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县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主题工作汇报和区委组织部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某县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主题工作汇报和区委组织部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主题报告: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联动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区委组织部)主题报告: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城乡社会治理作为党探索基层治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改革趋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进一步强调了深化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社会治理”模式,才能促进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共建互融、协同推进。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讨论,我组就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
2、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以下见解:一、当前城乡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我县虽然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上进行了不少探索,但还有许多不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认识不到位,就党建抓党建、就社会治理抓社会治理,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部分基层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理念更新缓慢,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引领社会治理的理解模糊,对于各项事务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将“引领治理”和“传统管理”混淆。(二)治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还不完善,有的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是执行不到位、不严格
3、,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部分乡镇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健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这主要表现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不足,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三)网格管理水平低。目前虽然大部分村都根据上级规定都划分了网格,制定了网格员机制。但大部分网格员还是由原先的片长、村两委干部担任,换汤不换药,对网格化的认识、理解和精细化要求不能适应,也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网格化的管理中来,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二、对应举措(一)抓好思想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思
4、想引领是党组织领导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抓手。加强思想引领不仅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思想,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二是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理念,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展治理渠道,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进“自治”体系建设。三是要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培育发展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不断
5、拉近党群距离,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二)健全制度机制,找准社会治理的支撑点。城乡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基层情况错综复杂,仅仅依靠村两委干部、基层党组织单干,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支撑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要严格落实村民议事协商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强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深化村务民主监督。二是要积极构建“行政村党组织一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一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成立完善并用好红白理事会、乡贤咨询委员会、村民议事会、道
6、德评议会、建房风貌理事会、环境整治会等村民议事协商组织,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提升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三)强化队伍建设,走出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党建+网格”能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实现“党建引领,网格作战”。网格员扎根基层、紧密联系群众,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层治理要实现新跨越,就要不断提高网格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一是要强化网格员队伍。广泛动员在家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族长(房长、巷长)等群众认可度高、声望好的同志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来,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奔走在环境整治、抢险救灾、
7、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二是要摸清底册数据。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摸清、明晰“家底”“数据”,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如要明确,一个大网格(片区)有多少户,一个网格员要通知多少小网格(巷长),一个巷长(组长)要通知多少户家庭等,落实责任到人,职责到位。三是要加强全员培训。通过“线上+线下”“主会场十分会场”等形式,围绕民生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新时代工作要求,通过现场授课、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辅导,破解网格员在服务群众方面遇到的堵点难题,不断提升网格员的管理水平。党建引领联动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区委
8、组织部近年来,*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通过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区作为威海市的中心城区,2012年以来,随着“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88.3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L人员的多元化、外来化、流动化导致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区内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多
9、元。大量的“农村人”向“城市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换,居民身份、生活生产方式复杂多变,同时区内流动人口高达9.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3,成为全区社会治理的难点。2.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不均衡,参与社会治理作用发挥不明显。截止2017年上半年,31万人口的*区拥有社会组织1249个,群众自治组织1032个,社工和志愿服务组织600余个,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等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如何使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正向作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3.居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传统行政命令式的治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内居民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意识在觉醒,服
