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7016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大纲2021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法制史大纲例言:加粗为知识点,加粗加下划线为重要知识点;(小)表示可能出小题目;(大)表示可能出大题目;()内的数字表示在西政教材中的页码。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可以用四阶段、八个字来概括:礼刑(三代)一法律(春秋战国秦)一礼法(汉到清)一法制(清末以来一、礼刑时代(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的基本法律形式是礼、开h礼是正面规范,刑是负面制裁,故称“礼刑”时代。原始社会,礼起源于祭祀,刑起于兵。三代都有礼,也都有刑: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夏、商盛行“神权法”(以天命、神灵解释政权的合法性),殷周之际实现了从神到人的转变,提出“以德配天、一明德慎罚2的观念。西周的立法活动是周公制礼(周礼)、吕

2、侯制刑(吕刑3)。1 .礼周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分五类:吉凶军宾嘉,合称“五礼”。西周婚姻制度J(即嘉礼中的婚礼)是重点: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条件禁止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程序六礼:6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1西周的法律思想。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2)(小)2西周的法律思想。提倡德治,用刑慎重。(2)(小)3西周吕侯制定的刑法,主要内容是赎刑。(14)(小)4(10-11)(大)5西周婚姻的禁止性条件。优生考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政治考虑:附远厚别。(11)(小)6西周的婚姻程序。(11)(小)此外,周礼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

3、方方面面,比如契约:傅别7、质剂8。比如继承制度:宗桃继承,嫡长子;财产继承从属于宗桃继承。西周的借贷契约。别:债券分成两半;傅:合起来。(10)(小)西周的买卖契约。质:大型贸易用长券:剂:小型贸易用短券。(9)(小) (12-13)(大)又称“奴隶制五刑”,三代的刑罚制度。(15)(小)三代互相间的五刑有什么区别,不用管。又称“封建制五刑”,须掌握唐代的五刑制度。(大)(140-142) (大)(19-20)西周的礼刑关系。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小)(19) (辨析)(20-22)2 .刑西周的刑主要是肉刑,一共有五种,合称“五刑”,0:墨、剜、膑、宫、大辟。西汉文、景废肉刑后

4、,五刑体系被破坏。一直到北魏时期重新确立五刑,隋律定为新的五刑U制度:笞、杖、徒、流、死。3 .礼刑关系I?礼刑本质相同评价标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生L入刑3相互依存刑的强制力,保证礼的约身1力各有侧重作用礼以劝善(事前预防)刑以惩恶(事后惩罚)对象贵族为主庶人为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辨正巴“礼不下庶人”特指“抚式礼”,庶人也有礼(如婚礼);“刑不上大夫”特指肉刑,大夫也有刑(如死刑)。4 .司法制度夏商是神判法。西周的诉讼分为狱(罪名相告)、讼(财货相告)。审理方法是“五声听狱讼”西周的审判方法,包括辞、色、气、耳、目五方面,是心理学在司法领域的最早运用。(小)(26)西周的司法官责

5、任制度。包括官、反、内、货、来五方面。(小)(27):辞、色、气、耳、目。西周还规定了司法官责任制度:五过之疵巴二、法律时代(春秋战国秦)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原有的“礼刑”体系无法维系。春秋主题是“公布成文法”(法),战国主题是“变法”。商鞅“改法为律”(律),为后世继承。故称“法律”时代。1 .春秋公布成文法铸刑书叫子产将郑国刑书铸在铜器上公布。(第一次)铸刑鼎Z晋国赵鞅、荀寅将“宣子之刑”铸在铁鼎上公布。(第二次)竹刑2。:郑国邓析私自撰写在竹简上的法律。郑杀邓析,用竹刑。2 .战国变法魏:法经21秦:商鞅变法巴其中两个重要举措为“改法为律”23和“分户令”243 .秦朝法制秦代值得关

6、注的制度有:上计制度;”焚书令:26轻罪重刑;27保任连坐;诬告反坐洲秦朝的起诉分为公室告(向官府检举揭发刑事犯罪的诉讼)、非公室告3。(官府不予受理的案件,如子告父母、奴隶告主)。秦的法律形式,见下一部分。三、礼法时代(汉至清)17 (大)(34-37)答题要点:L事件:铸刑书、铸刑鼎。2.反对:叔向、孔子反对。3.讨论:一般认为是从秘密法向成文法的进步,但也有争议。18 (小)(34)19 (小)(35)20 ()(34-35)21战国魏李悝编纂的法典,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第一部系统编纂的法典。(名、简)(44-45)2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法制的基础。具体

