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说课稿的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说课稿的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说课稿的格式2023说课稿的格式一、说课稿的基本格式说课稿标题的确定一般为:说课稿,里面为学科课题。标题下面应标明说课人的单位、姓名。说课稿的内容安排大致分成以下七个方面:(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堂调控;(六)说板书设计;(七)说时间安排。其具体要求如下:(一)说教材(也叫教材分析)1、说清楚教学内容所属版本、学段、第几册、第几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说清楚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有何作用。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后对今后的学习有何影响。3、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好本节课的
2、教学目标。根据当前形势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关键点。教学重点:一般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可以从下三个方面来考虑:教学内容本身的情况;教师感到不好教的地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关键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往往会考虑知识点的妥善安排,或教学手段的巧妙设置,其实就是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这些安排或设置就是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二)说学情(也叫学情分析)主要应讲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原有基础如何、学生对学好本学科是否有兴趣等情况,做一个简要分析。(三)说
3、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1、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好恰当的教法,以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2、为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还需要说清楚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再创造情况;3、为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说清楚课前准备情况,这包括必要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情况;4、本节课的课型。(四)说教学过程(也叫过程分析)为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把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若干个环节:1、各教学环节应以知识为载体,设计好有效的师生活动,以师生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2、每个师生活动都应有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形式,各教学活动形式尽可能不要重复;3、各教学活动形式都要有具体的教学措施作保障;4、每个师生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4、(与教学目标有关);5、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及设计意图;(五)说课堂调控因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面的交流,其过程不可能与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完全相同,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出最多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师生活动期间,往往是启而不发,其原因可能是问题太难,或学生一时无法理解,还有就是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活动刚开始,学生就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只是较容易,或学生的理解水平较高所至。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要求教师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至于出其它的一些情况,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一切应以学生为重。该部分的撰写要针对具体的师生活动来设计调控措施。(六)
5、说板书设计1、画好板书小样2、说清楚板书的书写过程、作用,以及有关效果。(七)说时间安排说一说45分钟的课在各教学法环节中的大致安排。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各环节的时间应如何调整。说明:这只是说课稿的大致安排,不同的学科,其内容可以有适当的变化,不必完全照搬。说课稿的阅读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二、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课要突出“说”字。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
6、间。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7、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8、语气得体、简练准确。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说课的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9、说出特点、说出风格。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
7、径。10、说课与评课结合。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者、看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要熟悉教材,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才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2023说课稿的格式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课文阅读。教学难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1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
8、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2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藤野先生的主题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用书,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借此,还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二、预习课文。1.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3 .给生字注音:驿站教诲瞥见畸形不逊诘责匿名杳无消息油光可鉴烂炮芦荟挟着芋梗宛
9、若绯红深恶痛疾系住菜根4 .整体理解课文,填空:藤野先生选自,体裁是。4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表达对的厌恶;(2)在,回忆与的交往;(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5.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阅读课文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东京。1.指名朗读,正音。欣赏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及富士山的图片。2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3 .理解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艺术匠心提问: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一一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教师
10、介绍当时关于辫子的知识: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投影以上文字),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投影以上文字)之说。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为此,鲁迅还写过一篇头发
11、的故事(后附)。“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一一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教师评: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实际上是在画他们的灵魂。他以极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真是大师,大手笔!4 理解作者语言修辞的艺术“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有嘲讽意味。如果有学生认为是夸张,则作如下说明:用此比喻,既表现了它的高,又表现出它的形状。若说是夸张
12、,则夸张过分,夸张不当。因为夸张的修辞方法要求既要明显地说大话,又不能夸大得不着边际。鲁迅先生就举过一个例子: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好的夸张;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则夸张不当。“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答案:“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小知识“鉴”和“监”(用电脑投影,也可作为“语文环境”写在黑板报上):“监”,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字例见右表),像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二“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
13、情?一一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将“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指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5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一一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提供参读材料自题小像(见课本26页),印证以上观点:灵台无计
14、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将此诗译成白话诗(投影):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6 .理解与题目和中心的关系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答案:不离题。这一段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个作用,学了后文才会知道。二、阅读“过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记得的”。(以下三个文段阅读题既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一一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2 .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15、3 .“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4 .“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一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6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7 .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一一“从
16、头到末”;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Q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一一“第二三天便还我二8 .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一一认真负责。9 .“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又反映了他对科学问题的。10 .投影图片: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三、独立阅读“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解释词语:正值不逊匿名诘责2 .“爱国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号表示。3 .“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4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的“运动”在这里是的意思。5 .对“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确理解是。6 .“影几片时事
17、的片子”的“影”是词,意思是。7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的中国人和的中国人。8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9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无可奈何的慨叹。“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10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概括地说,“变化”的原因是。11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精神。四、独立阅读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可布置为作业):1.第一段中,热情赞颂和高度评价藤野先生的语句是和。2. “小而言之”意思是。3. 结尾一段,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三:(1);(2);(3)o4. “
18、良心发现”指的是。5. “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的文人。这是运用的修辞方法。6. “深恶痛疾”是短语;“良心发现”是短语;“增加勇气”是短语;“黑瘦的面貌”是短语。五、进一步深读课文,研讨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和本文主题。1.本文的特点之一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请大家完成课后练习一: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2 .提供“教师教学用书”的答案,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3 .启发质疑,提供下列名言(投影):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J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J4 .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19、典型事例是四个吗?答案:不是,应是5个,还有“惜别二(2)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之类吗?答案:不是,应是某种更高尚、更感人,更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作者在后文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仅仅是认真负责之类,不能称为“伟大”。(3)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答案:不是。只是对鲁迅一人,因此还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怀疑。(4)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答案:不准确。只要他不像“爱国青年”那样歧视鲁迅,就是“不怀民族偏见”了。他对鲁迅不但不歧视,反而比对日本学生更关心,更热情,更优待。5 .提供参读材料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
