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对于高校而言,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使用效益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预算绩效评价则是破解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条例、文件,其中均提到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工作实务角度出发,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事前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五环节,也就是一个连接预算绩效从目标实现,再到不断改进的体系。对于各高校而言,重点在于如何探索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文章尝试从“业财融合”角度,对高校预算绩效管
2、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针对其中不足,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益。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想发挥其作用,必须将具体经济业务与制定的绩效目标深度融合,唯此,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实务在事前评估和绩效目标制定和结果运用等环节存在不足,没有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没有达到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其使用效益的预期目标,主要问题如下:(一)已有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从高校现有
3、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看,多侧重于“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两个环节,但是对于“事前评估”环节不够完善。例如,湖北多数省属高校参照湖北省省级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鄂财绩发20203号)相关规定,只针对1万元以上的重大预算项目,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这样远不能满足高校事业发展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只重视重大预算项目(1万元以上)的事前绩效评估,对于预算金额小于1万元的项目,缺少必要的事前绩效评估过程,导致相关预算项目论证不充分,影响后续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致使绩效评价中曾经多次反映出的问题,反复出现,没有什么改进,进而造成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上的缺失。(二)未建立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预
4、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各高校基本上按照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结合高等教育特色,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存在工作组织架构不够完善的现象,部分高校尤其是预算级次为二级预算单位的高校,其绩效评价工作多数是校内预算项目执行单位自评,提交给财务部门,简单汇总后上报给上级机关,这样存在执行与监督职能冲突的现象,在“绩效评价”环节,并没有一个相对的独立机构,对校内各类预算项目的绩效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二,在“结果运用”环节,并没有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的结果,如扣减下一年度预算额度、年度考核扣分等。其三,在“事前评估”“绩效目标”
5、环节,存在绩效指标申报和项目申报“两张皮”的现象,校内项目立项申报环节没有将绩效目标作为重要评审因素。(三)绩效指标值的设置未突出关键绩效指标值目前,在绩效目标环节,部分高校的预算项目绩效设置上没有体现出该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值(KPI),往往只设置了简单的时效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并没有涉及核心的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这类内容繁杂、综合性较强的预算项目,其项目绩效没有体现出KPI,这样也导致其后续的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环节中存在将资金执行情况当作KPI、绩效评价敷衍等现象。(四)财务和业务沟通不畅预算绩效工作不可能只由某个部门或人员单独完成,必须是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沟
6、通、协作完成。但是,目前在“绩效目标”环节,高校普遍存在着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有信息壁垒,人员之间沟通不畅的现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相关知识,仅从其从事的教学及科研等业务角度,阐述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存在不知如何对绩效指标进行量化、细化的问题;而财务人员不懂教学及科研相关业务,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预算绩效目标,无法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带来的收益进行预判,无法对业务部门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容易导致最终制定的绩效目标即不能体现出该预算项目方案的设立目标,也不符合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给下一步的项目执行和考核带来诸多问题,最终导致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五)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完善合适的机构和人员,是整个
7、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前提。目前,多数高校的绩效评价工作长期由财务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负责,这样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从机构设置上,财务部门无法同时履行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监督与执行职责,而且也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学校所有预算项目涉及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实施绩效评价的成效不大。其二,从人员配备上,单个工作人员无法完成全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其工作量太大,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改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本文从高校办学实务出发,同时针对前文中阐述的问题,从“业财融合”角度,对目前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合适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从业财融合角度,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