10、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也不断提升,部分区内居民开始主动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意愿多渠道表达权益诉求,参与社会治理。在行为方式上,日益注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不再简单服从行政命令。这就导致传统“点对点、面对面、一对多、上对下”的社会管理模式面临很多问题,不仅行政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效率低下,“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社会治理方式亟待改革创新。二、主要做法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J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基层党组织就如何因地制宜以改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11、理提供了全新的课题和广阔的探索实践空间。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形势,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主体必须多元化,要充分发挥居民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同时这种多元化必须以党的引领作为抓手和灵魂,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先锋凝聚作用,使之引领其他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境界。基于这种理念与共识,*区下大气力推进服务型党建,通过区域共驻共建和群众自治,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平等、多元、互动”的社会治理新体系。(一)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夯实社会治理组织基础党的十九大对党章做出了许多顺应新时代的修改,其中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这样表述:“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
12、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J与修改之前多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对基层党组织功能进行了扩展和新定位,这也与*区的探索与实践不谋而合。L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党组织架构。把党的组织建设到社会的最末端最基层,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无死角,让党建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纵向,改变原有“一社一支”的党组织设置形式,依托社区网格化,将所有居民社区党支部全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建立起“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总支一网格党支部一楼道党小组”的四级党组织架构,通过网格和楼道党组织及党员管理的全覆盖,真正将党组织的根须插到最基层。横向,针对
13、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实际,及时跟进党组织设置,成立商圈、工业园区党委,并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在党委下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在有效填补空白的基础上,管理指导各类“两新”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活动。2.建立“多元参与”的党组织服务团队。从机关退休干部、社区书记中选聘懂党务、懂经济、懂管理的党员担任工业园区、商圈党总支书记;选聘或委任辖区内有一定影响的“两新”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从科技、工商、社保、税务、卫生等部门选拔优秀党员,组建“党建联络员”团队,采取“组团服务、分片联系”的方式,进园区、进商圈,开展
14、专业化、零距离服务。3,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将群众的多元化需求转变为具体的党建项目,像抓重点项目一样精准化落实。依托民情恳谈、党群议事会议、微信、心愿树等平台,广泛征集民生诉求、矛盾隐患等信息。党组织将征集到的群众诉求进行分类汇总,把涉及群众生活琐碎细节的个性需求作为“基础项目”,发动党员认领;把共性需求作为“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由党组织认领,按照“实效可见、群众满意”的标准,确保项目推进效果。在每个党组织都实施党建项目、每个党员都认领完成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了邻里守望、智享晚年、候鸟乐园等112个为民服务品牌项目,实现了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党建与社会
15、治理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理要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指示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区注重依托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突出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和个体志愿者力量全部整合到一起,注重责任共担、信息共享,汇聚了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1,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像呵护经济组织一样,精心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区级成立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党委,街道成立孵化中心党总支,社区成立服务中心党支部,采用“一体双孵”模式,实现“一体推进、双翼成长”,扶持区域内社会组织发展。
16、通过加大孵化培育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各类专业项目,为群众提供高质量、专业化、订单式服务。目前社会组织承接的服务项目涵盖养老、助残、调解等20多个领域,他们把政府服务不到的“角落”管了起来,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弱势群体有人助、问题对象有人帮、小磕小碰有人解”的温暖。2深挖潜能,推进社会治理载体共驻共担。以社区为载体,推动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五社联动”,将辖区企业、项目、人才纳入社区常态化联系服务范围,推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共赢发展,以区域化党建凝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对区内非公企业推行组织联建、保障联筹、党群联动、事务共商、党员共
17、管、人才共育、发展共赢的“三联四共”党建工作模式,搭起了园区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红色桥梁实现了政治、服务、管理等功能的高度统一。以商圈为载体,推行政治领航、发展领跑、幸福领范、组织开放、管理开放、活动开放、阵地开放的“三领四开放”党建工作模式,建设商圈服务“大管家”,通过党建工作“公转”带动企业、员工、社团“自转”,引导他们分担社会治理责任。3.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治理信息共享。建立智慧党建中心,将党内事务与党外事务串联,实现了党组织、党员、群众间的高效互动。以公共视频指挥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12349”呼叫中心等城市管理智能平台为依托,打造城市信息互通平台。公
18、安部门依托平台的监控系统成功地使全区刑事发案率下降42.8%,基层民警笑言“这样下去很快要无案可破了”。(三)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增强其共商共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区始终注重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在农村,全面推行阳光议事制度,凡涉及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重大事项,严格遵循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等“四议”程序,做到决议、结果“两公开”。在城市社区,全面执行“三会三公开”制度。
19、通过民情恳谈会、党群民主议事会、重大事务听证会,收集社情民意、商议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事务等,通过社区公开栏、楼宇宣传栏等媒体,将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等事项进行公开,接受全体居民监督。以鲸园街道古北社区为例,社区党总支部先后开展了“双16”党建课堂、“15回家”、“围炉夜话”、“12系民行”等党建活动,让党员和居民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牵头成立家社区居民自治理事会,下设古道热肠、美化环境、品味生活、和睦团结、活力文体等自治委员会、自治组织,让居民知家情、办家务,形成“你的家,我的家,连在一起是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就像幸福大家庭”家社区的浓厚氛围。三、取得的成效(一)彰显