20、师大教授、博士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投影: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鲁迅见到的许多留学
21、生,偏偏又是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
22、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学习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傲慢,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6 .得出结论,揭示答案:
23、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浅陋。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投影)。7 .提供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印证以上观点: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教师评:藤野先生
24、对本文的理解,应该是有权威性的。从他的文章中,不仅能证明他“看重中国人”,还能知道其中原因少年时学习汉文,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六、研讨课文其他内容与主题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1 .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那么,本文又渗透着鲁迅先生什么思想感情?答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的暗线;明线是写藤野先生。2 .具体说明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答案:(1)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2)只记得“水户”“日暮里”两个地名;(3)对艰苦的生活不以为意,发奋学习以救国;(4)对“爱国青年”的愤怒;(5)弃医从文。3 .为什么写只记得
25、两个地名?答案:“日暮里”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敬重他。目的: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4 .再次概括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说明写这一内容的目的。答案: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先生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而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因此弃医从文。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5 .写“爱国青年”是什么目的?答案: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6 .写其他教职员对
26、鲁迅先生的关心是什么目的?答案: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7 .“惜别”时,藤野先生“似乎想说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答案:尊重鲁迅的人生选择。(电脑投影藤野先生赠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字)8 .归纳本文主题,有两个要点:(1)表现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2)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七、填表,理解本文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八、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艺术。1 .本文写人物外貌,注意抓住特征,画出灵魂,因而用极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极深刻丰富的内容,例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
27、子”的特征。请你说说,写藤野先生抓住了什么特征?答案: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穿衣模糊,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穿旧外套,寒颤颤的。总之,是当时典型的严谨治学、生活简朴的知识分子的形象。2 .老师总觉得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J答案: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藤野先生。3 .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先写八字须、眼镜,再写黑瘦,可以吗?答案
28、:不可,应先整体,后局部,这才符合人们观察和描写事物的习惯。2023说课稿的格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这天,我很高兴能站在那里,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我的说课资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课件)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资料。本节课资料是在分数的好处,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资料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课件)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潜力
29、。三、教法和学法(课件)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主角。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四、教学过程(课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潜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课件)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课件)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
30、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课件)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平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十分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用心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透过这样的故事设疑,立刻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件)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
31、)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比较,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但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复习了分数的好处,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开端。之后,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课件)(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样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
32、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潜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
33、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3)最后,我推荐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4)此刻,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先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课件)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样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能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练习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习
34、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之后,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五、板书设计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忙学生把整堂课的学习资料融入大脑。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我
35、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3说课稿的格式一、说教学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二、说教材1、教学资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好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
36、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忙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2、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资料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3、教学目标:(1)透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
37、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三、说教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
38、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2、直观演示法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用心的思维中获取新知。四、说学法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透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
39、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习题,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二)、新知探索动手操作、形象感知观察比较、探究规律首尾照应、释疑解惑(三)、巩固新知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四)、扩展延伸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
40、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透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2、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3,2/6,48o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透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透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复习了分数的好处,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
41、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透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比较,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潜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3、巩固新知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其中“填一填”是基础练习,但也包内含6/12=()/()的发散题。“判一判”也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
42、”做进一步的诠释。“说一说”是一种变换了形式的习题,难度不大,只但是说法不同,最后还安排了“想一想”环节,解决的方法已经蕴含在前面的“听一听”环节中。整个习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4、拓展延伸透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时学生的视野已不尽限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是扩展到研究分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的拓展性提问,使学生思维发散,联系实际,运用规律,并自然引出以后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六、板书设计分数
43、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023说课稿的格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是课改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教学内容,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2、知识间的联系:七册:商不变性质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十二册:比的基本性质同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二、指导思
44、想与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本课让学生经历:旧知唤醒(复习商不变性质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新知猜想(分数中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如果有,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实践探究(看图分类)得出结论(研究卡)
45、深化认识(对结论的理解,尝试练习,理解其中的变与不变,能用字母来表示式子)练习提高(基本题、综合题、加深题)数学建模(用字母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建立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让学生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在数学的层面上有一个较为完整、清晰与明确的掌握。三、学情分析前测:(问卷形式)问题1:你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举例说明。2:试着做一做下面这些题比较大小:4/7O2/71/2O2/43/5O9/15分析:暂无结论:暂无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
46、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渗透变与不变)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解决策略: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实践练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要点:什么是同时?方法是:乘或除以,要点:相同的数(0除外),最终: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策略:通过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结论能够摆脱表象的依赖,即对具体事物或图例,从而从而成熟地思考、理解。五、教法学法:教法: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
47、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六、教学过程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1回忆旧知活动:猜信封。通过猜信封中的数或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二通过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2、提出猜想: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