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4481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4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规划2023年1月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一节工作成效2第二节主要问题4第三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主要目标9第三章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12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12第二节健全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系13第三节构建绿色低碳体系15第四节强化流域要素系统治理17第四章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水生态产品18第一节优先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18第二节持续改善群众身边水体环境19第三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19第五章巩固深化水污染治理21第一节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1第二节推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22第三节提升

2、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效能22第四节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24第六章积极推动长江黄河源头水生态保护27第一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27第二节实施生态缓冲带保护和监管29第三节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30第七章着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32第一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第二节有效保障生态流量33第八章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35第一节提升环境风险预警能力35第二节推进环境风险问题整治36第三节强化环境风险应急处置36第九章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38第一节雅碧江流域38第二节金沙江流域39第三节大渡河流域40第四节黄河流域41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42第二节健全法规标准42第三节完善市场体制42第四节加大

3、科技支撑43第五节加强监督管理44第六节促进全民行动44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规划范围表46附表2“十四五”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目标清单47附表3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48附表4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50附表5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目标清单53附表6试点开展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水体清单.54附表7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的水体清单55附表8天然湿地恢复目标表56附表9人工湿地建设清单57附表10以重现土著鱼类为目标的水体清单58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甘孜州地理区位图59附图2甘孜州行政区划图60附图3甘孜州水系图61附图4甘孜州国考断面2020年水

4、质现状图62附图5甘孜州汇水范围示意图6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也是甘孜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纵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甘孜州位于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河流众多,水生态环境状况优良,“十三五”期间,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水平,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是,甘孜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

5、稳固,水资源利用率依然偏低,水生态保护修复投入不足,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尚需加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甘孜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定,编制本规划,范围包括:甘孜州康定1个县级市、17个县,289个乡/镇(其中街道办2个、镇IlO个、乡177个),2181个行政村,流域面积涉及14.97万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甘孜州人民政府高度重

6、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放在全州大局的突出位置,努力把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工作方案为主要抓手,推进水污染防治,落实水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保障,突出水风险防范,保持全州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对治水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0年,甘孜州3个国考断面(大渡河大岗山,金沙江岗托桥、贺龙桥)水质达II类以上的比例为100%。大渡河大岗山断面水质达I类,金沙江金沙江岗托桥、贺龙桥断面均达II类,全州无水质类别下降断面、无劣V类水体。全州城市建成区内保持无黑

7、臭水体。4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8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纳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考核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印发实施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水污染持续达标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工作方案,为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生态甘孜”“美丽甘孜”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保障。加强流域综合管控,实施重要水功能区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常态化巡查和监督性监测,完成纳塔曲、绰斯甲河、甲斯孔河等7条州级重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定和纳污能力核定,对3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了论证。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对康巴情人食品公司等

8、20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实现生产废水零直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入2480万元实施62个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州划定城乡水源地保护区23个、调整56个。完成总量减排工作,化学需氧量减排335.73吨,氨氮减排64.12吨。水生态保护修复初见成效。确定2个重点河湖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完成171座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设施改造。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全州共实施德格、乡城等11县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4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4万平方公里。切实加强雅碧江鳏鲤长丝裂腹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色曲河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工作。水资源保障稳步推

9、进。建成德格温拖水利工程、泸定顺河堰水利工程等6个骨干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8万亩。截至2020年末,全州用水总量控制在3.0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84.5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05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降低3L4%、45.4%o建成全省节水型企业1个,州级节水型单位17个,完成了全州7个“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乡城县完成“全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考核制度体系的建立,完成对县级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取水工程(设施)年度核查、登记任务,并着手整改工作。水环境风险防控有效开展。紧盯涉危涉重企业

10、、尾矿库等重点行业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压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做好汛期、敏感时段环境风险源排查,完成269家企业、11座尾矿库、2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备案。与雅安、阿坝、凉山等相邻市(州)签订了大渡河、雅碧江流域联防联控协议,建立了高效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第二节主要问题水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效能低、运行费用高,冬季管道易冻裂,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难度大。现有传统农村污水治理模式难以适用于牧区聚居点,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污水直排入河或溢流现象比较普遍。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

11、不完善,生活垃圾入河时有发生。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受区域内地质灾害、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滞后、突发环境事件储备应急物资与水质监管能力薄弱等影响,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水资源利用率低未有效转变。甘孜州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少大型水资源调蓄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灌溉效率低,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仍然是主要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2020年,甘孜州县城管网漏损率9.9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4立方米/万元,用水效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两江一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