20、了党组织的存在感,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通过党组织进社区、进网格、进楼道、进商圈、进园区,为广大党员全身心投入社会治理、全面履行服务宗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包百村居连万户”、“进网格访民生”、“三联三服”、“在职在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中,全区机关党员干部从大处眼、小事做起,为群众送温暖、为企业解难题、为人才搭平台,圆好每个人的幸福梦。很多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党员感慨地说,“党组织让我们党员的身份亮了出来,周围的同事们、工友们都拿着羡慕的眼光地看着我,自己都觉得腰杆硬起来了,如果不为组织多干些事,分下忧,怎么也说不过去J(二)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解决了流动人口的边缘化问题全域覆盖的党建,
21、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区居民全部纳入党组织的视野,无差别化地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及对象,实现了全区域居民的地位、机会、权利的平等与均等。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党员大走访、大服务等活动,以及随着居民自治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户籍居民与常驻居民的身份界限被打破,居民的归属感明显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不少常驻居民表示,“我们这些外来户,以前就像是没娘的孩子,没人管也没人问。现在是吃喝拉撒有人问、大事小情有人帮、家长里短有处诉、生老病死有人管,感觉自己与威海人没什么区别。”从而形成了外来人口纷纷在区内置业安家、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促进了人民生活的和谐稳定依靠区域
22、共建和党建项目化建设,不仅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促进了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共建共享。各级群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实施服务项目1500余个,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万余场次,服务居民近20万人次,构建了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党建引领下,借助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和社团公益活动等,使城市、社区、企业、家庭、居民、职工深度嵌入社会,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粘性。近年来,全区各类冲突事件有效处置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9.2%o通过自下而上平等合作的治理模式,使八成以上的群众诉求和矛盾隐患在社区内解决,切实做到T“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重大纠纷进法院”,全区社会安定和谐运转。四、经
23、验启示(一)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多向协商、层层加力是做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课题,不仅需要上下形成思想上的共识,更需要形成行动上的一致。基于此,历届*区委班子始终把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上下联动的机制保障推进工作的开展。在区级层面,打破行业、单位之间的组织隶属关系,建立联席共商体系,由组织、宣传、政法、住建、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14部门组成的党建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村(居)干部规范
24、化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工作不作为不担当的处理办法、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落实清单等10多个制度性文件,由区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牵头,狠抓制度落实和督导检查,每月抽查、每季度巡查,结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社会治理各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在镇街和村居层面,健全以镇(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区域化联席会议,将所有党组织全部纳入,使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成为紧密联系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对一般问题每月研判,重点问题每周调度,重大、突发和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即时督办。同时,全面推行了党员先锋指数和社区党组织星级评价
25、管理体系,实现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由虚到实、由随机到有序、由注重形式向形式结果并重的转变。(二)加大统筹融合,多元联动、开放包容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社会治理体现出一元化管理向多元化共治、碎片治理向复合治理的转变,是一种多元、协商、对话、合作为特征的模式。而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不断提升对不同利益协调、整合能力,改变社会转型的“碎片化”状态,正是党建功能新的转型升级、引领社会治理要义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区委探索创新出融社区党建、商圈党建、工业园区党建为一体,区域化党建贯穿全局的“3+1”党建新格局,使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三个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了应有作用,实现社会治理复合化。多年
26、来,*区发挥商圈和工业园区党组织的比较优势,让企业立足自身特点,重点在培育积极向善的企业文化上下功夫,并通过慈善救助和公益创投,主动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发挥三级“枢纽型”党组织的比较优势,让社会组织特别专业社工组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延伸政府的服务触角;发挥村居、网格和楼道党支部的作用,在健全居民参与村居公共决策机制上,组建了网格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联防员、心理咨询员、法律顾问员、警务助理员等“七大员”队伍,让广大群众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以社区为核心,依托区域化共驻共建,让企业与社区优势互补,让社会组织与社区实现服务的精准对接,让群众成为社区管理服务的主力军,使各方力量在社区凝聚,以
27、打牢基层基础实现社会治理的提档升级。(三)以人民为中心,夯实载体、凝聚服务是党建统领社会治理的坚实基础善于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公共利益,把收集到的多样化利益诉求通过沟通、协调与综合,转变为能够尽可能地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有机整合,这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共同的指向所在,也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所在。多年来,*区委以网络覆盖和信息延伸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科技化。利用全方位整合视频网络,全过程畅通信息渠道,高效实时汇聚了“社区、城市、社会”的大数据,并通过平台输出、公示公开、网格走访、部门反馈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共享机制,最后依托大数据深度应用,为不同层
28、面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保障。近五年来,*区财政民生投入年均占比77.8%,实现了“将新增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让所有群众都能公平正义地享受发展成果”的庄重承诺。为让人民群众在良法善治和道德滋养中得到实惠,*区还发挥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全区8个镇街全部建成了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公证、司法鉴定、法制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功能“八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通过开展“律师进农村”活动、建立社区律师会客厅和探索创新“点援制”法律援助模式,加大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传播优秀家训,健全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完善诚信制度化建设,在家风、村风、行风建设中注入法治内涵,让尚法和崇德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