7、内容为改法为律、军功爵制、郡县制度、奖励耕战,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名、简)(45-48)23战国秦商鞅变法的内容。将法改名为律,增强法律的统一性与恒常性。律的名称沿用到清末。(小)(45-46)24战国秦商鞅变法的内容。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小)(47)25秦代的监察制度。郡县年初提交预算,年终汇报成绩。中央根据预算,检验成绩,进行奖惩。(小)(58)26秦代控制思想言论的法令。(小)(54)27秦代的刑罚原则,对轻的犯罪采取重的惩罚。(小)(59)28秦代的官吏举荐责任制度,保荐人对被保荐人的犯罪负连带责任。(小)(62)29秦代的法律原则,诬告他人,以诬告的罪名反罪

8、之。(小)(62)30秦朝官府不予受理的案件。(小)(64)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引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进程开始。唐律疏议“一准乎礼”,实现了“礼法合一”。宋至清,礼法制度趋于烂熟、僵化。这个时代称“礼法”时代。礼法时代的主要线索有四条,分别是:法律形式、刑罚体系、法律儒家化、司法制度,此外还有其他散碎知识点。1.法律形式1.1律典朝代律名篇数总则创新地位战国魏法经6具(6)第一部成文法典汉九章律9此前有约法三章32曹魏新律18刑名律(1)八议晋泰始律3320刑名律(1)法例律(2)官当、准五服北魏北魏律五刑、留养期亲北齐北齐律3412名例律(1)重罪十条开皇律36十恶、五刑大业律唐武德律贞观

9、律37永徽律疏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法典宋宋刑统39折杖法明大明律4。7清大清律例41.2法律体系基本法法律解释特别法行政法典判例皇帝命令秦律法律答问42令制、诏汉律律章句44傍章律令决事比31汉代萧何制定的律典,包括盗贼囚捕杂具户兴厩9篇。(小)(72)32刘邦破秦入关之初,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是汉代立法的开端。(小)(72)33西晋泰始年间制定的律典,20篇,以宽简周备著称。刑名法例、官当、准五服。(小)(107-108)34北齐的律典,12篇,名例、重罪十条。(小)(110)3S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为名例律,冠于律首,成为后世律典总则。内容主要为

10、:罪名刑名、法律原则。()(112)36隋文帝的律典.12篇、五刑、十恶。(小)(134-136)37唐太宗的律典,全面修订武德律,使唐律基本定型。(小)(137)38唐高宗永徽年间的律典,有律文、有疏议,史称“唐律疏议”,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有膨响的法典。(小)(137-138)39宋代的律典,采用“刑律统类”的编纂方式分门别类,折杖法,增敕令格式。(小)(170)40明代朱元璋制定的法典,7篇,条文简明、影响深远。(小)(205-207)41乾隆以后清代的基本法典,7篇,附例。(小)(248-249)42秦的法律解释,以问答形式解释法律条文、术语等。(小)(55)43秦的判例,可作为判案依

11、据。(小)(55)唐律律疏令、格、式唐六典宋刑统律疏令、格、式鲤,明律明大诰*例明会典清律条例、则例大清会典5。2.刑罚体系中国古代的刑罚体系以“五刑”制度为主。三代的五刑制度是墨、鼻h膑、宫、大辟,西汉文景帝废除肉刑,北魏形成了新的五刑体系,隋开皇律正式确立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制,沿用至清末。下而以唐代为例,说明五刑制度;再分论变化较大的汉、宋、明。2.1 唐代五刑制度S刑种内容刑等笞用笞杖击打犯人腿、臀5杖用常行杖击打犯人背、腿、臀5徒佩戴刑具、剥夺自由、强制劳动5流押送边远地区,佩戴刑具、强制劳动3死绞、斩22.2 汉文景刑制改革52导火索:绕萦上书第一阶段:汉文帝废肉刑、定刑期内

