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12022)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取得实效,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
2、同管理和服务,紧密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域通办”,努力唱响“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政务服务品牌。(二)基本原则坚持政治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优化政务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完善落实有关标准和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市实际,
3、补齐短板弱项,通过分步实施、市县联动,健全完善标准统一、适度超前、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谋划,强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推动政务服务与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机衔接,形成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格局。坚持公平可及。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适老化、贴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能力同步推进,推动政务服务均衡发展。(三)总体目标。2022年底前,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基础全面夯实,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
4、机制全面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更加完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智能秒办”。2025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免证办”全面推行;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二、重点任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5、持续夯实基础1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事项包括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所涉及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备案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范围。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2 .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审核。根据国家、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本地实际,明确应承接的事项,编制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发布。市、县两级政务服
6、务事项基本目录编制牵头部门梳理并形成目录送审稿,市、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定对目录送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核。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市司法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更新调整、发布管理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推动实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涉审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等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的同类事项名称、类型等要素一致。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4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各县(市、区)、各部门及时认领国家部委、省级部门统一编制并在事项管理系统中推送的实施清单,补充完善相关要素信息,推进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类型、依据、编码在市、县、乡三级四同,推动实现同一事项实施清单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承诺办结时限、跑动次数等基础和关键要素相同。落实国家“跨省通办”流程规则,按照相同标准优化完善“省内通办”“市内通办”流程规则。(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 .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标准
8、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政务服务标准化发展有关精神,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加强统一事项管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12345政务服务热线管理、政务服务监督评估评价考核等方面工作,统筹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开展和技术支撑体系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编办、市政数局、市发改委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持续提质增效1 .规范服务场所办事服务。统一全市集中提供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名称,县级以上和经济发达镇名称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便民服务站。除场地限制或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情形外,依
9、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应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严禁“明进暗不进”。确不具备整合条件的一律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统一要求提供规范化服务。市、县中心要结合实际于2022年底前统一设置综合咨询、帮办代办、“异地通办”“一事通办”“办不成事”反映、惠企政策兑现、邮递服务等特色服务窗口,并按照6+1类设置综合办事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推动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无差别、全科式”综合办事窗口。(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规范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建立健全部门窗
10、口首席代表制,推动部门业务综合授权到位,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规范化办事服务。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告知承诺、容缺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服务评价等制度。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依法依规提供办事服务,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依托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分厅提供线上政务服务,规范网上办事指引,优化页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全面完成本级自建业务系统与“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完善事项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反馈、监督评价等网上全流程闭环操作管理,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推动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升级。按照群众办事习惯和特殊群体办事需求,由办事人自主选择
11、办事渠道,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确保线上线下一个标准、一套材料、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服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版)的通知精神,编制发布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收费、优化审批机制)专项行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即收即办”、简单事项“即时办结”,对现场踏勘、技
12、术审查、听证认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限时办结机制。鼓励条件成熟、有改革意愿的县(市、区)开展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整合优化审批服务职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规范审批协同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监管事项,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加快各类审批监管数据汇聚,推动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各部门对负责实施的审批许可事项,要强化内部审批监管衔接,明确监管事项实施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对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审管分离的审批许可事项,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审管衔接,厘清审批监管
13、职责边界,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对已经取消审批但仍需政府监管的事项,主管部门负责事中事后监管;对下放审批权的事项,要同时调整监管层级,确保审批监管权责统一;对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主管部门要加强核查,对未经备案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依法予以查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 .规范涉审中介服务。持续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整治,承接落实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严禁行政机关将自身应完成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转嫁给企业,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依托全省统一的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加强对中介
