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3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13课讲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七上第13课讲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黑板上的这首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咱们进入到第13课的学习。二、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光武中兴。先来了解一下光武中兴局面产生前发生了哪些事情。这就要从西汉的灭亡说起了。西汉为什么灭亡了?对,因为,所以王莽建立新朝的背景就是,好,注意这个时间,公元9年,不是公元前了,是公元后9年。那想一想西汉是
2、哪一年建立的?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后9年,西汉存在了200多年。好,再接着说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莽,他的身份是西汉的外戚,什么是外戚?我们看一看课下注释。打个比方,如果你是皇帝,你妈妈家的那些人,就是说你的姥爷,你的身舅,这些人就是外戚。好,这是西汉灭亡,新朝建立的一些基本知识。王莽当政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学上称之为“王莽改制”。可是他的措施成效如何呢?我们来看材料,这应该挺好理解的。这说明王莽改制,。新朝灭亡了,就会有新的朝代替代。是哪个朝代?对,东汉。老规矩,朝代建立的三要素有哪些?对,时间,建立者还有都城。那你们在课本上找一找东汉的三
3、要素。时间是,建立者是,刘秀就是后来的光武帝。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刘秀的身份,刘秀是西汉的宗室,意思就是他本身具有皇族的血脉,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所建立的政权能够被承认为正统的原因之一。了解即可。都城在哪里呢?都城,回忆一下,西汉的都城在哪里?对,长安。因为洛阳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长安的东边,所以称后汉为东汉,前汉为西汉。这就好比西周和东周,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东周的都城在洛邑,洛邑在镐京的东边,所以前周是西周,后周是东周,一样的道理,了解即可。知道了东汉的建立,我们紧接着来看一条时间轴。是不是西汉灭亡了之后,紧接着东汉就建立了?并不是,中间还夹着一个新朝,这个新朝是谁建立的?对,是王莽。王莽的身份是什么?
4、他是汉朝的外戚,因为他是汉朝的外戚,准确来说也是汉朝王室的一家人,所欲咱们一说到朝代更替的时候,一般都是将新朝归到大汉朝历史。因此,汉朝的起止时间是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400多年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回到东汉初年去看一看。我们来看一段材料。看材料先看出处,这则材料出自后汉书,跟同学们说一个史学小常识,如果这个材料出自汉书,那么它讲的就是西汉的事儿,如果出自后汉书,那么它讲的就是东汉的事儿。好,你们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东汉初年怎样的社会景象?相信大家也能分析出来,就是,这种社会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对,和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境况很相似。那么,当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着什么样的首
5、要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所以,处于和西汉相似的局面,摆在光武帝刘秀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什么?,。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就要立马解决。于是,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都有哪些呢?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第一条,我们来解读一下,释放奴婢,眼不眼熟?我们之前学过谁也这么做来着?对,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中就有一条释奴为民,以增加农业生产力。刘秀借鉴了这条措施,连续下达了6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让这些奴隶恢复了自由身,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增加了劳动力。仅仅增加劳动人数,是不是就能使每个农民情愿务农呢?不是,统治者还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刘秀当时也是下诏把税收恢复到前朝,三什税
6、一,即收1/30的税,这不就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再加上减轻刑罚,所以说第一条的作用是,再看第二条,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补充了4个字,把它写在课本上,就是整顿吏治。记住这4个字,咱们后面还会再学到的。中国古代凡是好皇帝,都会注重整顿吏治。当时刘秀也是选贤举能,让德才兼备的人去出任地方官吏,并且对这些地方官严格要求,赏罚从严。这这就有利于,好,再看措施第三条,咱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之前的学习中,老师也和大家说过,统一和民族交融是我们中国古代史的两条主线。刘秀采取的这个措施,也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就有利于,以上,就是当时刘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光武中兴的措施。大家把措施相对应
7、的作用记下来。记完之后,我们再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经过刘秀的励精图治,东汉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着材料来看一看。这是东汉那会儿全国的人口数,东汉初年有1000多万,而到了刘秀去世的时候57年这一年人口有2100多万,这说明人口出现了什么变化?对,就是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再看课本上还给了我们两幅图片,通过这两幅图片,你们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呢?对,可以看出来,东汉初年百姓们从一开始的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到现在我们用什么词去形容?安居乐业。在这里,我补充说一下,咱们题干上有提到一个词,说刘秀励精图治,这个词咱们可以积累一下,我们往后会学很多皇帝,也会经常考到让你评价一个皇帝。咱们只要记住中
8、国古代凡是好皇帝,一方面咱们可以说他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励精图治,雄才大略和励精图治,都是万能答案,积累一下历史答题术语。好,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来光武帝刘秀统治给东汉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在课本上最后一段就提到了,我们一起读一下。那什么叫做光武中兴呢?我们看一下它的含义,这个不用记,了解即可。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那在西汉初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叫什么?对,文景之治。那接下来,咱们就通过表格把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心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好,这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心的一个对比。当然,咱们学历史要以史为鉴。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西汉有文景之治,东汉有光武中兴,那么古代
