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4-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4-2030年).docx(9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42030年)2024年10月目录前言(1)笫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其次节机遇与挑战第三节战略意义其次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其次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笫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发展格局其次节功能分区笫四章岸线布局第一节明确岸线功能布局其次节加强自然岸线爱护第三节优化岸线开发利用笫五章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第一节构建沿海开放型创新体系其次节建设沿海重大创新平台笫六章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第一节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其次节全力构建国际领先的沿海高端制造业第三节主动发展沿海现代服务业第
2、四节加快发展沿海现代能源产业第五节加快提升农业和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六节全面提升“一心两极双支点”产业支撑实力笫七章建设三大沿海城市群打造世界级沿海都市带第一节形成沿海新型城镇化格局其次节优化提升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第三节培育壮大东西两翼沿海都市区第四节创建独具魅力的沿海特色小(城)镇第五节推动滨海漂亮乡村建设第六节强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联动发展笫八章建设滨海旅游马路打造滨海旅游带第一节优化滨海旅游空间布局其次节加快建设滨海旅游马路第三节构建滨海旅游带第四节高标准完善滨海旅游支撑体系笫九章建设陆海统筹生杰文明示范区打造沿海生杰绿带第一节构建陆海生态平安格局其次节强化陆海生态系统爱护第三节加强
3、陆海环境污染防治第四节推动沿海产业绿色化发展第五节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笫十章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秩序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第一节全面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其次节科学推动集中集约用海第三节有序实施围填海开发利用第四节主动促进海岛分类爱护利用笫十一章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第一节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其次节强化“一带一路”的重要引擎第三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第四节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笫十二章建设高端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第一节提升沿海地区就业吸纳水平其次节构筑沿海教化高地第三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实力第四节弘扬沿海特色文化第五节打造美丽人居环境笫十三章构建沿海大通道打造
4、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一节完善沿海快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其次节建设陆海互通高效的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国际化航空运输体系第四节增加城市交通枢纽功能笫十四章实施机制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其次节落实载体和项目支撑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第四节完善监督考评r前言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是典型的以沿海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沿海经济带已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实力最强、集聚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国家参加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世界制造业基地。2024年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9万亿元,常住人口为75
5、63万人。顺应全球经济向海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建设沿海经济带,把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须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沿海经济的先行发展带动近海内陆和整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规划是综合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明确将来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大任务、空间部署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沿海经济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沿海陆域及相关海疆,总面积约12.0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为海岸带1涉及的15个县(市)及相关15个地级以上市的中心城区2,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3,占全省陆域的32.7%;海疆为广东省管辖海疆范围(领海线内海疆及东沙群岛所在
6、海疆),面积约6.47万平方公里。广东省其他地区为沿海经济带的联动区域。规划期限为2024-2030年。r第一章发展背景立足自然禀赋和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妥当应对问题挑战,主动谋求新一轮发展,接着引领和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笫一节发展基础沿海经济带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袤。区位优势突出。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毗邻港澳,面对南海,地处亚太主航道,扼南海交通要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枢纽和经略南海的前沿,是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禀赋优良。地处南
7、亚热带,降水充足,水系发达,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海疆宽阔,近岸海疆面积达6.47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数量1963个。海港建设条件优越,拥有相宜建港的深水岸线海湾200多个。滩涂广布,生物种类繁多,滩涂、浅海可养殖面积为836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2.2%,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地。矿产、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沿海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隐藏量巨大,开发前景良好,南海可开采石油储量达5.8亿吨、自然气6000亿立方米,南海北部自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自然与人文景观别具特色,沿海沙滩众多,红树林分布广,拥有亚洲唯一的海龟自然爱护区、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
8、,南越国遗址、南海I号、开平碉楼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环境质量优良,区域内各类海洋与渔业爱护区达110个,总面积约52万公顷,海洋自然爱护区数量、面积和种类均居全国首位。经济实力雄厚。2024年GDP达到6.9万亿元,占全省GDP的86.8%;人均GDP达到9.1万元,折合1.38万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三次产业比重为3.2:42,5:54.3,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域创新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区域内全日制公办本科及以上院校36所,国家级高新区9个、省级高新区6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超2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0家。城镇体系
9、规模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8%,珠三角核心地带已形成约17万平方公里的都市密集区,珠三角城市群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初步形成。国际化程度高,国际贸易、航运、金融功能日臻完善,进出口总额约9300亿美元,占全省的90%,是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良好。连接国际、国内的通道初步形成,由轨道、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高快速铁路和高速马路网密集,全省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492公里、居全国前列,高速马路通车里程达到7673公里、居全国首位,珠三角高速马路网密度达7.49公里/百平方公里,珠三角城际轨道通车