14、服务的规范管理,深化“一网选中介”。各县(市、区)、各部门不得强制企业选择特定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主管(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监管,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机制,开展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资质动态管理,并将相关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至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中介服务减时、降费、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6 .规范惠企政策兑现。按照“一库、一窗、一平台”模式,完善“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惠企政策简便快速兑现服务体系,充分宣传好使用好“惠企通”政策服务平台,落实好惠企政策“直通车”机制,彻底打
15、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继续梳理市、县两级惠企政策,建立全市统一惠企政策库,及时部署至“惠企通”平台,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诺兑现三种方式,除有特殊要求的资金外,实现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资金快速审核、快速拨付,提高政策兑现完整率及满意度。(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7 .规范政务服务评估评价。加快推进“好差评”制度的落实和应用。各级政务服务机构要按照政务服务“好差评”标准规范要求,进一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积极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按自主真实意愿参与评价,有效收集群众对服务需求和满意度的意见建议,建立
16、健全差评核实整改机制,实现政务服务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督查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将政务服务若干措施相关指标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并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各县(市、区)、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对自行开展的政务服务社会第三方评估进行规范,注重评估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市发改委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持续好办易办1 .强化数据共享。建立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和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机制,运用全市一体化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归集和融合治理。完善全市统一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明确数据责任主体,加强
17、数据资源普查,实现全市数据规范化管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数据汇聚共享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建立共享交换管理制度,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加速数据流动,拓展回流数据分析应用,满足各方数据共享需求。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数据汇集融合和深度开发利用,满足不动产登记、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口、法人、地名、教育、婚姻、生育、住房、信用等普遍性数据需求。(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完善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政务服务网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的总枢纽作用,强化平台服务保障功能,
18、各地不再单独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在省政务服务网分厅,积极创新拓展应用服务。建设企业和个人专属服务空间,完善“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应用,规范和拓展二维码、数字名片等场景应用,提升个性化精准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推进移动智能服务。持续推进“赣服通”迭代升级,按照省级统一标准,梳理本地政务服务事项知识、推送类问答知识、非推送类常规问答知识以及边问边办知识,充实数字人“小赣事”本地知识库。加快办事表单、办事材料、审批过程与数据信息的智能匹配共享、智能比对校验,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掌上秒批秒办。持续深化“赣服通”前端受理、“赣政通”后端办理“前店后厂”
19、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聚焦政务服务办公协同应用,推动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赣政通”对接,拓展提升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日常办公“一网办、掌上办”,推动机关内部办事“只跑一次”。(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推动智能大厅建设。围绕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加快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赣服通”智能终端管控平台,加快提升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智能化水平,完善提升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化“秒批”、远程审批等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
20、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推进基层服务智能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 .强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支撑。按照“谁建设、谁对接”原则,加快实现相关业务办理系统与全市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对接。加快制发各级政务部门电子印章,加强跨层级签章、多部门联合签章支撑,推进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主体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的应用和互认,努力推动形成新的服务机制和体系。构建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制作、发放、使用服务体系,推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发放、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委编办、市发改委
21、、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6 .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令716号),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政务服务机构通过数据共享能够获得的电子证照,不得要求行政相对人另行提供纸质证照。继续大力推进纸质证件电子化,紧扣企业群众普遍需求,持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加快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驾驶证和新申领的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等个人常用证照以及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检测认证等证
22、件的全量电子化并实时更新。重点推动电子证照在婚姻登记、生育登记、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就业创业、户籍迁移、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报销、不动产登记以及企业登记、经营、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拓展到涉企纳税缴费、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积极探索合同订立、人员招聘、交通出行、文化和旅游等场景与领域的社会化应用,全面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23、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持续利企便民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落实全省“一事通办”改革要求,结合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需求,围绕自然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以民生、不动产登记、企业准入准营、工程项目建设等高频事项为重点,协调多部门联办事项表单梳理和数据共享等工作。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限时办结”要求,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2022年底前,实现推行事项上线赣服通和政务服务网运行。(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人社局、市卫健
24、委、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市交通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依托电子证照平台实现“免证办”。依托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多样化需求,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深化拓展常用电子证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和全市互通互认。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进一步完善免证大厅建设,推动设备部署、系统安装、使用培训全覆盖。凡是办事窗口能够通过办事人“
