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3597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与路径选择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动能的四个方面作为集“国企党建联系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于一身的国有企业,“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内容。国有企业党委结合企业机构增易减难的实际,在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构能增能减”的内容,提出“四能”改革理念,推进实施“4义3”特色改革行动,全方位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塑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

2、、利润总额同步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稳居建筑类国有企业第一。过去三年,国有企业聚焦市场化改革重点,在“干部、人事、分配、机构”四个方面分别列实三大任务,进一步细化关键举措,专题部署,压茬推进,形成独具特色的“四能”改革“作战地图:一、以三个结合,优化“能上能下”干部新型责任制(一)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充分结合。坚持英雄不论出处,融入市场化选聘理念,综合运用考察和考试“双考”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干部人才。创建竞争竞优文化,推行“揭榜挂帅”“赛场选马”机制,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常态化保持六成以上。开展起立再坐下、竞争再上岗,所属企业振华重工先破后立,干部职工重新竞聘上岗,老

3、团队焕发新活力。持续扩大选用年轻干部,扎实开展年轻干部“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和从严监督”闭环管理,在各层级班子按照四分之一人数比例统筹把握使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保持平衡合理。(二)契约化管理与干部履职监督充分结合。标准化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年度“1+2+N”(1个主要指标、2个必选指标、N个自选指标)、任期“3+N”(3个必选指标、N个自选指标)的“两书两协议”(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岗位聘任协议、变更协议)范本,建立涵盖财务、运营、风控等全业务链条的关键绩效指标库,明确能“100%够着到顶”的业绩激励规则和“双70、双80”(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以百分制7

4、0分为底线,年度主要指标以完成率70%为底线,触碰其一则解聘退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百分制低于80分为不合格,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百分制低于80分为不合格,触碰其一则绩效为零)调整退出底线,经理层人员做到100%全覆盖签订。构建干部履职大监督体系,审计、运营、内审等部门联合工作,定期定向核实干部契约化业绩完成情况,纪委、巡察、监委等机构联动共享,多角度全天候监督履职,持续正风肃纪。刚性执行契约退出条款,对未完成目标的,通过免职、降职、降级和调离四种方式退出管理层,某所属企业原经营班子,因未完成70%年度业绩底线被集体免职,为广大干部队伍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意识教育课。(三)干部综合评价和经营业绩考核充

5、分结合。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库,全面记录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在经营生产中的贡献和特定专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干部一贯表现的重要标尺。优化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经营业绩考核、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党建责任制考核等有机结合,实施平时、年度、任期三段考评,全面考察政治建设、治企兴企、管党治党的实际成效,全面评价工作业绩、能力态度、日常表现等情况。制度化打通向下通道,综合评价不合格、业绩考核连续末等管理人员,调整退出率由改革前的2.5%提升至10%以上,竞优汰劣氛围不断浓厚。二、以三个量化,实施“能进能出”战略人才管理(一)确保效能严控用工总量。严格按照规划动态控制用工总量,新增需求与经济效益挂

6、钩,保证高水平人均效能。把严“进人关”,新进人员IO0%进行公开招聘,坚持“专业、能力、素质”三符合,对试用期员工做实中期和期满考核,不连续合格不予录用。畅通“出人关”,制定员工市场化退出工作规范,明确退出渠道和标准,对违纪违规、岗位不胜任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常态化保持一定的市场化退出比例。严控“成本关”,应用“薪酬业财一体化”数智化管控,实现全集团职工薪资数据统筹运维,设置“工效、时序、同比”三条预警红线,严防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不合理增长。(二)支撑战略提升人才增量。深入推进专业人才工程,实施干部、科技、经营、国际、党建和技能六大人才工程,聚力支撑“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战略

7、。紧承战略需求招才引才,聚焦城市、新能源、新基建等战略转型方向,综合运用“以才引才、伯乐推荐、属地直招、高校共培”等方式,吸引业界成熟高端人才和高校优质毕业生。所属企业与国内重点建筑类院校建立“技术人才共培中心”,每年定向录用“大城市”业务后备队。新进员工100%签订劳动合同,特殊岗位签订“上岗协议”,细化工作内容和标准,灵活使用劳务派遣补充需求,始终坚持规范和谐用工。(三)提质培优激活人才存量。坚持人才赋能开发,着眼“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打造网院在线学习平台,开发线上课程,采取“自学+集中教学”方式,为员工提供一站式赋能。坚持全员绩效考核,分层分级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实施36

8、0。考核评价,按5档区间强制分布,合理拉开差距,持续加深良性竞争。推动内部合理流动,搭建内部人才招聘统一平台,每年多个岗位面向集团一级市场挂榜内招,二级单位向下维护二级人才市场,内部平台累计投递简历每年增长,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三、以三个导向,打造“能高能低”市场化分配体系(一)工资总额管理突出“价值创造”导向。效益工资全面联动“一利五率”,统一设定效益挑战目标,全面引导更多创造“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差异化联动“两金占营业收入比重、人均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分类引导运营质量提升。单列工资始终匹配“战略行动”,对海外人才、战略性新兴业务、技术攻关团队等实施单列。三年间,新增单列,