10、里程280公里、全国领先;拥有较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分别达5973万和4198万人次,国际航线达179条;初步建设成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沿海港口群,亿吨大港达到5个,集装箱年吞吐量5094万TEU,居全国第一;能源供应多元化,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初步形成,能源平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实力显著增加,地级以上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本实现4G网络覆盖。其次节机遇与挑战当前,沿海经济带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催生新的经济模
11、式和生产组织关系,有力推动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型升级进程。国家深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海经济带地处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参加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拓展新空间,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打造内外联通、陆海交汇、开放包涵的开放合作战略枢纽和重要引擎。国家深化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有力支持沿海经济带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国家支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核心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区域,能更好地发挥政策叠加优势,促进与港澳地区经济深度合作,
12、加快改革创新发展,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携手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国家在沿海经济带布局建设自贸试验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平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深化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连通东西两翼、辐射周边省(区)的交通网络格局,重塑了区域空间关系,为加快推动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并拓展腹地范围创建了有利条件。同时,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拓展空间面临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环境依旧困难,全球贸易复苏缓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13、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所形成的“双向挤压”,进一步增加沿海经济带建设世界制造基地的困难;国际经济秩序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外向型经济面临较为严峻挑战,沿海经济带对外拓展空间难度增加,不确定因素增大。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实力有待提高。沿海经济带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高端产业集群偏少,世界级企业和自主品牌不多,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加;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问题仍旧突出;高端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创新引领作用与国际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陆海发展缺乏统筹,陆海经济关系不尽协调。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陆海经济联系
14、层次较低,相互支撑不足,海岸带开发无序和海疆开发布局不合理。国土空间管控、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统筹程度不高,沿海优质资源闲置、奢侈现象并存,尤其海岸线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破裂化,低效占有、无序圈占奢侈岸线资源等现象仍较严峻。规划和管理体制不适应陆海统筹要求,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连接,陆海分治、陆海脱节,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并存,陆海一体的综合管控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珠三角与粤东粤西两翼发展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粤东、粤西沿海片区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较弱,生产总值增速呈现低于珠三角地区趋势。珠三角东西两岸发展差距明显,互联互通格局尚
15、待完善。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水平不高,在产业错位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仍存在较突出问题。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沿海对腹地带动力不足。沿海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滞后,国际航线开拓不足,港口与经济腹地交通网络不完善,港口与铁路、马路及场站之间连接不充分,部分主要港口的枢纽作用不够突出,大交通的集疏运格局尚未形成。同时,沿海港口缺乏统筹协调,港口之间存在严峻的同质竞争,沿海港口经济集聚功能偏弱,物流中转的枢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经济腹地带动力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开发与爱护冲突日益凸显。部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超30%的国际警戒线,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生态环境压力
16、严峻,陆域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海疆冲击加重,近岸海疆污染严峻,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河口、港湾、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加剧,局部地区大气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连接不紧,一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有待突破,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彻底,营商成本偏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笫三节战略意义加快沿海经济带的科学发展,是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须要,对广东省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接着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有利于引领广东省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17、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能级,领先对接国际标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引领广东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有利于推动广东省产业迈上中高端发展。立足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加快向沿海地区集聚,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带动全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发展。有利于优化广东省区域发展格局。将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对推动珠三角创新发展,促
18、进和支撑粤东、粤西地区崛起,加强区域内双向沟通合作,促进形成联动融合、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亲密广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动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加快建设沿海深水大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实现港口、产业互动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提升沿海地区经济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进而带动近海内陆和整体经济发展,实现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提升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沿海经济带领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探究海洋爱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广东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
