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2716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预测卷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教育综合预测卷七业务课名称:教育综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生须知: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2 .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他笔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民性”源自OA.社会传统的教育B.社会制度的教育C.社会活动的教育D.社会事件的教育2 .现代学校特别是现代高等学校如同一个人才集散地,把各地区的人才聚集起来加以培养,然后再把他们输送出去。这说明教育有利于OA.人口结构趋于合理B.人口流动和

2、迁移C.人口素质的提高D.人口数量的控制3,盲人的听觉、触觉通常比普通人更为发达。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OA.不平衡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互补性4 .迪尔凯姆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这种教育目的观是OA.政治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5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句话出自O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6.关于泰勒的目标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A.强调目标C

3、.重视逻辑B.关注情境7.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的问题的课程评价观属于OD.引入评价A.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B.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C.人文一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观D.科学一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B.融合课程D.核心课程9.政治因素会对课程变革产生制约,A.课程变革的目标厘定C.课程的编制过程卜.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OB.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D.课程变革的速度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这属于()A.相关课程C.广域课程10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OB.明确教学目的D.注重解惑纠错A.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C.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4、极性11 .提倡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的教学理论是()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社会互动教学理论12 .宜用于选拔人才,但不能表明学生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标准的评价方式是O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3 .围绕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进行道德教育的德育模式是()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行动模式14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既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这体现的贯彻德育规律的要求是O.注重全面性C.注重均衡性B.注重多端性D.注重针对性15 .强调

5、“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进行协调教学、合作教研,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A.理智取向B.实践反思取向C.生态取向D.自我更新取向16 .太学的教学形式随时间的推移而有发展。以下不属于太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的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次第相传D.“大都授”17 .北齐在学制上设置的后被隋唐因袭的教育行政机构是OA.国子学B.国子寺C.国子监D.学部1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王守仁儿童教育内容的是OA.“歌诗”B.“读经”C.“习礼”D.“读书”19 .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己,算不了什么“了不得的新生A.匡互生B.王光圻C.李大钊D.胡适20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

6、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O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21 .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认为国家应该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主张国家应推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的教派是。A.路德派新教B.加尔文派新教C.英国国教D.天主教22 .英国中等教育中,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的公职人员,其学生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的私立教学机构是OA.学园C.公学B.私学D.实科中学23 .拿破仑对法国的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在中央设立了OA.帝国大学B.中央大学C.教育部D.大学区2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了解决四年制大学年限长、费用高、不

7、利于吸收更多高中毕业生等问题,美国开始探索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结构方面的改革,设立了OA.赠地学院B.农工学院C.初级学院D.职业学院25 .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学制是().教育敕语B.教育基本法C.学校教育法D.学制令26 .儿童喜欢将一切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如不要乱踩小草,它会疼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此时儿童的发展阶段属于O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7 .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和惩罚。这种方式属于O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他人强化D.替代强化28 .在主题班会上,王老师与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达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共

8、识,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是OA.共同商讨B.价值辨析C.群体约定D.有效说服29 .儿童将“猫”这个词在头脑中与猫的形象建立起相应的等值关系。这属于O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意义学习30 .当问题的初始状态可以引发出许多途径,而其中只有很少一些途径能达到目标,这时最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是OA.算法式C.逆推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二、论述题:第31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 .子日:“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针对此语录并结合实际,论述其教育教学思想。32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三、材料分析题:第3336小题,每小

9、题15分,共60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民国以来,在我国不断推进现代教育变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五育”思想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五育”并举随之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主题。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强调“五育”并举的同时又提出了“五育”融合的理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

10、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请回答:(1)分析“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关系。(5分)(2)阐述如何实现“五育”融合的教学。(5分)(3)阐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5分)34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依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术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答:“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审慎一些;冉术遇事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竭力向前。”请回答:(1)材料中运用了什么教

11、育方法?其依据是什么?(5分)(2)谈谈该方法的教育意义。(10分)35 .分析下述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我们学校里有一处景点,虽然面积不大,却也有些许特色,池塘、小桥、小亭、绿廊、石凳、草坪、翠竹、绿藤、花圃、水杉、翠柏、红枫等在此处都可看到。在喧闹的校园里,这里也算是一个难得清静的去处,因此我常常去那里走走。有一次,几个学生见我在这儿闲逛,也一同过来。闲谈的时候,我故意往语文学习上引,我问:“这里的景物不错吧?你们看到眼前这些景物,能想起什么诗句呢?”几个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联想到很多相关的诗句,如“小桥流水人家”“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处”“天光云影共徘徊”等。我当时的感觉是,身处