9、激励关键人才,充分解决后顾之忧。预留工资总额进行“二次调控”,每年预留不少于一定部分的工资总额预算,结合过程经营监控,对有强劲发展势头的优秀企业奖励性调增,对经营形势持续严峻企业防范性调减,确保投入与产出水平相匹配。(二)收入分配突出“业绩贡献”导向。建立业绩、薪酬“双对标”机制,高端稀缺人才参照市场领先水平确定,按照契约化管理,对照业绩责任书,强考核、硬兑现;内部职能岗位进行同级对标,综合考虑地区社会平均工资和管理实际,防范过高或过低的内部不平衡。坚持全员考核、按绩分配,刚性应用全员绩效结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三年间,管理人员年度收入倍差增加,同级员工绩效收入高平差严格不低于一定比率。所属企

10、业将同层级管理人员拉通考核,每年按一定的定量人数比例强制调薪,全面贯彻“工资是挣出来的”分配理念。(三)激励约束突出“中长周期”导向。构建中长期激励“1+8”制度体系,从试点试行到全面推广,多种工具顺利落地应用。三年间,成功实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将多名公司高管、核心骨干与企业未来经济效益深度绑定;所属科技型企业、多名科技关键人才纳入岗位分红和项目收益分红计划,更多激励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基建板块全面推行项目超额利润分享,在项目生产一线更大调动降本增效积极性;“三新”业务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推广项目跟投新模式,在战略性业务和技术创新突破中强化领头责任;每年主动筛选,“一企一策”,确保中长期

11、激励应做尽做、能做尽做,加速构建关键人才与企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四、在三个层面,构建“能增能减”适应性组织机构(一)总部层面定编、定岗、定员。压减管理部门数量,推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相较改革前,部门机构数量累计压减,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基本成形。优化岗位职务体系,设置“管理、技术、项目和技能”四类职务职级序列,任职资格在传统“学历、工龄、职称”基础上,增加对“基层经验、工作业绩”新要求,加快形成人尽其才、人岗相适工作格局。构建编制“双控”模型,各级总部员工人数、干部人数与本企业发展规模、运营效益刚性挂钩,对长期低效运转企业,定量下达适应性减员目标,改革三年期间各级总部人员数量合理压减,管理效

12、率大幅提高。(二)机构层面提质、压减、创效。创建机构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按照“发展质量、功能实现、公司治理”三个维度,逐年对全层级机构进行运营评估,分类纳入“良好、观察、整改、处置”四类管控,始终确保全级机构运行受控。实施“关停并转”瘦身健体,制定压减计划,对扭亏无望的、与战略定位不符、长期不达设立预期等低效运营子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注销运营等方式有序退出,三年间法人机构压减,实现经营明显减负。坚持“防亏减亏就是创效”,“一企一策”,细化制定多项降本增效任务清单,要求“新官必须理旧账”,三年来亏损额降幅。(三)产业层面整合、转型、走出去。主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无偿划转

13、等方式,先后打造建筑、设计等专业子品牌,纵向建链补链延链。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实施绿色升级,参股流域治理投资,参与水环境治理工程,深度融入“美丽中国”建设。担当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海外经营优势,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优化布局、铺细网络,安排“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等各板块子企业组团“走出去”。实践来看,“四能”改革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挂帅亲征是改革动真碰硬取得实效的直接保证;“四能”改革又是系统性工程,将破解机构“增易减难”问题与传统“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体化推进,进一步凸显“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这一改革核心要义。五、功能性与机制性改革相结合,奋力打造

14、现代新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立足新征程新使命,国有企业将更加注重功能性改革与机制性改革结合推进,通过“管理、人才和效能”深化再提升,集聚新动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彰显“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一)坚持契约化管理,更广更深落实新型管理责任制。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到全层级管理人员,全方位贯穿传导生产、经营、科研等新发展任务。持续建强配齐各级董事会,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用一套成熟的目标管理方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干部队伍实现业绩新突破。(二)坚持市场化用工,更快更好引育科技与战新人才

15、。在市场化用工机制土壤上,围绕增强科技创新首要功能,加快培育一批科学家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业务人才。从平台、待遇、成长等多个层面强化激励保障,全面解决人才为企业创新创造、贡献价值的后顾之忧,塑强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与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三)坚持差异化分配,更精准高效健全收入分配体系。在内外经营形势日趋复杂背景下,对不同板块、不同定位、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深化“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工资总额管理,实施差异化指标联动,精准引导所有国有资本增值增效。企业内部进一步提升“考核排名、按绩分配”工作质量,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科学搭配,着重兼顾对关键人才的托底保障,全员高效履职,推动企业高

16、质量发展。(四)坚持一体化布局,更优更强支撑产业战略与安全。持续深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深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引导机构设置向产业相关的绿色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倾斜。在重点领域全链条优化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控制与支撑国家战略安全上的关键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将从更高起点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落实“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的改革新要求、新使命,进一步推动“四能”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自觉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布局,乘势而上全面打造现代新国企的“范本二专题党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与路径选择

17、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进程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体制机制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深化改革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包括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以及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

18、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要求国有企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而言,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三、战略引领: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的战略引领。这包括明确

19、企业的发展定位、目标以及战略路径。首先,国有企业要清晰定位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其次,要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指标、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目标,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最后,要制定科学的战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举措,确保企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四、路径选择:深化改革与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多种多样,但核心在于深化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入

20、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变革,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度。同时,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同时,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强化保障:完善政策环境与监管体系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完善的政策环境与监管体系作为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本

21、和风险。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国有企业透明度,增强社会信任度。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国有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六、结语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以战略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与创新为双轮驱动,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与监管体系,才能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辉煌的明天。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战略定位、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国有企业将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