肠蠕动容易紊乱,饮食改变和腹泻等可能是促进因素。有报道腺病毒感染引起肠套叠。二、病理肠套叠多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套叠的肠管一般有3个筒:外层肠管为鞘部,进
2、入鞘部的肠管称为套入部,内管的顶端称为头部。一般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部(鞘部)的最远端肠段名分为:小肠型;回结型;回盲型:盲肠及阑尾随之套入,最常见;结肠型:很少见;复套:多为回结型,部分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然后整个套叠肠管再套入结肠。肠套叠多发生于一处,偶可发生于两处以上。肠套叠时,肠管与肠系膜一并套入。由于鞘部尤其是颈部的痉挛收缩,挤压套入肠管,牵拉和压迫肠系膜,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套入部的肠管淤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并有血性渗液及腺体粘液分泌增加,产生典型的果酱样血便。随着肠系膜绞窄逐渐加重,静脉压及组织压力升高,影响动脉血运,最后套入的肠管缺血性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若肠
3、管过度膨胀和长期严重痉挛,末梢小动脉血运障碍,亦可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缺血性坏死灶,易于穿孔和并发腹膜炎。年长儿的肠腔较为广阔,肠梗阻以不完全性者居多。三、护理评估(一)身心状态多为平素健康的婴儿,突然发病。年长儿的发病稍缓,症状不如婴儿典型。1 .腹痛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腿,两臂乱动,或以手抓按腹部,面色苍白,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较大儿童发作的间隔时间较长。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鞘部强烈收缩所致。2 .呕吐早期呕吐为肠系膜被牵拉所致。吐出物为奶块或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次数不多。随后吐出物含胆汁,晚期可为粪样物。3 .便血为婴儿肠
4、套叠的特征。在腹痛发作后可有12次正常大便,约85%的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小肠型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的便血率较低,出现也较晚。4 .腹部肿块早期腹部平软,无压痛。多数病例可扪及肠套叠的肿块,小肠结肠型肠套叠沿结肠框分布,常位于右上腹部或脐上,呈腊肠样,表面光滑,中度硬,略有弹性,稍可移动。以后随套叠的进展,肿块可循结肠移至左腹部。晚期病例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及压痛,不易扪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及直肠指诊双合检查可触及肿块。5 .全身情况早期病儿一般状况尚好,体温正常,但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或拒乳。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渐重,精神萎靡或嗜睡、阵发性哭闹等腹
5、痛症状反而不明显。发病二、三天后的晚期病儿,由于肠坏死或伴腹膜炎,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和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二)辅助检查X线检查,作空气或镜灌肠X线检查。四、治疗原则(一)非手术疗法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的原发性回结型和结肠型肠套叠,一般状况较好,无明显腹胀及腹膜刺激症状者。方法简便、经济,效果良好,复位率达95%以上。绝大多数均一次治愈。包括空气灌肠和镜灌肠复位两种方法。(二)手术治疗空气或镜灌肠失败或发生肠穿孔、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然时间不长而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者,以及小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五、护理诊断1 .疼痛与肠系膜受牵拉和鞘部强烈收缩有关。2 .体液不
6、足与呕吐、禁食有关。3 .营养失调一一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禁食及肠道吸收能力差有关。4 .有感染的危险。5 .潜在并发症一一肠坏死与肠血运障碍有关。6 .潜在并发症切口裂开。7 .焦虑与疾病的威胁及陌生的环境有关。六、护理目标1.患儿哭吵停止或自诉腹痛减轻或消失。8 .补充足够液体,以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9 .患儿体重不减或略有增加。10 患儿将不发生感染。11 患儿将不发生肠坏死。12 患儿将不发生切口裂开,伤口愈合理想。13 患儿家属的焦虑减轻或消失。七、护理措施(一)腹痛的护理1 .观察记录腹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2 .手术前后持续胃肠减压,保持管道通畅,
7、注意观察引流物的色、质、量。3 .手术前严格执行胃肠道准备,按要求禁食、禁饮。4 ,手术后患儿取半卧位。5 .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循序渐进,避免产气、胀气食物如牛奶等。6 .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含量,缺钾者及时补充,应以预防为主。7,术后出现腹胀,可行肛管排气。(二)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1.观察记录患儿皮肤的弹性、前囱及眼眶有无凹陷、末梢循环及尿量等情况。7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有条件最好使用监护仪。8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包括呕吐、胃肠减压及尿量等出量,入量为每天输液或饮水等进水量,同时注意尿的颜色、量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9 .禁食期间,
8、遵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10 监测血清电解质。(三)给予适当的热量和摄食量1.评估和记录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的厚薄,每周测体重2次。2 .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3 .禁食者遵医嘱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4 .给予患儿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1)肛门排气、排便后,遵医嘱进流质饮食,如无腹胀则逐渐过渡到普食;以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为宜,有助于肠道吸收。(2)提供患儿喜爱的食物。(3)为患儿提供愉快的就餐环境。5 .少量多餐。(四)预防感染1.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每周病房空气消毒2次。6 .接触术后患儿前后应洗手。7 .进行静脉穿刺及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 .加强引流管的护理(1)密
9、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打结,保持引流管通畅,敷料清洁、干燥。(3)按要求及时更换引流袋。9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退热剂。(五)行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复位患儿的护理1 .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1)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患儿腹部肿块消失,症状消失,患儿感觉舒适,并很快入睡。(2)空气灌肠复位后,立即口服活性炭末,并观察排出情况,如炭末排出,可开始进食冷开水,无不适时改正常饮食。(3)对复位成功的患儿仍需密切观察有无复发症状,如有则表示再次发生肠套叠,应做好手术前准备。2 .经手术复位的患儿应注意(1)维持胃肠减压的正常效能,减轻胃肠张力,有利于吻合处愈合。(2)指
10、导正确饮食,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做夹管试验饮水观察6小时无腹痛、腹胀后,即可拔管。(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术后57天,如患儿出现上腹痛、发热,切口红肿和破溃或形成肠瘦,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按急诊手术做好准备。(六)预防切口裂开1 .每日测体温3次,监测有无发热征象。2 .协助家长护理好患儿的大、小便,防止污染切口,如不慎污染切口,应及时更换敷料。3 .避免患儿剧烈哭吵,必要时术后用腹带包扎。4 .积极防治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尿潴留、便秘、咳嗽、腹胀等。5 .对部分切口裂开者,嘱患儿卧床休息,并用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更换敷料后用腹带加压包扎。6 .切口全层裂开伴有肠管脱出者,
11、应安慰患儿及家长不要紧张,同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脱出的肠管,立即送手术室重新缝合。7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8 .加强营养,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七)作好心理护理1 .鼓励患儿家属说出他们的焦虑。由于肠套叠患儿一向健康良好,而突发性出现此症须立即手术。对父母而言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或是在求诊中因患儿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够明确,致使医师延迟治疗,而使父母对医护人员感到不满。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家长顾虑的原因给予解释或指导,如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术后监护要点等。2 .鼓励他们尽可能与病儿在一起,以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3 .协助他们了解病儿的病情及解释手术的原因,以配合治疗。4 .让同种疾病的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交流,以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