12、园林中,再吟诵着这些诗句,真的有一种切身的美妙享受。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种看看、想想、说说的“游园式”方法能不能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呢?此后,我有意识地做了一点尝试。经常带学生到这景点里来,引导他们观察思考,结果很受学生欢迎。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吟诵风景诗;(2)用简洁的词语来描述各种景物;(3)从景物的特点上感悟出一种精神或道理;(4)与景物进行对话;(5)学写咏物短诗;(6)写精短散文;(7)联想诗句。请回答:(1)结合案例,阐述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5分)(2)分析语文教师的做法所体现的德育方法。(5分)(3)结合案例,阐述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5分)36 .分析下述

13、案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杰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弄些鬼点子捉弄周围的同学。最近老师发现他又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今天背后女同学的钢笔丢了,在杰明的文具盒里可以找到;明天晓东的钱丢了,也能发现杰明突然富有了很多。杰明的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怎么和他说话了。请回答:(1)试分析杰明出现偷盗行为的原因。(5分)(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杰明进行教育?(10分)2024年教育综合预测卷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标速杳立j1.A2.B3.D4.D5.C6.B7.B8.A9.D10.B11.C12.B13

14、.C14.D15.C16.B17.B18.B19.D20.A21.A22.C23.A24.C25.D26.B27.C28.C29.A30.C1 .【答案】A【解析】社会教育从其外延上说,主要包括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社会传统的教育是指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教育性,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民性”主要就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所塑造的。社会制度的教育是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等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是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获得的教育。所以,本题答案选A。2 .【答案】B【解析】

15、现代学校特别是现代高等学校如同一个人才集散地,把各地区的人才聚集起来加以培养,然后再把他们输送出去,从而实现人才跨区域流动,这说明教育具有促进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功能。所以,本题答案选及3 .【答案】D【解析】盲人的听觉、触觉通常比普通人更为发达,其就是通过发达的听觉和触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从而达到与生活环境的和谐,满足其生活的要求。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即当身体某一机能丧失之后,可以通过身体其他方面机能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所以,本题答案选D。4 .【答案】D【解析】在迪尔凯姆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使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学会成年一代的社会生活,也就是使人能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这属于社会本位论

16、的价值取向。所以,本题答案选D。5 .【答案】C【解析】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所以,本题答案选C。6 .【答案】B【解析】泰勒的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开发模式。从总体上看,目标模式的基本特点有:(1)强调目标。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课程开发的基础。(2)重视逻辑。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都十分重视认知过程。其中,学科知识的逻辑、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成为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的原则。(3

17、)引入评价。评价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且贯穿于教育计划的形成过程。所以,本题答案选B。7 .【答案】B【解析】课程评价理论与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派别: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和人文一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的结果上,试图解答“是什么”的问题;人文一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则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的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8 .【答案】A【解析】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所以,本题答案选A。9 .【答案】

18、D【解析】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课程变革的目标厘定、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课程的编制过程。科技革新影响课程变革的速度。所以,本题答案选D。10 .【答案】B【解析】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明确教学目的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质量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注重解惑纠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以,本题答案选B。11 .【答案】C【解析】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智有关,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与全人无关;有意义学习不是那种

19、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所以,本题答案选C。12 .【答案】B【解析】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的评定,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它宜用于选拔人才,但不能表明学生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所以,本题答案选B。13 .【答案】C【解析】体谅模式是由英国教育家麦克菲尔等人创立的一种德育模式。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

20、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所以,本题答案选C。14 .【答案】D【解析】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知、情、意、行每一个要素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正如题干所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既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所以,本题答案选D。15 .【答案】C【解析】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为其工作提供的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进行协调教学、合作教研,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本题答案选C。16 .【答案】B【解析】太学初建

21、时,学生的名额较少,每位博士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后来太学发展,学生的名额多以千、万计,而博士最多时仅15名,个别教学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太学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一种称为“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主讲的博士称为“都讲”。除此之外,次第相传的教学形式也在太学内出现,以高业生教授低业生在私学中早已流传,太学借鉴此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教师不足的矛盾。所以,本题答案选B。17 .【答案】B【解析】A.隋朝中央官学初称国子寺,隶属于太常寺。国子寺独立后改名称为国子学。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B.北齐在学制上的贡献是设置了国子寺。国子寺负责训教胄子,为统理学官、生员的机构

22、,这一教育行政机构后被隋唐因袭。C.唐朝沿袭隋制,逐步设立国子监。国子监既是中央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又是国家最高学府。D.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建议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18 .【答案】B【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这有助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礼仪动作,“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讽之读书