19、洋资源开发和海洋资源要素全球配置实力,增加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领先建成海洋经济强省,推动我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广东省全方位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国家深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为重点,丰富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内涵,有利于广东省全面拓绽开放领域,稳固和深化与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为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供应重要支撑。r其次章总体要求坚持世界标准,瞄准国际标杆,将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筹开发和爱护,建设成为全球一流品质、极具魅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笫一节指导思想
20、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把握“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坚固树立和实行新发展理念,加强陆海统筹规划建设,坚持促进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须要相结合,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着力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产业科技创新实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究发展新模式,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广东黄金海
21、岸,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其次节基本原则推动沿海经济带科学发展,必需遵循以下原贝心改革先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领先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跟随式向引领型跃升,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和技术成果转化实力,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构筑形成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创新发展新模式。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度重视生态空间的爱护工作,将自然岸线、湿地、近海海疆、山林、水系等视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爱护生态平安
22、的前提下,主动探究绿色发展模式和路径,实现沿海经济带科学开发。陆海统筹,协同一体。坚持主体功能区制度,正确处理陆地与海洋、人与自然、开发与爱护等关系,强调陆海一体、城乡协调、全域统筹、综合管控,统筹谋划陆海空间,推动陆海开发对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爱护、灾难防治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合作发展。坚持一盘棋思路,深化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统筹区域间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提升珠三角带动粤东粤西两翼,支持粤东粤西地区加速崛起,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深化参加海峡西岸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合作共建高端区域发展平台,实现与周边省区沿海经济联动发展。
23、高端引领,开放拓展。立足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化粤港澳融合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构建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连接的制度体系,强化高端沟通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增加参加全球资源配置的实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笫三节战略定位主动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先行先试,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主动适应和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放平台建设,领先在利用外资、人才引进、科技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扩大
24、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激发改革开放发展潜力,加快探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阅历新模式,建设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最大程度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化区域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以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打造一系列海洋创新合作平台,基本形成以国家和省海洋科技重大创新平台为主力、产学
25、研相结合的海洋创新体系,抢占全国海洋科技制高点,推动海洋创新发展,建设成为提升我国海洋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重要引擎。主动推动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展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的区域合作,以港口、机场、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为重点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以国际产能、经贸合作等为核心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将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高水平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引擎。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陆海一体发展,以江河湖海为重点统筹陆域和海疆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坚持爱护和开发并重,实施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整治并举,建立陆海环境爱护长效机制,推动沿海经
26、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以沿海陆域和近海海疆为支撑,以山水林田湖海为有机整体,陆海关系、人海关系和谐,生态环境优良的示范区。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世界级都市带。依托滨海特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设魅力城乡和生态海湾,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新体制,加快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携手港澳建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业态多元、高端引领、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经济区、通达全球的国际交通枢纽区、具有标杆意义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笫四节发展目标到2024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溢活力、空间集约高效、创新要素集聚、交通网络发达、营商环境宽松、协同发展顺畅的发展格局。GDP达到9.2万亿元(2024年价
27、,下同),四年4年均增长7.5%,人均GDP达11.7万元,海洋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四年年均增长8%,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科学有序的空间开发格局。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分工合理、优势集聚、辐射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土空间功能管制显著增加,蓝色发展空间整体有序拓展,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城镇和生态格局不断完善,海洋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产业园区体系、港口体系和城镇体系更加成熟。形成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内外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建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创新载体,R&D支出占