12、容:(1)废肉刑:以笞、死代鲸、鼻h斩趾;(2)定刑期:规定了汉代徒刑的刑期。评价:(1)正面:法制文明的重大进步;(2)负面:外有轻刑之名而内实杀人。44汉代儒家思想确立后,儒生引经注律做的法律注释。(小)(77)45汉高祖令叔孙通制定的18篇有关礼仪制度的法律。(小)(72)46汉代的判例,经中央政府确认,作为判案依据的典型案例。(小)(76)47宋代的法律形式。整理编纂皇帝命令,使之具有普遍法律效力。(小)(170171)48明朝朱元璋制定的特别法,多法外定罪。包括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明初空前普及。(小)(207-208)49条例,清代的刑事单行法规,大部分编入大清律

13、例九则例,中央各部编纂的行政单行法规。(小)(250)50清代的行政法典。康熙、雍正、乾隆、薪庆、光绪五朝所编,又称“五朝会典二按行政机关分卷。(小)(249-250)51(大)(140-142)52(大)(73-74)第二阶段:汉景帝减笞数、定维令内容:(1)减笞数:减少笞数为二百、一百;(2)定维令:规定刑具的规格、执行方法。评价:(1)正面:更文明了;(2)负面:生刑太轻,死刑太重。2.3 宋代刑罚制度的变化53宋代刑罚制度的总趋势是趋于严酷,主要变化有三:(I)折杖法叫宋太祖将笞、杖、徒、流刑折合为臀杖、脊杖执行,使刑罚有所减轻,五刑制度名存实亡。(2)刺配55:将犯人先脊杖、后刺面、

14、再流放服役的刑罚,在宋朝使用最多。(3)凌迟56:用利刃将罪犯碎割后处死的死刑。2.4 明代的新刑罚充军57、廷杖583.法律儒家化法律儒家化开始于汉武帝时代,完成于唐律疏议。在立法、司法等方面都有表现。下面将各时期法律儒家化的立法内容、司法制度、法律原则通过列表的形式罗列出来。原则立法司法汉59上请6。、矜恤”亲亲得相傍章律、诸儒章句春秋决狱、录囚63、大赦、秋冬行刑53 ()(176-177)54 (小)(176)55 (小)(176)56 ()(177)57明代的刑罚,强制犯人到边远地区屯种或充任军役,轻于死刑、重于流刑。(小)(221)58明代的刑罚,在朝堂上对违抗皇命的大臣施以杖刑,

15、对明代法制影响恶劣。(小)(222)59本栏可出简答题: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大)(本栏的全部内容)、试论春秋决狱(大)(91-92)。60汉代的法律原则,官僚贵族犯罪后,司法机关不得擅自裁决,必须奏请皇帝裁断。(小)(82)61汉代的法律原则,老幼废疾妇女犯罪,量刑和监禁方面给予优待。(小)(82-83)首匿62曹魏八议晋官当汉代皇帝或长官直接审查囚犯、平反冤狱的制度。(小)(92)秋冬行刑也可以适当关注。汉代的法律原则,父子祖孙三代亲属和夫妻之间,包庇罪犯可减免刑罚。是孔子“亲亲相隐”的法律中的体现,后来演变成唐律“同居相为隐”。(小)(83)官员犯罪可以用官品抵当刑罪,最初规定于晋泰始律

16、,至唐律而完备。(小)(119)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缠麻五等丧服制度,作为亲属间定罪量刑的依据。首先规定于晋律。(小) (119)对犯死、流罪而为家中独子,且父母年过七十,可免死养老送终后再改流刑的制度。首先规定于北魏律。 (小)(120)67北齐律中十个最严重罪名的统称,主要是侵犯皇权、侵犯伦理的犯罪,是“十恶”的前身。(小)(120)唐代法律原则。同居共财、一定亲属间、主奴间犯罪可相互容隐。前三恶不隐。(小)(147) (小)(大)(95) (小)(大)(143-144) (小)(大)(142-143)准五服以制罪65北魏留养期亲R清议禁锢北齐重罪十条7唐十恶、同居相为隐N以下将春秋

