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含六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含六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一)(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征?4、体现我国德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原则是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是西方教育家明确提出的。5、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6、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7、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别是什么?8、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10、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一、主观题1、性格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2、1)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2)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3)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4)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本题中性格的基本特征实际就是性格概念的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性格主要表现在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四个方面。每个特征又有许多表现形式。需注意的是理智特征实际就是认知特征,也就是性格的特征,包括知、情、意及态度四个方面。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1)分
3、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2)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4)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分类是按照事物异同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一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3、(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
4、异性。4、社会主义方向性赫尔巴特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其他考查形式出现。5、(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运用知识。
5、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运用知识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这是一道常考的选择题。6、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与技能。第四,
6、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7、(1)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8、(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
7、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9、(1)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
8、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无论是教学原则还是德育原则,如果要求考生论述的话,至少要答两项内容:含义和基本要求。在识记含义时,结合原则的名称来记。在识记基本要求时,要准确记住每一条,然后结合每一条再进行解释或结合所给案例来解释。10、(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二)(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
9、0分,共100分)1、简述技能的特点。2、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3、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4、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5、简述遗忘的基本规律?6、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8、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10、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一、主观题1、技能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
10、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2、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问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
11、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3、(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
12、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4、(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5、遗忘具有以下的规律和特点:(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
13、比有意识记容易遗忘;(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即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4)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会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6、错误或不全面。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这部分考查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需要考生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考点三:
14、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7、(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有两点:第一,把德育过程的每个基本规律都以论述题来准备。第二,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8、(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
15、,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9、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修养:(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民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2)热爱学生。
16、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反映,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3)集体协作的精神。任何教师都不应各行其事,而必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进行什么工作,都要考虑纵横联系,照顾到左右前后。(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应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敦品”“励学”,在思想上二、学习工作、生活作风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10、(D教师教的标准: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教态从容自如。(2)学生学的标准: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3)上述要点要求结合实例论述。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三)(总分100分,考试时
17、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我国学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础原则是什么?2、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及其特点。4、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5、论述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6、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7、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8、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9、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基本途径?10、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主观题1、(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
18、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3、(1)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之内的记忆。(2)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信息保持的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信息容易受干扰,新信息的进入会使原有信息很快遗忘;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1)要把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的特点结合起来理解。应从时间长短、容量大小和编码形式来记忆。(
19、2)了解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应从保持量、容量、信息干扰及编码去分析。(3)考试经常出现短时记忆的容量这个概念,即59组块,也就是7+2组块,这点需要注意。4(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性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性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
20、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3)在学习方式上,接受性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一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因而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的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4)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性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5)对以上要点展开论
21、述。有两处需要注意:第一,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是一门课程。第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7、(1)教师教的标准: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教态从容自如。(2)学生学的标准: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3)上
22、述要点要求结合实例论述。此题曾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过。8、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在课程这部分,除了上面的内容,还需要考生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占./、第一,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第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9、(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4)自我教育提高。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23、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四)(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简缩性。2、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4、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5、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
24、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6、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高。7、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8、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9、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10、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一、主观题1、错误。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展开性。2、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先天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人的形态和机体内外器官的组织结构与机能。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5、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遗传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3、不准确或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识记这两个定义。4、(1)短时记忆保持时问短,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而遗
26、忘,长时记忆的信息因受到抑制而使信息提取困难。(4)短时记忆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5、(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问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问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直接经验的掌握,应
27、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6、错误或不准确。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可能较高,但学习成绩好也可能是勤奋努力的结果。7、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租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键身作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
28、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当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9、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
29、动中只起加速或减缓作用。10、(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是相辅相成的。(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五
30、)(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比奈智力测验认为,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3、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4、简要说明能力差异的表现。5、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6、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过程。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一;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O8、记忆有哪几种不同类型?9、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10、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一、主观题1、错误。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2、建立关系:热情接
31、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3、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4、能力差异的表现包括:(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
32、。(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5、错误。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并非始终如一地起作用,通常在初交阶段较为重要。漂亮的姑娘、帅气的男子容易相互吸引,认为外表美,品质和行为什么都好。交往时间越长,人际之间的吸引力就逐渐由外表特征转向内在品质。6、错误。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7、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选择题、辨析题等其他题型出现。8、人的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与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四种形式,即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可将记忆分
33、为三个记忆阶段,即瞬时记忆(义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o9、正确。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他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涵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劣之分,能最直接的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10、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要求外,无其他目的,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率加以衡量。历年教育理论冲刺卷(六)(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2、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
34、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3、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4、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教育。5、民国时期,蔡元培对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将体、智、德、四育并列,并提出“以代宗教”。6、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7、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8、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9、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10、简要说明“大五”人格理论。一、主观题1、(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易遗忘,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前摄抑
35、制、倒摄抑制影响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此题共有五个要点,分别从复习、记忆类型、遗忘进程、抑制类型及影响因素加以说明。许多人答此题时只答出了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错误。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3、错误。印象形成有三种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遵循不同的模式。4、思想道德品质(或道德)要记住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在学习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时要与德育的组成结合起来掌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注意:在新教
36、材中,法纪教育在德育的组成中被删除了,但是在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中仍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5、美育虽然在试卷中没有填空题的题型,但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加以注意。6、应结合实践论述,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7、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儿点素养:1.思想品德修养要求具备:(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
37、集体协作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 .知识结构要求具有:(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 .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具备:(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8、(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9、(1)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2)
38、意志品质的培养: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10、“大五”人格理论。塔佩斯等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五个因素就是神经质性,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和尽责性。神经质性纬度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外向性纬度一端是极端外向,一端是极端内向。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在随和性纬度上得分高的人是乐于助人的、可信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低分者多报有敌意、为人多疑。尽责性是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