12、,湿地滩涂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沿河沿江城镇开发建设造成河流自然岸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水电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多发。此外,退化草地、沙化土地、草原鼠害等典型生态问题使得全州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量大,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资金缺乏等使得水生态修复难度增加。水生物物种资源缺乏系统调查,无系统调查、无水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监管压力大。甘孜州主要河流属界河河段,与云南、西藏、青海等省份协商会商机制尚不完善,分级管理、上下联动不足

13、,联合执法力度不够;流域内各县也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缺乏良好的协商会商机制,权责不清,不利于水事纠纷解决处理,也无法全面开展河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水环境能力监管薄弱,受地理、地质、气候等因素影响,存在部分高海拔水质自动站冬季无法正常取样、冰雪融化期与汛期装置易损坏、道路受气候与地灾影响无法正常通行等问题。甘孜州执法机构人员装备不足、现代化执法办公设备落后欠缺、交通工具得不到保障、无专用执法车辆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三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亲自谋划了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

14、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势下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推动甘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构成“十四五”时期甘孜发展环境的主基调。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建设美丽甘孜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亟需为美丽甘孜建设打下阶段

15、性基础,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由流域污染治理向“三水”统筹转变,治理任务更为艰巨。“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要素,提出“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要求,生态功能遭到破坏的河湖逐步恢复水生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群众身边的一些水体,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满足群众的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要求。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开创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举措,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的需求更加迫切。省委赋予甘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明确支持甘孜创建国家生态文

16、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为甘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和载体。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严格遵循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各项部署,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筹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风险防范,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建设美丽甘孜、

17、圣洁甘孜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休养生息转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群众对美丽河湖的向往,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的水生态产品,能够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系统治理,协同联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冰

18、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冰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推动流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加强地上地下统筹,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长江、黄河流域资源禀赋、生态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色和差异,精准识别各流域亟待解决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科学系统设计针对性的任务措施。第三节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初步构建以11类水为主体的治理体系,实现甘孜州全域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到II类,实现甘孜州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生态

19、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保护好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地,共同推动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建设清洁水环境改善模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类别稳定保持在11类及以上,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HI类比例保持100%。建设健康水生态延续模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自然保护地面积稳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建设和谐水资源保障模式。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江、河、湖关系趋于和谐。县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具备饮水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到二。三五年,甘孜州水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20、美丽甘孜建设的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充分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要,基本实现“美丽甘孜、圣洁甘孜”美好愿景。表1“十四五”规划指标I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水环境1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良(达到或优于HI类)比例()100100约束性2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3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4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100100约束性5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100100约束性1参考四川省“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率()6

21、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0预期性水资源7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个数(个)/2条河的2个水文站预期性水生态8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3条保持良好预期性9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千米、亩)/1.8千米预期性10湿地恢复(建设)面积(平方千米)/67.23预期性11以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为目标的水体数量(个)/2条河流2种土著鱼类预期性第三章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进一步细化完善“三线一单”中对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源头水保护区等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应以强化源头控制、严格空间布局

22、为主,清理整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过度养殖捕捞、矿山开采、岸线开发等生产、生活活动。城镇和工业园区等重点管控区应以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为主,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源环境风险综合管控。一般管控区应在合理发展的同时严格水环境保护,以水环境、水资源承载力为基准,合理进行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农牧业面源控制,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岸线空间管控。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流域岸线管控。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范围,实行河湖岸线分区管理并明确分区管理保护要求,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最大程度保持河湖岸线自然形态2

23、。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并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依法清理取缔禁养区养殖,规范限养区养殖3。禁止在长江2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规财(2017)88号)。3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禁止在长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加强“两江一河”及重要支流河道植被保护与修复,恢复河流两岸山体植被和林草状态,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第二节健全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系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推动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4,配合建立包括“全省

24、-流域-水功能区(国家重要水体)-控制单元-行政区域5”五个层级、覆盖全州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逐级明确行政责任主体。持续推进控制单元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污染防治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强化控制单元与水功能区管理,合理划定及调整水功能区,协助完成纳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和省级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修订。强化河湖长制责任工作体系。以完备的河湖名录、明晰的河湖长责任、系统的政策制度、科学的河湖治理、先进的技术支撑五大体系为统领,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突出抓好“5+9”6重点工作。强化新技术应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5“十四五”

25、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5”即:水利部门牵头的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湖“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监管等5个方面的工作任务;“9”即: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的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的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的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的长江流域禁捕禁渔,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的水源涵养区管理保护,林草部门牵头的河道岸线及沿江森林或湿地保护等9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用与现有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的立体监督模式。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综合监管体系。优化实施地表水生态环境