8、度如前文所述,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事前评估”环节不够完善,没有真正落实中央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覆盖”等方面的要求,笔者认为,有必要以“业财融合”观念,完善“事前评估”环节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业财融合,是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简称,是指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相结合,业务和财务融为一体。对高校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而言,重点就是要完善事前绩效评估部分的制度,摒除诸如“1万元”之类的金额限制,凡是符合学校立项要求的项目,均要开展详尽的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即,从项目立项环节开始,去考虑相关项目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能否制定出详尽的实施方案,能否制定合理可行、细化量化的可考核绩效指标等问题,而
9、不是简单地通过制定一个金额上限去判断项目是否值得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必须要将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端前移,通过对相关项目数据的预测与分析,对拟立项的项目提出相应的修改完善方案,并提交给校内业务部门和领导决策层。通过把控项目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和改进方案,降低项目风险,促进学校教学活动得以良好开展。如此,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将会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管理闭环。以笔者所在学校实训室建设类项目为例,财务部门在实训室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即绩效评估环节,积极参与进来,与项目建设单位紧密对接,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系列工作,通过各教学单位申报的具体实训室建设内容进
10、行分析,发现实训室建设类项目的一项“关键控制点”,即部分建设内容可以通过项目间整合,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实训室设备采购方面的通用设备类,台式电脑、空调、课桌椅等;实训室建设方面涉及的实训室装修内容,这些均可以进行整合,统一集中采购,集中实施,同时也便于后续的维修和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通过前期的事前绩效评估,以及后期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商,目前已推动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对实训室建设通用类设备的集中采购。通过业务和财务的良好融合,从制度上有效地弥补了此类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估环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此类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规避了可能的风险,进而为学校事
11、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结合业务分析,以关键绩效指标为基础,构建合适的绩效指标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五个环节不是空中楼阁,要想落在实处,设立的“绩效目标”必须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可以说绩效目标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环节,而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在实践环节的具体体现,所以落实绩效目标环节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值(KPI),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合适的绩效指标体系2。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三大类。一般而言,每个项目均应设置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工程基建及维修类项目应重点对工程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实施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
12、价。以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的预算项目一一“高等教育发展专项”为例,这个项目内容繁杂,综合性强,每年涉及各类小项目十余项,如果逐项分析其绩效指标,头绪太多,无法确定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专项”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无法良好地开展后续的执行、评价等工作,进而影响学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落地运行。为此有必要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将其分为三类,即”基础设施维修专项”“开大教育专项”“职业教育专项”,如此基本涵盖了学校主要的教学业务,同时通过进一步的业务分析,确定以上三类业务的关键绩效指标值,进而建立符合高校办学特征的绩效指标体系。以20xx年已完成的“高等教育发展专项”为例,详述如下:基础设施维修专项结合办学
13、实践及相关业务分析,此类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项目实施成本是否控制在当地平均水平以内;该项目实施是否对学校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维修项目实施方案中核心的工程量是否完成;项目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师生是否对该项目满意。据此分析,从维修项目实施方案中核心工程量维度,设置此类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值:维修装修校舍面积(平方米)、水电气暖管网工程量(延米)等,同时围绕该关键绩效指标设置其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如:“维修类项目成本当地平均水平”“对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影响符合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项目完成时间VlO月31日”“师生对维修工程的满意度80%”等。开大教育专项结合办学实践及相关业
14、务分析,此类项目涉及终身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四大方面,针对此类教育主要以开展线上教学为主的特点,该类别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学生对各类教学平台的使用时长、频次;各类教学平台资源建设的情况;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的体现教学质量方面的排名。据此分析,从开放教育的“专业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总体质量”两个维度,设置此类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值:移动教学资源的建设数量、师生使用频次、每科学生在线学习时长、网上教学互动次数、国开学习网教学综合排名等。同时围绕该关键绩效指标设置其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如:“移动教学资源的建设数量26门”“师生使用频次1万人次”“每科学生在线学习时长
15、6小时”“网上教学互动次数7人次”“国开学习网教学综合排名全国前10名”“毕业生对学校抽样满意度8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80%”等。职业教育专项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特点是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结合目前学校办学实践及相关业务分析,此类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实习实训室建设情况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情况。据此分析,从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三个维度,设置此类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值:购置仪器设备(台套数)、新增图书册数(万册)、新增实习实训工位数(个)、建设应用信息化系统(个)、双师型教师增加值(人数),同时围绕该关键绩效指标设置其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