28、比达2.8%,创新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科技水平显著提升,领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海洋装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成效显著,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以智能制造为主体、以服务经济为支撑、高端引领、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咯枢纽门户。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29、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性枢纽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核心贸易地位逐步提升,成为资源配置效率高、辐射带动实力强、现代市场体系完备的资源配置中心。形成极具魅力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软硬设施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效平安、世界先进的基础设施网络;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基本形成集聚有序、一体发展的城乡体系;区域发展品质逐步提升,成为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到2030年,沿海经济带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
30、新实力显著提升,建成陆海统筹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和国际先进、宜居宜业、开放包涵、特色彰显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表1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项单位2016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一、经济总成1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万亿元6.99.212.917.7萦期性年均增长率%9.97.57.06.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万元9.111.715.720.5预期性年均增长率%8.76.56.05.53海洋生产总值绝对值万亿元1.62.23.I4.4预期性年均增长率%10.58.07.57.04单位岸段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公里3.95.37.510.7读期性5
31、单位海域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平方公里0.250.340.480.68强期性二、创新翼动6Ra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壬%2.62.83.03.5预期性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6202225预期性三、产业发展8股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3586164预期性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慎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5759预期性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慎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里%27.5303030预期性11金徽业增加值占GDP比更.%8.28.58.89.0预期性12股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里%12.818.624.629.6预期性13旅游业总收入亿元8706145002250034400预期性1
32、4国内过夜旅游者人数亿人次3.24.66.99.7预期性序号指标项单位2016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15民航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亿人次1.11.52.12.5预期性16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17.119.I2224预期性四、木:会民生17常住人口绝对值万人7563780082008600预斯性年均增长率%0.91.O1.01.01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8818487预期性19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施对值万元3.44.56.48.7预期性年均增长率%7.57.06.5五、4三态建谀20主要污染物掉放总量减少%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约束性2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国家下达
33、指标内约束性22森林及荽率%41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约束性23地级及以上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592.59394约束性24大陆自然岸城保有率%36.1去35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为束检25海岛自然岸境保有率%一,85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约束性26修复岸段长度公里400:600800约束性27困填海面积平方公里230控制在闰家下达指标内约束性28海洋开发强度%0.1250.403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约束性29水质达标率海洋功能区%63.590一的束性水功能区%283二89295注:1.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单位海疆海洋生产总值、常住居民人均可支
34、配收入2024年、2025年和2030年数值按2024年价预料,增长速度为实际增速。2 .年均增长率对应20242024年、20242024年、20242025年、2026-2030年四个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3 .内为5年累计数。4 .*为沿海经济带范围内15个地级以上市的统计数据。5 .森林覆盖率2024年、2025年、2030年指标按新一轮森林资源二次调查后核定目标值执行。6 .围填海面积2024年目标值为2024-2024年累计数。笫三章空间布局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发展基础、增长潜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为引领,因地
35、制宜,统筹兼顾,强化功能布局,优化提升核心地区,培育发展潜力地区,促进国土集约高效开发,加快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形成开放、有序、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局面。笫一节发展格局结合自然属性、空间属性以及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极双支点”发展总体格局,统筹“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构筑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一、构建“一心两极双支点”发展总体格局进一步提升珠三角片区整体发展能级,培育壮大汕潮揭、湛茂发展增长极,加强两极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增加汕尾、阳江连接东西两翼和珠三角的战略支点功能,强化中心、支点、增长极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心两极双支点”的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一)中心带
36、动。珠三角沿海片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的沿海地区及佛山禅城区、顺德区和南海区,作为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心区和主引擎,重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以广州、深圳双核为龙头,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加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和国际商贸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全球城市;充分发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更好发挥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强化城市间创新合作和城市功能互补,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全面创新为引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37、区等重大区域发展平台为主阵地,集聚整合高端要素资源,强化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地位,加快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高端功能集聚的核心发展区域。全面强化沿海经济带发展中枢的功能支撑和综合服务实力,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和内陆腹地协同发展。(一)两极跃升。推动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加快发展,打造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增长极。以深水大港为核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疏通联系东西、连接省外的交通大通道,拓展国际航线,对接海西经济区和北部湾地区,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东极以汕头为中心,加快推动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强化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江口东岸各市的对接合作,主动参加海西经济区
