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安市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陕政办发(2022)15号),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发展目标消费市
2、场规模大幅提升,国内外品牌资源高度集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融合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力争到2024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超过4500家,年均净增400家以上,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三、主要任务(一)稳定大宗消费行动1.推动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在2023年12月31日前,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落实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激发汽车消费活力,支持举办“五一”“七一”“十一”车展,鼓励汽
3、车销售企业对消费者让利销售,支持汽车销售企业进商场、进农村开展展销促销活动,持续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稳妥有序发展。(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2 .鼓励家电家居消费。支持绿色节能家电和新兴智能家电消费,鼓励家电“以旧换新”、家电展销进社区、进广场。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家电销售企业、建材市场、家装公司联合促销,依托国内线上支付平台定期发放家电家居消费券。(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3 .扩大成品油消费。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科学规划成品油零售分销体系,完善成品油零
4、售网络。鼓励成品油零售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激发成品油消费潜力。支持加油站拓展非油品业务,鼓励加油站直营便利店销售各类西安本地商品,加快向综合服务站转型,利用省级资金对加油站便利店改造提升给予补贴。(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二)服务消费增效行动4 .提振餐饮消费。支持西安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加快开展第二批“西安老字号”和“西安名吃”评审认定工作,推动西安名吃、陕菜、特色餐饮和老字号企业连锁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参加丝博会陕菜国际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宣传美食文化,促进餐饮消费。推动餐饮企业与各大电商平台对接,借助直播电商整合优质资源,
5、引导开展团购促销、外卖送餐服务。(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5 .激发会展消费。发挥会展活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鼓励举办消费类展会活动,支持举办符合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展览项目。积极开展招展引会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展会落户我市。鼓励我市同类型展会合并或联合办展,扶持本土展会做大做强。出台“会展+文旅”政策,推动会展与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放大会展消费效应。(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投资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博览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落实)6 .发展网络消费。积极对接大型电商平台企业,争取设立西安专
6、区,定向流量支持西安品牌和店铺营销。支持我市优势品牌企业运营市、区县线上地方特色馆、旗舰店。动员企业在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和营销推广,加快提升农户、生产基地等直播运营能力,以直播带货促进网络零售额提升。利用省级资金对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的重点限额以上单位,给予补贴。(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7 .支持文旅健康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大唐不夜城、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等文旅消费商圈建设,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发放西安文化惠民卡,扩大文化惠民消费。
7、巩固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开展常态化文旅促消费活动。鼓励区县、开发区依托体育场馆和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运动,促进体育赛事与体验体闲健身消费相结合。探索“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依托“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推动体育、康养、旅游等领域消费融合发展。(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三)消费平台升级行动8 .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落实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快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之都”、引领潮流风尚的“时尚购物之都”、传古承今的“国
8、际美食之都“,逐步建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教育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和“世界赛事名城”,打造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都四城”品牌。全面优化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创建12个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打造高品质示范街区集群,逐步形成业态多元、独具特色、管理规范的商业街区发展新格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落实)9 .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办好“嗨购西安”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指导区县、开发区积极举办主题促销活动,鼓励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参加“嗨购西安”系列活动,给予宣传推广费用补贴。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9、支持商贸企业利用城市公共空间举办美食节、啤酒节、咖啡节、名品荟、车展、茶博会、珠宝展等主题促销活动。(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0 .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允许具备条件的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规定时间段外摆经营,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创新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依托特色商业街区举办汽车集市、文创集市、文艺表演、夜游长安等室外活动,促进文商旅跨界融合,提升夜间经济活力。在夜经济有一定基础的城区,通过重点培育和业态调整,鼓励新建、改造提升酒吧街、咖啡街、餐饮街,创建市级夜间经济
10、示范街区,带动和促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和品质提升。(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1 .大力发展户外经济。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以休闲体验为主题元素的露天集市等消费新模式,形成“一站式”户外经济产业链。在商务和城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允许大型商贸企业利用门前硬化广场等,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影响通行,落实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户外促销。(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2 .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全面落实西安市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
11、1-2025年),每年建设改造县城(城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3个,乡镇商贸中心30个,新型乡村便利店450个,推动县域(涉农区县、开发区)商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各涉农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四)消费品质提升行动13 .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西安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支持在西安举办服装服饰、化妆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新品发布活动,利用省级资金对落地的首店、首发活动等给予补贴,促进时尚消费、品牌消费。(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
12、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4 .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以社区为创建单元,完善社区商业业态,推广无接触配送,着力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力争到2024年末,全市建成不少于100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大数据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5 .扩大中高端进口商品消费。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加快建设进口
13、商品免税店。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开设020进口商品线下体验店、跨境保税自提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经贸展会,扩大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对参展企业展位费、展品物流费、特装展位装修费予以补贴。(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6 .推广西安名优产品。充分利用省级政策,鼓励引导西安名优产品企业在省外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设3个以上线上订货线下配送实体展示店(专柜),助力西安名优产品走出去。积极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展会,利用省级资金对企业参展相关支出予以补贴。(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
14、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五)市场主体培育行动17 .实施限上单位培育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限额以上单位“一对一”全覆盖服务机制,对新纳入限额以上企业名录库的商贸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促进全市限上商贸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8 .服务商贸企业纾困解难。抓好政策落地,做好中央和我省支持政策的承接和落地。突出抓好奖励政策兑现,加快资金兑付进度,积极帮助商贸企业减轻压力,释放活力,助力商贸企业走出困境,恢复发展。(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15、、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落实)19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等6部门关于支持线下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贸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强金融支持,创新优化融资产品和服务,精简办贷环节,提升融资便利度。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家居等绿色智能产品的信贷支持,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金融需求。(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金融工作局、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六)市场供应保障行动20 .加强消费市场监测预判。积极梳理监测系统样本监测情况,
16、扩大监测行业范围,优化样本企业结构。加强监测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认真分析节日消费市场运行动态,做好黄金周节日监测,提高消费市场运行监测能力。(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21 .做好应急储备和市场保供工作。重点做好蔬菜、肉类等重要商品的保供稳价和收储、投放,定期对储备商品进行日常检查,确保承储企业足额足量存储。及时跟踪掌握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情况,做好市场监测预警。积极组织货源,加强产销衔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立足全覆盖、保重点、便民化等原则,科学选择政府储备肉菜投放点,确保蔬菜市场日常及节假日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各区县政府、西
17、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22 .加强“菜篮子”商品保障。进一步落实西安市“菜篮子”商品保障应急预案,指导6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作为“菜篮子”商品应急保供重点企业,落实“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货源组织调运任务。健全“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网络,选定社区零售店、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作为“菜篮子”商品应急供应网点。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发生“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应急状况时,分三个等级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需求。(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
18、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供销联社按职责分工落实)(七)消费环境优化行动23 .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开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和预付卡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统筹建设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提高追溯品种覆盖面、企业覆盖率,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24 .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商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
19、区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四、保障措施25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两稳一促”协调机制作用,各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地实施。(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两稳一促”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26 .加强协作配合。各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要相互配合,加强工作协作,将消费促进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衔接、统筹安排,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两稳一促”协调机制各
20、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27 .强化跟踪督导。市级有关部门严格做好消费促进工作的调度和督促指导,定期通报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和限额以上单位培育纳统情况。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要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并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实现整体工作目标。(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两稳一促”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28 .加大宣传力度。各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专栏报道、新闻发布等多样化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各区县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两稳一促”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