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统帅d周瑜一一曹操d兵力对比C5TJ20万(号称80万)-结果N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一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溯水之战2、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B3、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4、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7也十六国北魏东魏I北西魏北周吴农晋宋齐梁陈A.蜀、西晋、隋B.东汉、南宋、隋C.蜀西晋、
2、金D.蜀、西夏、元5、如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TI-I十六国.I,I东磊北F比周蜀吴西胃东渭-FH梁标一乂l-单选题A.匈奴族B.鲜卑族iC.氐族D.女真族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7、下图是小丽同学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做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是()Q)T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野增强根本目的: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呐容:实行官吏俸禄制,
3、严恁贪污影响: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J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8、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9、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10、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图1甲
4、骨文图2秦小篆图3居延汉简图4西汉纸本地图图5兰亭集序汉字的演变与成熟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单选题A.B.(!C.D.H、如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处的政权名称是()A.陈B.东晋(IC.宋D.前秦12、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13、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I: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4、下面是几位同学整理的某
5、次改革的具体内容,这次改革是()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正!D.贞观新政15、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A.受到其他民族的袭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的繁华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ID.为了扩大鲜卑族统治区和影响16、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6、七位的科学家是()A.胡昭B.贾思勰C.祖冲之(D.刘徽17、东晋时期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写出的字,或端庄清秀,或“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以下属于他的代表作品的是()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D.齐民要术18、关于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单选题A.B.C.;D.19、门阀乱一旦说魏晋南北朝是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巨作,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泗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泗水之战的叙述中A.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IC.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0、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I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