38、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延长区;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围绕汕头港、高铁潮汕站、揭阳潮汕机场三大交通枢纽,建设高水平的临港经济区、高铁经济带和空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出省大通道,打通江西、福建等发展腹地,打造国家海洋产业集聚区、临港工业基地和世界潮人之都。西极以湛江为中心,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强化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对接合作,全面参加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湛江港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作用,加快形成陆海双向交通大通道,主动拓展大西南腹地,打造临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三)双点支撑。汕尾、阳江是珠三角辐射粤东粤西的战略支点,是
39、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长区,要把握推动产业共建窗口期,在汕尾、阳江谋划布局两大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打造承接珠三角辐射东西两翼的战略支点和战略平台。汕尾推动广汕汕高铁等沿海大通道和汕尾港建设,着力加快深汕特殊合作区发展,重点承接深圳产业转移,规划建设汕尾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基地和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打造珠江东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阳江加快深茂铁路等交通大通道和阳江港建设,依托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高新区等重大发展平台,集约发展新能源装备、不锈钢、汽车零部件等高端临港工业,建设沿海临港工业重要基地,打造珠江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专栏1沿海地级以上市战略定位一、珠三角沿海片区,1 .广州。建设国
40、家中,集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取21世纪海上丝蛹之路战略支点。2 .深刈。林全国经哥中C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3 .珠海。英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1世纪诲上丝统之路战略支点、生态文明新特区。4 .伊山。犍设中国制造业一段城市、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5哀州。英设电子信息产业和世界线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冀设示范区。6 .东莞。摆设国际制道名城、珠三角创新创业基地。7 .中山。建设世界双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连接珠江两岸和屏西地区的枢妞。8 .江门.童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保合交通枢钮、全国小微
41、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市。二、学东沿海片区U1 .油头。速设创新型经济特区、21世纪海上组朝之路战略文点、东由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和诲贸物流中心。2 .油尾。我设泣二勺。海坎西岸经济区之间重要海滨节点城市、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奴海洋渔业基地、能源产业基地、珠江东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3 .*M茎设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特色经济示范区。4 .舞阳。嶷设广东新型工业化城市、鱼要石化能源井地、*东航空物流基地。三、田西沿海片区1 .港江。英设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学西地区和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现代港口城市、量化产业基地。2 .茂名。奠设区域4:
42、市、学西重要交通也3 .制址虞设沿海曲港工业城市、休闲奈游度假胜地、国家新健潭冬地、珠江西岸产业转修主承接区。专栏2沿海地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产业方向1. 广州制济技术开盘K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番及机器人、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2. IIF沙姓济技木开发区依托广东自费武聆区,发展航运物流、装各制造、科技智慧、商业股务、旅游健康等主导产业.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3. Jl州大豆溥趣济枕木开发区。茬设世界找生态型石化圣地,壮大提升石化、电子、汽车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主业更强、多业并发的产业格局,4. IMlHft济技术开
43、火区发挥珠海高栏港毗邻港澳、由海门户的优势,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产业为主导的“3+1”临港产业格局,5. 港江翌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宝钢潜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纸业基地三大重点项目,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钢铁、石化、特种纸、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集群,二、统筹“六湾区一半岛”发展以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为爱护开发单元,串联广东沿海,优化海洋空间分区规划,明确湾区发展指引,以湾区统筹滨海区域发展,推动跨行政区海洋资源整合,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滨海发展布局。(一)环珠江口湾
44、区。陆域涉及珠海、中山、广州、东莞和深圳5市,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冲积而成的三个小三角洲及珠江口外海的岛群共同组成,是珠江出海口。构建由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信息产业、港口物流业等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南海油气资源研发战略基地;重点推动横琴新区、前海新区、南沙新区、翠亨新区和滨海湾新区等滨海新区建设,统筹协调新区建设与海疆利用。(二)环大亚湾湾区。陆域涉及深圳、惠州2市,主要由大亚湾、大鹏湾以及大鹏半岛共同组成。重点建设惠州能源工业基地、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惠州港口物流基地、深圳盐田港物流基地,以大小梅沙、巽寮湾为中心,推动稔平半岛滨海旅游区和大鹏半
45、岛旅游区差异化发展高品质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海岛旅游。(三)大广海湾区。陆域涉及江门市,由黄茅海、广海湾、镇海湾和上下川群岛等共同组成。重点建设深圳一江门工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化工集聚区、台山工业新城、广海湾工业新城及银湖湾滨海新城等,发展上下川岛旅游区、浪琴湾旅游区和黄茅海养殖区、广海湾海水增殖养殖区等。(四)大汕头湾区。陆域涉及汕头、潮州、揭阳3市,由韩江和榕江出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及南澳岛共同组成,包括柘林湾、海门湾、神泉港等三个相互连接的海(港)湾。科学有序推动汕头海湾新区、潮州新区、揭阳新区和揭阳副中心发展和建设,加快推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临港经济区、潮州临港工
46、业区、揭阳空港经济区、大南海石化基地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柘林湾、金海湾、龙虎滩、南澳岛、西澳岛等滨海旅游,加强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爱护。(五)大红海湾区。陆域涉及汕尾市,由碣石湾和红海湾两个海(港)湾共同组成,是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重点建设深汕特殊合作区、汕尾中心城区、汕尾临海能源工业基地、马宫海洋科技产业园等,加快发展碣石湾海洋生态旅游区等。(六)大海陵湾区。陆域涉及阳江、茂名2市,由北津港、海陵湾、沙扒港、博贺港、水东湾、海陵岛及旁边其他岛屿共同组成,是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的重要通道。重点建设阳江中心城区和临港工业区、阳江能源基地、阳东滨海工业区、茂名临港工业区、博贺新港区、茂名滨海新城,重点开发海陵岛、沙扒、浪漫海岸、放鸡岛等旅游区。(七)雷州半岛。陆域涉及湛江市,由雷州半岛及其周边岛群共同组成。依托深水良港,重点建设湛江物流港口基地、东海岛化工及钢铁工业基地、雷州半岛能源基地等,加快开发“五岛一湾”5、雷州半岛西侧安铺港一徐闻等海洋体闲旅游区。专栏3“六湾区一半岛”发展定位1.环珠江口#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娥城市睇和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