16、度指标。如,“购置仪器设备299台套”“新增图书册数1万册”“新增实习实训工位数179个”“建设应用信息化系统6个”“双师型教师增加值2人”“毕业生就业留在本省就业比例250%”“毕业生就业率290%”等。综上所述,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有必要先针对不同的教学业务进行准确分类和业务分析,制定出合适的绩效目标,找到相应类别业务的关键绩效指标值(KPI),进而形成的绩效指标体系才能真正体现高校办学具体业务特点,而不是脱离业务空谈绩效,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绩效目标环节,将具体的绩效目标真正落实、落地,体现出对具体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为后续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三
17、)建立业财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平台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其财务层面和业务层面结合非常紧密,需要工作人员既懂财务又懂业务,即“业财融合”,这对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平台。为此学校有必要建立业财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系列工作服务。具体要求:其一,要求财务人员熟悉高校各类办学业务内容及流程,资金运作方式以及实施的步骤和工作目标。其二,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要能准确地对各类办学业务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预判,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进而可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其三,要培养一批高校财务专家型
18、人员,建立一只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业财融合队伍,并保持其延续性。如此才能在高校全过程预算管理实务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增值,才能更好地助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员保障。(四)配置相对独立的专设机构和人员,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运行高校预算绩效体系相关工作内容繁杂,同时对高校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需投入相当的精力,为此有必要在高校内部设置相对独立的专设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来具体实施。结合目前高校常见的组织架构,笔者认为首先要成立校级财经委员会,审查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并提交校党委会进行决策;监督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9、的实施等相关工作;财务部门牵头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的整体实施。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由财务部门独家负责预算绩效全部工作时,所带来的执行和监督职能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需在财务部门配备23名工作人员,专人专岗负责此项工作。如此,才能为学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员保障。综上,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类问题,如绩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适合高校现有办学特点、绩效指标的设置未突出关键绩效指标值、业务和财务沟通不畅、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完善等。文章尝试着从“业财融合”角度,探析上述问题的优化对策,提出了诸如从补充事前绩效
20、评估制度入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业务分析来确定具体预算项目的KPI,进而据此建立合适的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业财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完善机构和人员配备来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等对策,期望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实务研究和高校教育资源整合及使用效益等方面提供帮助。附某国企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而新的赶考之路“鼓角声声催征急”,急需大量优秀年轻干部扛大梁、当主角。作为公司最活跃、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一支力量,年轻干部承载着更多的重托与希望,但当前,公司基层关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与发展问题变得日益凸
21、显,随着公司XX事业的转型发展和XX工作的不断壮大,如何更好地培养新生力量、激发他们的潜力动能、促进年轻干部更好成长也成为了公司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主题教育相关要求,结合前期基层走访和调查研究,现将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如下,并就年轻干部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一、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现状(一)年轻干部选育链条机制相对完善。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不仅要立足当前,在顶层设计上优化好年轻干部队伍结构,还要着眼长远,规划好公司XX事业接班人的成长路径,在坚持原则要求中,实施好路径和方法,才能保证方向不偏、主线不移。从调研总体情况来看,各级党组织都能遵循干
22、部成长规律,从制度层面上建立起适合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统筹推进的制度机制,特别是XX公司研究制定了XX公司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规划XX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的实施意见等,个别公司也在相关制度中明确了开展年轻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将年轻干部工作列入专项考核和结果通报,坚持每半年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年轻干部相关工作,为推进年轻干部工作压实了责任、把定了方向。(二)年轻干部队伍储备不断壮大。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必须抓好源头建设,拓宽纳贤之门,只有人选来源渠道拓宽了,才能有利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断充实年轻干部