23、”,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所以,本题答案选B。19 .【答案】D【解析】A.由匡互生、周予同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于1919年2月发起组织的工学会,倡导“工学主义”,主张把工学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中国社会的武器。B.由王光圻发起组织的北京工读互助团,其理想是建立一个无阶级、无剥削、无贫穷的“少年中国”,途径是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即“一种有基础事业的文化运动”。C.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倡行工读,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题,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尤其是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

24、,初步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D.以胡适、张东芯为代表的纯粹工读主义者将工读看作纯粹的经济问题。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算不了什么“了不得”的新生活”。20.【答案】A【解析】A.“壬寅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壬寅学制”公布后未及时实行,很快被“癸卯学制”取代。B.“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B/C.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颁布于1947年,否定了“二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二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D.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是日本近代教

25、育史上第一个新学制。26 .【答案】B【解析】A.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从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探究、客体永恒性。B.前运算阶段:儿童还不能进行熟练的、合格的运算,但在逐渐掌握之中。主要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C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具体实物的支持。主要特点:守恒性、去集中化、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刻板地遵循规则。D.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主要特点:抽象思维获得发展、青春期自我中心。本题中“将一切都看成是有生命的”体现了泛

26、灵论的特点,属于前运算阶段。所以,本题答案选B。27 .【答案】C【解析】A.直接强化:学习者做出反应并体验自己的反应后果而受到的强化。B.自我强化:观察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C.他人强化:他人或外界对自己良好行为的强化。D.替代强化:观察者在模仿榜样的行为时,是以榜样做出反应时所受到的强化为动力的,简而言之,是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本题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都是外部的、他人的,属于他人强化。所以,本题答案选C。28 .【答案】C【解析】A.共同商讨:两个人或一个团队之间共同讨论协商某一件事情。B.价值辨析:也称价值澄清法,指要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

27、念发挥作用,就要对它们进行辨析或澄清。C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D.有效说服:说服者通过谈话让被说服者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本题中“王老师与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达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共识”,实质上是制定了规则,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也就是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属于群体约定。所以,本题答案选C。29 .【答案】A【解析】A.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了什么。B.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C.命题学习:掌握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D.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28、和实质性的联系。本题中“儿童将“猫”这个词在头脑中与猫的形象建立起相应的等值关系”,实质上就是学习“猫”这个字代表了什么,属于表征学习。所以,本题答案选A。30 .【答案】C【解析】A.算法式: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步的程序。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C.逆推法:在寻求解答时从问题目标状态开始逐步倒推到初始状态。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非常有效。D.爬山法: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一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本题中“当问题的初始状态可以引发出许多途径,而其中只有很

29、少一些途径能达到目标”,这时最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逆推法。所以,本题答案选C。二、论述题:第31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 .【答案要点】“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给学生一个方向,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3分)此观点是孔子提出来的,体现了其“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观。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3分)(1)内涵。(3分)孔

30、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自己对问题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才是可靠和有效的。这种启发式教学包括三个基本要点: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教师的启发工作要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要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从而扩大认识范围。(2)相关观点。(3分)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出了“由博返约”和“叩其两端”。“由博

31、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观点。博与约是辩证统一的。“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注意到了事物的对立面,是合乎辩证法的。(3)教学启示。(3分)教学中应倡导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具体要求如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发人深思的提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优秀的教师在

32、教学中均善于提问激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启发式教学往往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教师要教授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发扬教学民主。要创造和谐、民主、平等、坦率、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放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综上所述,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学,不论是在以前还是在当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最先发现“点燃火焰”的方法,即启发式教学。洪哥提示3本题答案

33、从多个维度进行组织,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打开做题思路,实际考试过程中遇到此类较开放的“内涵阐释题”可适当简写。简写时,“相关观点”和“教学启发”可以选其一,最后的“综述部分”是否写,可视时间而定。32 .【答案要点】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爱弥儿。(1)理论基础:性善论和感觉论。卢梭推崇性善论,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先天存在自爱心和怜悯心;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卢梭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感觉是知识的来源。(2分)(2)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善良的人

34、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儿童所受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主张“消极教育”。(4分)(3)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2分)(4)方法和原则: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消极教育”。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分)(5)自然教育的实施:婴儿期-(02岁),主要进行体育,儿童期(212岁),又称“理性睡眠期”,主要