17、决狱、八议、十恶单独分析:1.1 春秋决狱69性质:汉代引用儒家经典判案的司法制度。基本精神:本其事而原其志,论心定罪(主要依据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定罪)。作用:正面:量刑宽缓,礼法结合,逐步形成一些符合礼制的法律观念;负面:具有随意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2 唐代八议制度7。定性:八类人物犯死罪,司法机关不得擅决,上奏皇帝裁决的制度。渊源:来自周礼“八辟”,曹魏入律。内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效果:(1)减免;(2)十恶不得八议。1.3 唐代十恶制度7i定性:十种严重的罪刑,重点打击。渊源:北齐律“重罪十条”,隋律“十恶”,沿用至清。内容:(I)侵犯皇权: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

18、(2)侵犯伦理:恶逆、不道、不孝、不哇、不义、内乱。效果:从重(量刑从重)从快(决不待时)、不赦(常赦不原)不减(不享特权)。按:唐律疏议名例律的内容72即五刑、十恶、八议(五十八),参见上文。4 .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可以分为司法职官、特殊司法制度。4.1 司法职官朝代审判监察司法行政其他西周大司寇秦汉廷尉御史大夫魏晋御史台*M北齐大理寺都官尚书唐刑部宋刑部、审刑院73提点刑狱司74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厂卫75、申明亭76清现代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职能审判监察复核4.2 特殊司法制度朝代会审司法监督刑讯其他秦汉奏斌77魏晋南北朝登闻鼓叫测立79唐三司推事8。死刑复核复奏81g三82唐代用以确认

19、伤人者刑事责任的制度,对伤害结果不能马上确定的,先设立“辜限”,期间受害人死去 的,加害人对其死亡结果负贡。(小)(149)72名例律是唐律疏议的首篇,总则,规定唐律的基本制度与原则,主要内容为“五卜八”。(大)(140-144)73宋代刑部之外的又一个复核机关。(小)(182)74宋朝主管司法事务的路级监司,监督本路司法刑狱事务。(小)(183)75明朝服务于皇权的司法组织,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严重破坏法制。(小)(229-231)76明朝民间半官方的强制性调解机构,由本地老人负贡调解。(小)(23L233)77秦汉创制的疑狱逐级上报复奏的制度。(小)(66)78西晋时设置在

20、朝廷正门外的鼓,有冤屈者可以击鼓鸣冤,是一种直诉制度。(小)(127)79南朝陈的刑讯制度,采用罚站和鞭笞的方法逼迫囚犯认罪。(小)(128)仇嫌回避制度3宋三S三唐朝的会审制度,疑难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法司长官会同审理,是明清会审制度的肇始。(小) (156-157)唐代的死刑监督制度。复核:死刑案件须经刑部复核、门下省详议、皇帝批准:复奏:死刑执行前向皇 帝三复奏请示。(小)(160)*83唐代的法官回避制度。司法官与当事人有亲属、师生、仇隙关系的,当事人可申请司法官回避。(小)(159)宋代的翻案制度。诉讼中,犯人翻供,须将案件交由另一部门或其他机关审理。(小)(185)宋代审、

21、判职能分离的制度。由不同机关负责审讯(鞫)、评议(漱)、判决(判)。(小)(184)明朝的会审制度。重大案件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长官会同审理,报皇帝裁决。(小)(233)明朝的会审制度,三法司会同六部及通政使司九人,对秋后即将处决的死刑案件会同审理,报皇帝裁决。 是清朝的秋审。(小)(233)清朝的会审制度。中央复审外省死刑监候案件,在秋天举行。(小)(264)89清朝的会审制度。中央复审京师的死刑监候案件。(小)(265) (大)(233-234)鞫裁判分司S明三司会审86九卿圆审87清秋审、88朝审89以下再略述明清的会审制度。4.2.1 明代会审制度9。定性:明代君主专制权力达到

22、顶峰,为加强控制司法,对重大疑难案件、死刑复核案件实行会审制度。分类:三司会审:三法司审疑难案件九卿会审:三法司、六部、通政使司审秋后死刑复核案件大审:司礼太监、三法司审囚犯,五年一审热审:暑热天审囚犯特点:(1)级别高;(2)皇帝最后裁决;(3)有利于肃清冤狱;(4)影响清朝。5 .历朝法制特色与散碎知识点5.1 唐代5.1.1 唐代主要刑法原则外轻重相举92: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举轻以明重。同居相为隐93:参见注释第68。化外人相犯94: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5.1.2 唐律的特点,与中华法系的关系、在法制史上的地位95特点:

