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8931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督201910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85号)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亳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亳政秘2019137号)精神,按照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县(市)生活垃圾分类工

2、作书面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抓好此项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一)加强宣传引导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类宣传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大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宣传力度,形成合力,提升宣传发动效果。充分运用车站、商场、公共交通工具、公园广场等电子屏幕、宣传栏,采取刊播视频图片、悬挂标语、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习惯养成。(二)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我县城区约有130个居民小区,目前已在16个小区、10个公园广场建设了26座智慧分类投放亭,按照“可回收物、

3、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四个类别分别实施源头分流,通过有奖积分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另外在城区主次干道设置了150余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投放设施,投入分类垃圾桶830余个。(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我县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座,位于XX县孙集镇栗寨子村纪染坊自然村,项目一期设计日处理能力为500吨,于20xx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20年10月23日完成试运行。实际每日进厂垃圾600吨,入炉500吨。项目二期设计日处理能力500吨工程正在积极推进,计划年底前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我县城区餐厨沿水从20xx年8月开始统一收集进行干湿分离处理。

4、2021年,安徽然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日处理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落地于我县城北镇工业园区。其中投资2200万元、日处理40吨的一期工程于2022年3月建成投产。负责城区保洁的XX侨盈城市管理有限公司投入8台餐厨垃圾专用环保收集车,每天对城区沿街餐饮企业和学校、单位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按照划定片区和早、中、晚不同时间段进行统一收集,并转运至安徽然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受疫情影响,目前每日实际进厂垃圾8吨左右。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垃圾分类投放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个

5、重要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所以对于分类投放主体的广大居民,如何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特别是试点工作以来的情况看,垃圾分类处理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而居民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据调查,全县居民家庭基本都没有分类垃圾桶,垃圾基本一袋装投。总的来看,自下而上,我县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都亟待加强。(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金保障难度大目前我县垃圾分类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县乡两级虽然已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但垃圾分类桶、分类车、分类收集亭等一些垃圾分类处理硬件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宣传、培训、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地方

6、财力等方面原因,经费保障难度较大。(三)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涵盖生活垃圾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与末端处理等过程,涉及到环保、商务、财政、教育等诸多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督管理有缺位、设施设备不完善、经费保障有不足等问题。无论是从设施建设、收集管理,还是资源化利用,都亟需建立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政策,特别是经济补偿政策。三、下一步工作计划积极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方案制定并实施,确保2025年底前实现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包含坚持需求导向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2023年2月2325日,XX带队前往XX开展农民教

7、育培训调研。调研组先后在XX市XX县、XX市XX县、XX市XX县,实地走访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农业企业等,与XX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农广校负责人、学员代表等座谈交流,就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中职教育及农民培训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等情况进行研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做法成效XXXX农广校体系现有省级校1所、市级校2所、县级校31所。各级农广校按照中央和自治区部署,坚持农民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创新开展农民中职教育,各有特色,成效显著。(一)积极组织实施各类培训项目。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中央财政经费每年投入9多万元,用于培育高素质农民2、5万人。XX

8、县、XX县农广校分别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100人和4500人。XX农广校牵头完成的“XX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一一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探索”获得2021年度XX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多年来,XX农广校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例如,杨宁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刘入源、石濡菲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二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围绕X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培训机构专业优势,按生产经营方式分班建组,采取“四个一”培育模式,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将行动学习、MBA课程、金融保险等特色内容融入培育过程,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9、能力,提高培育针对性和实际效果。2022年,全区培育国家级“头雁”700名和自治区级“头雁”2名。三是组织开展其他各类培训。组织各级农广校开展冬春农民大培训,2022年全区共计开展线上培训567期,线下培训5962期,培训农民108、16万人次,发放资料148、36万份,累计投入培训经费980万元。聚焦乡村发展与治理主题,每年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300人。组织开展全区农村党员、乡村企业家等培训,围绕现代种植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专题,培训农村党员18万人,聚焦中草药产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专题,培养乡村企业经营者700人。(二)稳步推进农民中等职

10、业教育。30多年来,XX农广校始终坚持农民中职办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办学政策、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政策支持有保障。XX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民中职教育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每年下发专门文件对中职教育进行统筹部署,并按每生3元标准拨付助学补贴,每年招收2人;XX农广校每年从运行保障经费中补贴招生录取费、教材费、试卷费用等约87万元。二是办学模式有创新。在“送教下乡、农学交替、弹性学制”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形成多种农民中职办学模式。例如XX县“进村办班、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藤县“农广校+合作社”模式,XX市“农广校+职业院校”模式等。三是教学管理有规范。先