35、进行感觉教育,促使儿童身体发育。这一时期的儿童应该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应该使用“自然后果法”。青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青春期(1520岁),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分)卢梭革新了自然教育理论体系,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教育的思路,催生了自然教育的教育活动,影响了后世一大批教育学家,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但其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过高地估计了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对“爱弥儿”的教育大多依靠想象,不够严谨,缺乏实践证实。洪哥提示。题目要求总体论述某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时,需要先对该教育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36、,再论述其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不需要展开细节,概括要点即可。三、材料分析题,第33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33 .【答案要点】(1)“五育”并举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各育承担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并举展现的是时空秩序,强调学校场域中“五育”的共时性和同场性。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基本逻辑是立足“五育”并举理念,开齐开足“五育”相关课程或学科,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足够丰富的知识资源。“五育”融合强调的是“五育”之间的交融、转化和创新关系。这就意味着,在课程逻辑上,“五育”融合可以表现为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实现课程价值的整合与创新。在教学逻辑上,

37、“五育”融合则可以表现为各学校中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统合与互动生成。因此,“五育”融合是对“五育”并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5分)(2) “五育”融合教学,不仅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法。实现“五育”融合的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塑造实践者“五育”融合的教学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实践发生的基本前提,要引发和开展“五育”融合的实践,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养成“五育”融合的教学思维方式。建构“五育”融合教学的知识体系。知识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必然要求建构起作为基础的相应知识体系。确立“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范式。“五育”融合从理论转向

38、实践,正是“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范式的生成与持续性发展。变革已有的“五育”分化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方式,是构建“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范式的基本前提。(5分)(3)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和追求,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了,整个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充分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的重要保障。我国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公平维度,着重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质量维度,着重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目前,随着教育

39、不断普及,我国也在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县域普通高中,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赢得教育国际竞争的奠基石。当下,世界正处在全面而激烈的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当代中国而言,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赢得教育国际竞争,继而赢得人才的竞争。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5分)34 .【答案要点】(1)材料中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材施

40、教是指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5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如认知发展是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等,这些都表明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教育所有学生,而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是动态变化的,若想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还需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变化来因材施教,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生观指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

41、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掌握有意义学习的内涵,因材施教。无论是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还是奥苏伯尔提倡的有意义学习,这些都表明了我们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寓教于乐,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2)因材施教的教育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0分)因材施教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分析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品尝成功和超越的喜悦,最适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

42、践能力。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破除传统“应试教育”下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漠视,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教学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洪哥提示G第(1)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救的教育心理学依据,同学们可以从心理差异、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角度去回答,侧重于回冬要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教育。第(2)题考查因材施教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35 .【答案要点】(1)课程资源开发是指探寻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在课程目标指导下由各开发主体进行的一种活动。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意识和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体验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

43、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把间接经验与直接体验相结合。案例中的语文老师就巧妙地利用并开发了校园环境资源来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法。新课程的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从教师自身着手,特别是要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案例中的语文老师从一次“闲谈”中获得启发,将“游园式”方法应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说明该语文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所以才有了不一样的课程资源。(5分)(2)根据案例,该语文老师有一个做法是“从景物的特点上感悟出一种精神或道理”,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情境陶冶法。情境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

44、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5分)(3)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者,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成长的质量。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高尚的师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集体、严于律己。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所教学科要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指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毅力。创新素质。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

45、力、创新人格。(5分)36 .【答案要点】(1)材料中杰明出现偷盗行为,也就是品德不良行为,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5分)主观方面:第一,杰明对偷盗行为认识不足,不理解其危害。第二,杰明的道德情感缺失,不会从不良行为中感到羞愧。第三,杰明的道德意志较为薄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等。客观方面:第一,同伴关系。杰明之前捉弄同学引起同学反感,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报复同学。第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缺乏对杰明的关怀,杰明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第三,家庭方面。父母关系不和谐,杰明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2)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杰明进行教育:(10分)了解不

46、良行为的动机。行为总是受特定动机所驱使。一种不良行为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动机,只有了解杰明偷盗行为真正的动机,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高道德认识,增强是非感。要想从根本上转变杰明的不良行为,必须提高杰明的道德认识,帮助他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他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了解到偷盗是不正确的行为。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消除疑惧心理。教师应设法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杰明,用爱感化他。同时还要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杰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锻炼意志力,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培养杰明抗拒诱惑的能力。当他出现良好的行为表现后,应有控制地让他与一些不良诱因接触,以锻炼他的意志力,从而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抓住时机,促使转化。当杰明开始意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有改正的意向和愿望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时机,给予其鼓励与帮助。洪哥提示G本题考查的是品位不良的形成原因与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正。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部分内容来作答,并非一定要按参考答案来阐述,基于自己的理解答题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