9、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同学们想一想,待会儿找同学回答,那么我们从中还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还是两句非常熟悉的话,哪两句?,特别是重视民生这4个字,我们以后做题目会经常遇到。咱们现在国家也是非常重视民生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记笔记。记完之后,请同学们接着看课本上的图片。这是一个陶院落的模型,在院落里豪强大足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你们注意看中间是住的地方,周围这些碉堡是为了干啥?对就是一些防御设施。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家的房子会在住的地方外面再套一圈碉堡吗?不会吧,因为我们现在的治安管理很好。那东汉后期呢?治安不好,所以这幅图也是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跟同学们补
10、充说一下,这幅图片其实也说明光武中心的繁荣之下是暗含着危机的。刘秀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主要是靠豪强地主们的支持。但是这些豪强地主们经济实力强,又拥有私人武装,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东汉发展了一大政治隐患了。具体是什么政治隐患呢?对,也就是我们第二部分的内容,外成、宦官交替专权。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看完之后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对,皇帝继位年龄太小了。第二个反应是什么?这些皇帝活的时间都不长。那为什么会发生出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从汉和帝开始,一连10个小皇帝继位,最大的才15岁,最小的仅100多天,皇帝年幼,一般就由太后主持朝政。但是咱中国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太后除了学习
11、三从四德,治国方略是一窍不通,所以说她们治理朝政只能靠父亲和兄弟。小皇帝从小看着自己舅舅和姥爷的眼色,长大了以后自然不甘心,凭什么我是皇帝,还要看你们的眼色?所以说小皇帝就一门心思,想除掉姥爷和舅舅。但是放眼满朝文武,都是老爷和舅舅提拔上来的党羽,都不听自己的怎么办?只能靠身边的宦官去设法除掉这些外戚。因此,从东汉中期开始,政治上出现这样一个特点,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帝长大了就依靠宦官去杀外戚,宦官就掌权了,没过几年小皇帝去世了,继位的又是一个小皇帝,又是外戚掌权,皇帝长大了又靠宦官杀外戚,又是宦官掌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我们课本相关史事上给出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外戚就是梁冀,他被汉
12、质帝称为跋扈将军。同学们可以快速浏览一下,做题的时候看到梁记的名字,就说明要考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好,我们接着来看课本上的材料研读。就是说那些非常正直的像弓箭的弦一样正直的官员,最终的结局死在路边了,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反而给他们封喉了。这首童谣就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咱们在课本上找一找,有没有原话可以回答?找到没有?,咱们接着再在这一段里面找一找,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一起读一读。所以,如果问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是什么?好几个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那么其他原因呢?对,还有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发生了很多农民起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
13、黄巾起义。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找一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起义的背景,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东汉后期有一个皇帝叫汉灵帝,当年为了满足宫廷挥霍的需要,竟然明码标价的去卖官,如果你想买官你可以付现金,你也还可以赊账,所以当买官的人到任之后,他就拼命的搜刮百姓,生怕自己赔了本钱,结果就是百姓们深受其害。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农民生计断绝,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不得以就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在黄巾起义爆发前的70多年时间里,共发生了上百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虽然全部被官府镇压下去了,但是人民的反抗情绪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高涨。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发如酒,减负伤头如鸡,歌赋名利,不必
14、可谓小男从来不可轻。回到正题,时间是,领导人叫什么?张九,他创立了太平道,说明张角当年是打着宗教的旗号吸引贫苦百姓来发动起义的。那有的同学可能会疑惑,它为什么叫黄巾起义?不是说它领导人叫黄巾,而是因为参加起义的这些人都头裹黄巾,所以咱们称之为黄金起义。那么,这次起义的特点是什么?它不像当年陈胜吴广那样直接揭竿而起,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是一次非常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我们来看一个常考的材料,这是黄金起义当时的口号,我们读一读。做题的时候,只要看到了这个材料,就要快速想到这是要考黄巾起义了。这场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呢?黄巾起义被镇压了。之前的学习中咱们也提到过,中国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之后,对立的两
15、大阶级是谁和谁?地主和农民。所以黄巾起义作为一场农民起义,面对的不仅有东汉的官军,还有各地豪强地主的大小武装,它面临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对手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最终免不了要失败。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影响是很大的,咱们在课本上找一找黄巾起义有什么影响?对,最后一句画出来。在这里需要同学们注意一下,黄巾起义有没有推翻东汉统治?没有,黄金起义只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让东汉一蹑不振了。咱们看课后活动的第二题,同学们快速浏览这则材料,思考一下,为什么黄金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好,再思考一个问题,黄巾起义被镇压了,是不是就标志着东汉的政权得以长治久安了呢?显然不是的,我们接着看课后的知识拓展,黄巾
16、起义爆发之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就把刺史改成了什么?州牧,并派重臣出任州牧。刺史制度是和哪个皇帝有关系?对,汉武帝那会儿把全国分为13个州,设立了刺史,由皇帝选派亲信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但是刺史的官衔比郡守和诸侯王低,这就是皇帝的高明之处,让小官去管大官。虽然郡守和诸侯王的官衔高,但是刺史是皇上的钦差,所以他们能互相制约。这种办法历代帝王经常用,玩得炉火纯青,可是东汉玩脱了,因为东汉把刺史改成了州牧,给州牧增加了军权,州牧成为了地方的最高长官,那就说明地方上没有人能够管得住州牧了,于是在这之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逐渐形成了州牧割据的局面。最后一句咱们画出来,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这个局面实际上也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拉开了一个序寐,三国鼎立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的。所以,东汉衰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州牧割据的局面。三、小结作业好,到这里,咱们这节课的内容就基本学完了,我们通过一条时间轴来总结一下。那么其实咱们这节课学完了,我们应该也能总结出来东汉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有三个原因,补充笔记。好,总结完了咱们做几个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