26、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级控制断面水质保护目标,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应依法制定并实施限期达标方案7。依托排污许可证信息,实施“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强化源解析,追溯并落实治污责任。把开展暗查暗访作为常态,公开发布州及县(市)水环境质量排名。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倒逼生态环境责任落地落实。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制度。加强联防联控联治。健全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推动与青海、西藏、云南等省份跨界河湖信息共享、联合巡查、联动执法、污染共治,构建上

27、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水里的系统治理模式。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双边协调机制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试点。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将生态保护补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持续推进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维费用纳入补偿资金使用范围。推进色达、白玉等5个县开展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建设。第三节构建绿色低碳体系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升级。强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能耗、环保、

28、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产生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准入,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8。持续推进绿色矿产、食品饮料、中藏医药以及民族文创特色加工等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范、尾矿库水环境风险。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推动甘眉工业园区、成甘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提升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效率。构建绿色现代农牧业体系。统筹考虑水土流失与荒山荒坡、退化草地生态治理,助推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持续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

29、牧业基地,培育“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化绿色化,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登记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修建蓄水池、排水沟及8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玻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整治塘堰等,积极发展高原果蔬、特色林木、各类食用菌、中藏药基地等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减施肥等化肥减量技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持续推行居民家庭节水方式。鼓励家庭参与节约用水,推广使用水嘴、便器、淋浴器、便器冲洗阀等节水器具。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新建小区中鼓励居民优先选用节水器具。推广绿

30、色建筑,鼓励民用建筑集中热水系统采取水循环措施,新建建筑配建中水回用设施。适度引导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推动城镇生活节水开创新局面。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工业生产技术,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加快节水型服务业建设,以学校、宾馆、饭店、医院、体育场(馆)为重点,全面推进创建节水载体,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5年,公共机构人均水耗比2020年下降10%,州、县直机关以及50%以上的事业单位建成节

31、水型单位。加快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第四节强化流域栗素系统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冰等要素系统治理。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系统开展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立足重点区域,强化整体治理,科学推进重要水体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缓冲带保护与建设、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重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水和治草、治水和治冰,形成合力。深化“三水”统筹管理。整合“十四五”国考、省考、州考断面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地表水断面,形成统一的甘孜州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对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

32、保障目标的2个断面9。,由甘孜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开展监督性监测,对全州电站开展下泄生态流量水文流量关系率定工作,将率定成果运用到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中。探索开展流域层面重要区域、重点湖库富营养化和水华遥感监测及水生态常规监测。9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函(水资管函(2020)43号)10关于印发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试行)的函(川水函(2020)1669号)第四章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水生态产品第一节优先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回头看”,以72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对其上游或补给区可能影响

33、水源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等工业风险源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饮水安全L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健全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出水的水质信息公开制度,实现信息公开。到2025年,4个地级、37个县级、80个乡镇和9个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100%。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有效提升饮用水水源地周边集水区水源涵养能力,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乡城、雅江、炉霍、九龙等县城应急备

34、用水源建设,完善部分县(市)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在线监测设施。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分,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环境综合治理,强化面源污染控制,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提升饮用源水质监测能Il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力,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公开。专栏1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专栏(1)完善炉霍县等部分县(市)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在线监测设施。(2)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有效提升饮用水水源地周边集水区水源涵养能力,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3)加快推进乡城、雅江、炉霍、九龙等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第二节

35、持续改善群众身边水体环境重点改善中小流域水环境。系统排查流域面积50-200平方公里河流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防治、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开展治理计划,制定合理工程及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防治水土流失,确保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干流水质。统筹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全面遏制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25年,保持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理整治,重点推动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整治工程,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第三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统筹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风险防范,系统解决

36、水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力争到2025年,建成12个具有甘孜地域特色的美丽河湖,明显提升“群众身边水”。提升公众亲水环境品质。严格水域岸线、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按照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湖管理的工作。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及措施,提升水生态品质。强化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合理建设亲水便民设施巴开展河湖文化挖掘和文化设施建设,保护传承展示水文化。强化美丽河湖创建引领。秉承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工业产业绿色发展、土著水生植物或鱼类重现等目标,彰显美丽河湖的绿色底色和质量

37、成色。每年向社会发布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及其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政策。积极创建美丽河湖,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社会化管理,确保河湖美丽长驻。第五章巩固深化水污染治理第一节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制定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对现存排污口开展深入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并完成“两江一河”流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排查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制定“一口一策”,明确目标要求和时限。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排污口设置。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对单独设置直排口的涉水

38、单位企业全面完成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强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联网。2023年底前,完成“两江一河”流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整治工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依托排污许可证信息,实施“水体-入河(湖)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强化源解析,追溯并落实治污责任加大入河排污口环境执法力度,定期开展企事业单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监督性监测。配合省级有关单位建设全省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与排污许可、环评审批、重点排污单位等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专栏2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栏(1)制定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18个县(市)加快对现存排污口开展深入排查,梳理排污口清单,编制“一口一策”。(2)全面完