25、亮证”“扫码”或“刷脸”对证照信息进行查询、核验以及通过标签对以往提交过的相同材料进行比对、调用生成办事材料的,不再要求提供实体证照或复印件,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理”,做到相同材料只提交一次。(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自助服务体系,整合社会保障、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并向基层和公共服务场所延伸,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烂”服务;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
26、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推动政银、政邮合作,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开办、业务查询、证照打印等服务延伸至金融网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推动政务服务“异地办理”。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组建“异地通办”专窗,承接落实国务院、省政府要求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模式,强化区域间数据应用和共享互认,结合本地流动人口需求,进一步梳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
27、,选择流出人口密集地开展点对点“异地通办”。拓展“市内通办”,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推行政务服务跨域帮办代办,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全程网办”。(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 .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按照市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专项行动要求,以涉企经营许可、证明事项、投资项目审批等高频热点事项为重点,通过实施清单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核查监管、完善信用机制、推行数据共享、强化风险防范,在政务服务领域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并将告知承诺书和承诺履约情况等相关信用信息推送至市信
28、用信息共享平台,归入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各县(市、区)、各部门形成告知承诺制实施清单并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6 .深化政务服务“延时错时预约办”。进一步深化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结合办事群众需求,规范延时错时预约服务清单及办理,强化部门协同,以办成“一件事”为基础实行全链条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便民服务中心(站)要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整合服务资源,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和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强化预约服务,畅通线上线下预约服务渠道,确保能办事,办成事。(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公安局、市住
29、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7 .深化政务服务帮代办机制。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建立健全帮代办工作机制,组建“两横一纵”帮代办队伍,将帮代办服务延伸至县(市、区)、工业园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实现全覆盖。建设帮代办服务平台,梳理公布帮代办事项清单,编制办事指南,规范服务流程,开通服务热线。打造“瓷都小赣事”帮代办服务品牌,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重点开展好企业帮代办服务,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景漂景归人才、特殊群体等,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变政府“坐等上门”为企业“坐等上门变企业客商跑”为“代办员主动跑”。(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
30、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8 .持续拓展扩大便利化服务领域。各级政务服务场所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服务。鼓励公共服务进驻大厅办理,特别是推动水电气、通信业务、寄递业务、印章刻制、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面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司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推进政务服务专业化,持续优质服务1 .打造专业化队伍。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统一配备。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负责部门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规范,并对派驻人员年度考核等次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系统
31、尤其是窗口工作人员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人才,定期轮岗锻炼,建立一支专业化窗口服务队伍。按照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建立健全职业晋升和技能等级薪酬制度,科学制定考核管理及奖惩办法。(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人社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加强专业化监督。依托全省“好差评”系统,健全完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渠道、从受理到反馈的办理环节以及事后追评等服务评价闭环管理、全面覆盖,做到有服务就有评价,有差评必整改,通过服务评价倒逼各地、各部门改进服务、
32、提升效率。强化窗口监督服务职能,实现兜底服务。健全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响应、处理、反馈、评价等工作机制,优化省级营商环境投诉接听专线处理流程,确保企业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完善各级各类线上服务和自助服务渠道设立的在线咨询、电话咨询等功能,保障群众问得到、办得成。责任单位: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锻造专业化作风。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强化思想意识、转变干部作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工作效能,建立“领导干部走流程”工作机制,围绕政策落实不力、政务服务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等,进一步强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服务理念。持续深化
33、“放管服”改革,对有关部门和工作推进情况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媒体曝光,敢于揭短亮丑,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服务提升。加强日常监管,严明工作纪律,健全落实现场巡查等工作制度,督促规范日常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务服务工作队伍。责任单位:市纪委市监委、市政数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经费、人员、场地、信息化保障,形成统筹有力、协调有力、支撑有力的工作格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市直有关部门负责指
34、导、协调和督促行业领域的政务服务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对本地政务服务工作负主要责任,各县(市、区)相关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细化任务分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尽快落地见效。(二)强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运行管理,组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政务数据共享、标准实施、人员管理培训、日常考核、指导监督等工作。()强化信息安全。明确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共享、开发利用等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实现共享数据使用全程留痕和可追溯,确保数据共享安全可控。建立政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制定突发事件
35、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政务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形成网络安全整体防护体系。(四)严格督查考核。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调度推进,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督查考核机制,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市政府办公室就相关工作落实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同时,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评价,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五)强化宣传推广。营造人人关心政务服务,人人参与政务服务的浓厚氛围,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加强对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政策解读和宣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对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及时进行宣传,适时开展经验交流,加快应用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