23、(1)法制完备:律令格式体系,内容空前完备,法律解释精当(2)礼法合一:原则、修订、疏议、罪刑都合礼(3)刑罚宽平:重刑少,酷刑无,株连窄地位:(1)纵向:后世立法的楷模:宋、金、明、清(2)横向:中华法系的核心:朝鲜、日本、越南5.1.3 唐代的散碎知识点六杀96:唐律根据杀人的情节,将杀人分为谋、故、斗、误、过失、戏。六赃97:唐(明)律以非法手段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规定为“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明的监守盗)、强盗(明的常人盗)、窃盗、坐赃。5.2 宋代5.2.1 宋代法制的变化98(1)宋刑统较唐律疏议的异同99同:篇数、内容基本相同。91 (大)(145-148)按:

24、如考到本题,则根据分值回答3到5个原则即可,前面加头,后面加尾。92 (小)(146)如考名词解释,还需加一句:唐代的刑法原则。下同。93 (小)(147)X(小)(148)95 (大)(163-166)96 (小)(149)97 (小)(150)请联系“明六赃”一起记忆。98 (大)教材无明确答案,这是我归纳的,综合概括了三个简答题,供参考。99 (大)(170)异:(1)体例:刑统,分门;(2)内容:折杖法。(2)宋刑罚制度的变化1。(参见23)(3)宋刑狱审理制度的创新|叫鞫漱判分司、翻异别勘等。洗冤集录:K)2宋代宋慈编写的侦查学、法医学著作,是中国、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5.3明代

25、5.3.1 明初重典治国HB原因:(1)吸取元朝法纪废弛的教训;(2)明初阶级矛盾尖锐;(3)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内容:(1)重典治吏:反贪(明六赃)、文字狱、奸党罪;(2)重典治民:严厉打击犯上作乱的民众。评价:正面、负面(自己编)5.3.2 明初重典治吏I(M内容:(I)奸党罪侬:严禁官员结党的罪名,是朱元璋实行极端专制主义的手段。(2)反贪:明六赃中的监守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坐赃。(3)明大浩:剥皮实草等酷刑。评价:正面:吏治澄清;负面:只能收一时之效。1(大)(176-177)101 (大)(184-185)102 (小)(188)103 (大)(203-204),另结合相

26、关知识点。w(大)(219-220)105(小)(219)5.3.3 明代强化皇权-将以上两个答案(重典治国、治吏)结合起来,再联系厂卫、廷杖等知识点加以展开即可。5.3.4 明代的散碎知识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1%明代的刑法适用原则,即与唐律相比,重罪判得更重,轻罪判得更轻。一条鞭法|明明代张居正改革所实行的新赋税法,简化税收,是重大改革。5.4清代的散碎知识点理藩院则例H)9: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最高机关。理藩院则例是清代民族基本法。参汉(汉族)酌金(后金)“:清初立法指导思想。参考明朝法制为代表的中原汉族法制,提炼后金原有的习惯法。文字狱山:明清统治者惩治思想言论犯罪的冤狱。光棍例”

27、2:清代打击敲诈勒索、流氓犯罪的条例。刑名幕友“3:协助地方官处理刑狱的助理人员,俗称“师爷”。四、法制时代(清末以来) (大)教材无现成答案,这是我归纳的,仅供参考。 () (216-218) (小)(225) (小)(252)1,0 (小)(247) (小)(257) (小)(258)1,3 (小)(264) ”清末法制变革”应作为一个大题目来掌握,内容包括预备立宪、清末修律两部分。(大)这部分内容, 新教材语焉不详,请参考马工程。以下不再一一标出页码。清末以来,西方的法制文明冲击中华法系的礼法文明,中华法系解体,走上了近代法制化的道路。所以此时期称为“法制”时代。清末法制变革,主要分为两