39、成18个县(市)“两江一河”流域范围内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第二节推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推动工业废水防治。建立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异常等突出问题清单,查明问题原因并开展整治,实施清单管理、动态销号。严格落实企业依法按证排污,控制污染物入河湖量。对康定金鑫矿业、康巴情人食品公司等20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整治,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强食品饮料、中藏医药、农畜产品精加工等重点行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强化处理设施监管,严控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未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加大工业集中区整治力度。鼓励康定、泸定的工业集中区开展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试点示范,完善集中区及企业雨污分流

40、系统,推动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加强企业废水预处理和排水管理,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业集中区雨污水排查整治,不断升级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建设方案,实现对园区污水治理的全方位、多角度、跨区域管理。第三节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增强污水直排、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未投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达标排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开展管网摸底排查,推进老旧管网改造、破损管网修复和新城、城乡结合部

41、等空白区管网新建,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升污水收集效能。着力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含氧的生活污水处理和设施设备冬季防冻问题,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合理选择处理工艺,优先实施沿河乡镇,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乡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新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所有新建管网应雨污分流。力争到2025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探索适合高寒高海拔地

42、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设计与建设方案,优化冬季运行工序,提高处理效能。加强县城、重点镇和景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提升在线监管、预警与应急能力。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和政府补贴制度,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保障。强化工业企业排污纳管监管,加强运维人员技术培训。专栏3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专栏(1)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石渠县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建设,推进甘孜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燕子沟镇污水处理厂新建等。(2)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快乡城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色达县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化改建设等。(3)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加快推进白玉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维修及改造、道孚县城

43、市生活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建设。第四节持续推进农牧农村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不排入外部水体为目标,鼓励采用工程与生态相结合、低成本易维护的处理模式,按照“纳管优先、宜散则散、适度集中”的原则,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类处置。对于城乡结合部、位于集中处理设施周边,且具备纳管条件的聚居区,依托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纳管处理;对于布局集中、规模相对较大、离集中处理设施管网较远的聚居点,因地制宜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收集、处置;对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或地形复杂的区域,推广“灰水回用+黑水还草”模式,日常生活灰水直接用于绿化浇地,生活黑水通过加盖的“卫生旱厕”或“化粪池”收集处理后

44、就近还地还草。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沿江沿河环境敏感区为重点,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开展农牧区聚集点周边沟渠、塘堰等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发挥其净化功能。到2025年,全州大部分面积农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深入实施“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区域,改厕与污水治理要同步建设。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和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使用卫生旱厕和无水式厕所的地区,要做好粪污密封、防止臭气扩散,及时资源化利用。完善景区景点、旅游城镇、交通节点、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等公共厕所建设,建立粪污贮存、收运、处理体系

45、,加强定期清理、处置并及时进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在“两江一河”、重要支流和湖库周边划定生态缓冲带,按照“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建设河岸生态保护带,构建面源截留防线。在5以上、25。以下坡耕地区域,建设生物拦截带、集水窖等径流拦截与再利用设施。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合理规划农牧区集中养殖点和养殖规模,完善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适度集中、区域共享”的原则,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1)根据农区、牧区农村生活生活污水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联村”“单村”“集中式,,“分散式,,等多种治理模式,推进农

46、村生活污水治理。(2)逐步提升18个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能力,针对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第六章积极推动长江黄河源头水生态保护第一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围绕甘孜州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生态空间格局。以雅碧江生态轴为轴线,金沙江生态带、大渡河生态带为骨架,保护江河源头生态、整治修复滩涂湿地为主,统筹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建立健全江河岸线防护林体系,加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以丘状高原生态系统功能保育区、高山山原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区和高山峡谷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区为重点,全面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碳汇等生态功能。严

47、格重要水源涵养区用途管制。将江河源头集水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纳入重要水源涵养区进行管理,地方可根据管理需要进一步补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严格按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生态保护红线外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依法制定准入条件,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限制或禁止毁林开荒、湿地和草地开垦、25。以上陡坡地种植农作物、无序采矿、过度放牧等损害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确保重要水源涵养区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以“两江一河”源头集水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等区域为重点,科学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设立永久性标志,禁止采伐天然林,主伐林区的森林采伐实行指标控制。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划定禁牧区、限牧区和轮牧区。严格控制和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防止矿产资源开发破坏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制定和实施水源涵养功能提升规划,有序推进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退化防护林修复、湿地生态修复、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建设,实施森林草原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大幅增加森林、草原、湿地面积,发挥高效水源涵养作用,涵水于地、涵水于林草,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