11、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教学管理的文件和制度,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师聘请、招生毕业等,规范办学各环节。编写年度中职教育工作手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实践记录表为载体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四是衔接培养有办法。制定XX农民中职教育与培训衔接办法,在培养对象、教学内容、实施方式、成果认定等方面明确衔接措施,特别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培训明确免修学分数量,提出衔接课程要求,将农民培训经历按学时折算中职教育课程学分,免修部分课程。(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条件能力建设。一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分级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吸纳农业农村行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创业创新人士、乡土专家等2600余人。每年组织部分

12、体系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累计培训700多人次。近年来,200名教师先后被评为XX和自治区农广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管理骨干,14人被聘为全国共享师资。二是加强本土特色教材开发。每年组织编写34本本土教材,涉及甘蔗、沃柑、火龙果、杞果、茶叶等XX多个特色作物,内容涵盖栽培技术、农产品营销、创业示范案例等,现已累计出版38种。规范教材编写制度,明确编写人员资格条件、建设方向和编写流程。探索农民适用教材编写体例,突出工作任务导向,增加学习目标、学习拓展、巩固提高等环节。三是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全区共选建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468个。XX县农广校在有关蔬菜主导产业村镇建

13、立农民田间学校28所,采取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教育培训方法,精选农业技术骨干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通过集中辅导、分组讨论、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日,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与当地主导产业深度融合。二、主要经验调研组认为,经过XX多年的实践探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依托村镇办班,挖掘招生潜能。XX各市县级农广校以村为单位进行农民中职招生宣传,将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区作为优选区域,选择主导产业村建立中职教学班,招生指标供不应求。XX县农广校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相关人员列为主要招生对象,深入村委、村民

14、小组、农民家了解实际需求,每年遴选510个村,每村选出3050人组建中职教学班,每年招生170余人。XX市农广校坚持送教下乡、依村办班,招收蚕桑生产与经营专业中职学员,每年招生300余人,妇女学员占80%,为提升女农民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作出积极贡献。(二)精心设计课程,提升教学质量。XX农广校根据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分层分类设计课程,提高培训针对性。其中,经营管理型强化生产组织、人员管理、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风险防控能力;专业生产型强化农业生产及农业机械化等先进专项技术技能;技能服务型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需要设置课程,提升农民服务能力和水平。XX县农广校中职班教

15、学内容以实用知识为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打造农广校品牌实践活动,为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技术推广紧密融合探索新路径。(三)做好跟踪服务,放大培育成效。跟踪服务是巩固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XX县农广校通过跟踪实践辅导和关键时期指导等方式开展学员跟踪服务。一方面,在农民中职教育毕业表彰典礼上启动跟踪服务仪式,由相关辅导员组成服务小分队,负责为期不少于2年的跟踪实践辅导,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在生产关键时期,如蔬菜播种期受极端低温冻雨影响或病虫害严重期,立即启动跟踪服务,派出农广校教师、辅导员、科技直通车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四)坚持三农情怀,关心关

16、爱农民。调研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农广校的教育培训让我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开拓了眼界“,“参加农广校中职教育后,逐步转变观念,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幸福感显著提升“,“通过农广校这一平台,结交了同学、认识了专家、拓展了渠道,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学员这些评价的背后是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广人”的艰辛付出,他们用富有实效的工作体现了对农民的真情实感。XX各级农广校校长从事农广校工作时间尽管长短不一,但都有事业情怀和责任担当,有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入认识和独到见解,有办好农广校的能力、资源和手段,为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XX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做法,对深入贯彻党的

17、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加快培养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有以下启不O一是政策支持和人力投入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公益性活动,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稳定的师资团队作为保障。XX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人3元的学费补助可以满足中职学员2年所需的学习费用,甚至有剩余资金可以支持额外多招部分学员。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各市县至少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支持,在教育培训经费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事有

18、人抓、活有人干。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呼唤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农民培训是让农民掌握某一项或多项技术技能所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农民职业教育是对农民长期全面的培养,是知识、能力、素养的持续沉淀过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意味着要使农民具备系统全面的职业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为人处世的价值理念与科学思维。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靠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共同解决。农民中职毕业学员一致反映,现在中职学历远远不够用了,强烈盼望帮助提高学历层次。XX农业农村厅有直属中高职院校,其中中职7所、高职2所、本科1所,学历教育资源丰富。各地要探索促进农民培训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

19、,建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立交桥,为不同层次农民学历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内涵。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要着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在课程、标准、载体、手段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效果。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更加直接务实,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充分遵循成人学习规律,为培训与中高职衔接奠定基础。在标准建设上,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职业教育,构建课程标准、实践标准、信息化教学标准等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夯实农民教育培训根基。在基地建设上,进一步明确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和功能定位,引导和鼓励各地选好用好田间学校,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践的地位作用。在教学手段上,逐步规范和拓展云上智农APP等农民教育培训在线学习管理平台,优化在线教学资源供给,有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线上教育培训全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