28、大块:立宪、修律。1 .预备立宪“5发生:清末统治危机带来立宪愿望;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建议立宪;1906宣布预备立宪。内容:(1)厘定官制:近代官僚制度。刑部改法部,大理寺改大理院。(2)钦定宪法大纲:“6中国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正文“君上大权”、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以法律形式肯定君主立宪制。(3)资政院、一咨议局1%中央、地方议会。(4)十九信条”9:1911清廷颁布的具有宪法效力的临时宪章,采用英国责任内阁制,对皇帝权力予以限制。评价:正面:开创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宪政启蒙;负面:失败,假的。2 .清末修律no动因:(1)根因: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2)推力:西方法律、法学输入(

29、3)催化剂:列强承诺放弃领事裁判权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学习大陆法系(尤其日本)法律主持者:沈家本、伍廷芳成就:刑法(1)大清现行刑律由1.5 (大)1.6 (小)1.7 清末预备立宪时设立的中央议会,但沦为强权压制下的中央议事、咨询机构。(小)1.8 清末预备立宪时设立的地方议会,但沦为督抚控制下的咨询机关。(小)1.9 (小)120(大)简述清末修律的动因、成就。修订法律大臣,清末修律的主持者,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大)122(小)性质:大清律例废除后、新刑律颁行前的过渡法典变化:律典结构(取消六部结构、按事项分类);区分民刑;改革刑制(罚金、徒、流、遣、死);删修律文;评价:集清末旧律改

30、革之大成,历代王朝颁布的最先进的刑法典。刑法(2)大清新刑律12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大陆法系刑法制定的新型刑法典变化:体例(总则、分则)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制(死刑、无期、有期、拘留、罚金)罪名(废除一些过时罪名)传统(保留部分传统法律制度)评价:并未实施,但作为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影响深远民法一大清民律草案清末修律时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商法一大清商律草案组织法一法院编制法特点:(1)受西方法制(尤其大陆法系)深刻影响;(2)诸法分立的部门法体系(六法体系);.(小)W(小)(3)司法、行政分立;(4)保留了一些传统法制

31、的精神、原则。评价:中华法系解体,向近代化转型。2.1 礼法之争125背景:清末修律(尤其是大清新刑律)中,是否保留礼教的问题。对立双方:法理派(沈家本、杨度)VS礼教派(张之洞、劳乃宣)争点:无夫奸、子孙违反教令是否入罪;卑幼对尊长可否使用正当防卫等。结果:新刑律正文体现现代法律原则;附录暂行章程保留礼教。评价:推动现代性法律体系的建立;现代性法律意识的普及。3.司法制度3.1 司法主权的半殖民化1263.1.1 领事裁判权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司法特权。通过驻外领事等机构,对在半殖民地国家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3.1.2 会审公廨128中国政府设在租界内的特殊审判机关,管辖以华人为被

32、告的案件。3.2 近代司法体制的建立四级三审制:清末建立的诉讼审判制度,分初级、地方、高等审判厅、大理院四个审级,三审终审制。125 (大)论述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二126 (大)127 (小)磔(小)129 (小)附录一超级重点西周:(小)六礼、五声听狱讼;(大)婚姻制度、“礼不下,刑不上”辨析春秋战国:(小)铸刑书;(大)公布成文法、法经、商鞅变法秦:(小)法律答问、非公室告、奏就汉:(小)九章律、决事比、亲亲得相首匿、录囚(大)文景废肉刑、法律儒家化、春秋决狱魏晋:(小)泰始律、名例律、重罪十条、准五服以制罪、官当隋唐:课后所有习题宋:(小)宋刑统、编敕、折杖法、刺配、翻异别勘、鞫漱判分司、洗冤集录;(大)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异同、宋代刑罚制度、宋代刑审制度明:(小)大明律、明大诰、申明亭、充军、奸党罪、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厂卫、廷杖、三司会审(大)明初重典治国(吏)、会审制度清:(小)大清律例、大清会典、理藩院则例、秋审、朝审清末:(小)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沈家本;(大)预备立宪、清末修律、礼法之争附录二答题方法主观题一定要答朝代;简答、论述题务必分点;材料题通过材料定位知识点,然后运用知识点回答;材料题实在不会,可以翻译材料;越是不会的题,越是要写满;批卷采点得分,有把握的题点到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