23、队伍“蓄水池”。就目前而言,各基层公司在发现渠道上都总体遵循择优推荐、综合考核的原贝L让各方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在发现频次上,改变以往“XX年选一次、一次管XX年”的惯例做法,建立每年滚动发现和动态调整机制。在发现主体上,也逐步重点倾向于“85后”“90后”人员,将“年轻化”作为补充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导向。总体来看,各基层党组织都坚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不断优化改进干部储备方式方法,坚持从政治素质、担当精神、斗争本领等多维度绘制干部特征“雷达图”,真正掌握年轻干部专长特点和短板不足等“真家底”,力求真正把好苗子发现出来、储备起来,逐步形成了一支支性别、年龄、专业等结构优化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24、(三)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得到实际提高。坚持关关考验、层层提高,递进式培养干部,是公司一以贯之的制度优势,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六种能力”,才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各基层公司都在突出按需培养,努力提高培养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XX公司制定了XX公司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办法和XX公司关于进一步拓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渠道的实施方案;还有XX公司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和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双重目标,针对发现储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分级分类建立后备人才库,分层多样地开展实践锻炼。客观分析,各基层公司都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年轻干部
25、对党忠诚的同时,还坚持把选派年轻干部深入基层驻扎项目一线、对口帮扶担任第一书记等重点工作,作为常态化制度推进落实,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搭建了各种平台。(四)年轻干部选拔方式逐步完善。着眼公司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打破隐性台阶,才能让更多素质好、悟性高、肯吃苦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调研发现,各基层公司都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和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贯通起来,将年轻干部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及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同时建立起研判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分析、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对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中普遍存在的“岗位怎么找”
26、“年轻干部从哪来”“如何不拘一格用”等迫切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目前,基层年轻干部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基本良好,40岁及以下的年轻干部共有XX人,占干部总数的XX%,特别是近年来,各单位加快“85后“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全力推动干部梯队建设,公司35至40岁年轻干部已配备XX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也达到XX余名,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现了老中青合理配备。二、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年轻干部队伍作为公司转型升级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的“源头活水”,关系是否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通过调研发现基层总体情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养措施还不够全面。由于基层细碎繁杂的工作性质,加上年轻干部有着年龄和经
27、历的局限性,基层年轻干部存在着思想淬炼不足的问题,往往对于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的思考还不够多。同时,很多基层年轻干部仍存在岗位历练单一、实践锻炼少的问题,“上挂下派”的经历也略显不足,系统性培养还有所欠缺,不能及时打开视野,导致整体活力得不到有效激发。二是提升出口还不够畅通。管理部门的年轻干部作为推动基层内部管控的主力,受岗位身份、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很难取得重大工作贡献,缺乏职位提升的“筹码”,很容易出现“一眼便是天花板、一个岗位干退休”的情况出现。横向对生产部门的年轻干部,特别是基层安全、营销、工程等系统的管理岗位,管理部门的年轻干部在系统内提拔使用较为不易,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三是深
28、耕意愿还不够强烈。基层存在待遇低、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容易使年轻干部对基层“敬而远之”,形成刻板印象和畏惧心理,导致基层时常陷入“进人难”“留人难”“育人慢”的窘状,长此以往,年轻干部流动的不平衡就会使干部队伍建设进入红线,以致老中青年龄结构断层、出现“青黄不接”等现象。三、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发展对策及建议聚焦公司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结合调研结果,我认为,用活用好“选育管用”四字方针,才能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成才,为公司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一要拓宽主渠道,选靠得住的人。要坚持把政治标准贯穿于培育优秀年轻干部全过程、各环节,对年轻干部配备现状、后备干部储备情况进行动态测算分
29、析,保障底数摸清、差距找准、目标定实。各基层公司要着力开展一次干部工作专项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年轻干部,严把能力关,特别是注重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考察识别,全面了解年轻干部在谋事办事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公认”,在群众满意的基础上把本领硬、能力强、作风实的“好把式”选出来。二要修好“蓄水池,育有潜力的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围绕年轻干部思想、能力等全方位教育培养,推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锤炼党性,不断擦亮忠诚底色,提升把握方向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年轻干部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双向交流
30、能力提升工程”和“回炉提升计划”,积极推荐优秀年轻干部优秀兄弟公司蹲点学习,到上级公司部门挂职锻炼,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三要筑牢高压线,管有干劲的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转变理念、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着力破解深层次干部监督难题。各基层公司要通过重点工作跟进、重要任务督查、日常走访了解等形式,全方位深层次掌握和了解年轻干部的政治表现、日常表现和负面清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拧好拧紧关键少数的“思想阀”。四要打通央车道,用有担当的人。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始终坚持把敢担当、善作为的标准亮出来,导向树起来,把重要岗位向敢于担当的干部倾斜,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和“迁就照顾”的观念,确保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特别是基层单位要更加重视经实践、历磨砺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搞求全责备,大胆提拔重用,激发广大年轻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